夫人被迫觅王侯 第442节
那些织机和纺车是藩地自己的工匠造的,想要将棉花织成布帛就得用他们的织机,现在他们主动拿出来,岂不是极好的机会?
将纺车、织机都扣下,再让人学到棉花的耕种、纺织方法,不就抢到了藩地赚钱的手段?
副将开始盼着这一仗春耕后再打了,农户耕种好棉花,秋天的时候,豫王早就没了,收获的人就会变成他们。
鉴于此,副将这几日就在与各个副将和军头商议,他们将藩地外,所有准备种棉花的田亩都私自瓜分了,并且约定好,太师和相王知晓的话,每人拿出四分之一的田亩来堵他们的嘴。
这些相王都不知道,副将和军头们也不会让他知晓。
“还要从农户手中拿出些粮食,”相王道,“就与他们说,仗打赢了朝廷会还给他们,若是不愿意,就将藩地的事讲给他们听,不但要拿粮食,还得被迫服劳役。”
副将应声,这事好办,即便有人闹事,刚好寻了借口将他们扔去矿上做苦工,那些农户胆小的很,杀几个人,就全得就范。
两个人说完话正要往回走,就看到军寨中冲出一队人马,正向着他们而来。
相王吓了一跳,立即带着副将往回跑。
临跑进城之前,一波箭矢袭来,让他们损失了两个兵卒,等到城上的守军要反攻时,那些人转身跑了个无影无踪。
相王气喘吁吁地登上城楼,他不得不承认,萧煜的武卫军委实厉害,正因为这样锋芒毕露,才是自寻死路。
“守好了,”相王道,“他们不敢攻过来。”
萧煜这么猖狂,有把握的话,早就发兵了,还能费力去建军寨?由此可见他们的决定是对的,拖延对藩地有利。
“还有没有别的消息送出来?”相王问。
旁边的探子道:“县主没有与随行的下人关押在一起。”
第601章 喜事
探子见相王面色阴沉,他以为相王是担忧宁福县主,忙补了一句:“县主眼下应该安然无恙。”
“我们没有探听到县主的死讯。”
话说完,探子觉得相王的神情更加不好了,仿佛十分不满。
相王道:“你如何知晓?”
探子吞咽一口:“有些传言说,曾在洮州见过宁福县主,但我们的探子和眼线没法靠近洮州太近,因此还未证实真假。”
相王挥挥手:“不用再去打探了,只当县主没了,为了大局……即便是我们的骨血,我也不能为了她,将追随我的将士置于危险境地。”
探子暗自松了口气,却不敢表露出来,旁边的副将带头向相王行礼:“王爷这般待我等,我等愿肝脑涂地报效王爷。”
相王亲手将副将扶起,他相信今日的话很快能传开,不但让他获得军心,也能打消所有人的顾虑,免得他们因县主束手束脚。
这也是他那庶女最后的用处了。
相王自然是不在意庶女的,他儿子不少,女儿嫡庶都算上更是有四个之多,小女儿凭什么能被封县主?得到了这些本就该付出,她识相的话,就会痛快地寻死,他自然会好好待她的兄弟,吃里扒外的话,他就亲手砍了她。
思量完这些,相王向藩地眺望。
快点乱起来吧,越乱越好。
……
洮州,凤霞村。
气氛与往常不一样,村子里一片忙乱。
赵元让、赵元吉带着村中的小子们正在来回跑动。
“许阿奶,”赵元让过去道,“我奶说了,大家都要将花别好喽。”
许阿奶还剩下两颗大牙,笑的时候嘴上全都是褶子,不过看起来格外的慈祥。
“真要戴啊?”
“那还有假。”石大江的媳妇拿出做好的布花簪在许阿奶头上。
许阿奶啧啧称奇:“年轻的时候没捞着戴,怎么老掉牙了,还簪上了,不能出去让人笑话?”
石大江媳妇笑道:“整个村子都戴上了,笑话谁的是?”
许阿奶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唉,这也是沾了他们的喜气。”
说着许阿奶又看石大江
媳妇:“连石平的喜事一起办了多好?”
石大江媳妇笑容更深了些:“不急,明年的,王妃说了明年还办,不过是专给军中人办的。”
石平之前救过一个猎户家的女儿,那女娃娃胆子也是大,追到了凤霞村,一直在织坊帮忙做活计,前两日罗真娘和葛氏将染布的事交给了她。一开始的时候石平还没啥意思,相处久了,两个人居然愈发热络了。
其实石大江媳妇更喜欢张二丫,张二丫在宋先生那里进学,棉花上面的事也懂得多,帮着王妃做了一些事,人愈发机灵了。
不过张二丫好像跟牛兴走得更近些。
孩子们的事啊,她也强迫不得。
许阿奶就是一脸羡慕:“石平小子是武卫军的人喽,自然与军中人一同更合适。”
石大江媳妇连连点头,是呗,她还求啥呢?猎户家的女儿也好,张二丫也好,哪个都是好孩子,这要放从前,她可是不敢想的,现在咋还能挑三拣四?
石大江媳妇拿定主意,这个就听石平的,不管哪个女娃进她家了,她都得好好对人家。
要说她怎么能想通?还不是这次王妃为谢寡妇她们办婚事,周围村子都加进来,虽说有几个媒婆来回张罗,但大多数都是自己先看上了,几个汉子鼓足勇气先求到了王爷那里,然后找到了王妃,由王妃做主找了机会问双方是否乐意。
就这般简单,一下子成了十三对。
村子里就开始帮忙操办婚事。
这喜事传出去后,又有人找上门,三天之内,又有十六对过来。
再加上媒婆前前后后跑,现说成了八对。
今天这就是给三十七对新人筹办喜事。
这么多人的人一同成婚,在此之前可是谁都没见过的。
喜堂就设在王府,所以成亲的规矩也改了改,新人都在王府拜堂。
问大家都乐意不?
那不都欢喜的不得了?谁家能在王府成亲啊?女眷家的亲戚就在王府用饭,男方家的自然各回各家中操办。
他们很是欢喜,当然外面也有风声说,这是豫王和王妃收揽人心的做法。
这种谣言也不是第一次有了,大家全都见怪不怪,就当
没听见,该干啥还是干啥。
“婶子,”曹正媳妇赶过来,“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得往王府去了。”
就这样,在这天,往洮州城内的官路上,都是驴车、骡车还有赶路的行人,大家喜气洋洋,老老少少的女眷头上都带着红花,那红花是用棉花织的布帛做的,看起来格外的鲜艳。
曹老太撩开帘子向外看,前后都有人一眼望不到头似的,就像当年他们应迁民令来西北时的情形。
那时候天天都有人死,有的来得及掩埋,有的干脆就丢在路边,因此还传了疫症,这一桩桩的事好像特别遥远,又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现在大家重新聚在一起,都是喜气洋洋的。
王府的门,今日敞开着,不过就算王府再大也不能让所有人进出,只要头上有红花的女眷都能随意出入,男子则要看头上的红束带和帖子。
众人进了门后,就被迎去花厅。
曹老太傻了眼:“咋那么多人了?”
赵元让和赵元吉找到了凤霞村人的座位,立即将曹老太和许阿奶等人带过去。
人多的好处就是,不用干巴巴地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吉时。门外传来喜乐声,花轿陆陆续续在豫王府外停下。
谢寡妇先被喜娘从花轿上搀扶下来。
谢寡妇紧张地握住手里的帕子,深深吸一口气,别看她是第二次嫁人,但坐花轿还是头一回,嫁给湘姐儿爹的时候,她是骑着毛驴进的门,租毛驴的银钱还是家中凑的。每次见到有人风风光光嫁人,她心里也羡慕,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一日。
一个高大的身影迫不及待地走过来,被喜娘伸手拦住:“哎呀,还没到时候,你急什么?”
汉子不禁憨笑出声。
谢寡妇又是好笑又是鼻子发酸。
喜娘扶着谢寡妇进门:“在王府成亲,进门没设规矩,要等到夫家将你抬进家门的时候再行行礼。”
谢寡妇应声:“知晓了。”
喜娘之前可从没听过,还能借着王府的地儿成亲,她被王府找去的时候,别提多惊诧了,恐怕自己弄错了。
喜娘道:“你们可真有福气。”
第602章 借机
谢寡妇早就想好了,今天要欢欢喜喜地与夫君拜堂,三十多对新人,若是都哭哭啼啼,场面该多不好看?
“一会儿上去都欢欢喜喜的。”谢寡妇提醒穿着喜服的新娘子。
“知晓了。”众人立即道。
这次成亲的大多年纪与谢寡妇差不多,也有几个四十来岁的妇人,那是最后关头才鼓足勇气向前走一步的。
她们之中大部分还是应迁民令来的西北,众人平日里就凑在一起做活计,如今一同出嫁,彼此间更添了亲近。
“也没什么可难受的了,”孙家村的邱氏道,“俺第一次嫁人的时候,双亲都还在,离家时想着就要这么走了,那是真舍不得。”
“迁民令下来之后,俺爹娘和兄弟也跟着一同来西北,但路上遇到疫症,全都没了,就剩下俺一个人带着娃死里逃生,这次嫁人带着俺娃,也说好了,好好帮俺养孩子,将来就改他的姓,将来多一个人帮俺,俺心里只有欢喜咧。”
众人听了五味杂陈,各人都有各人的经历,但凡是二嫁的,必然是有一段不好的经历,现在大家都觉得会越来越好。
“那就说定了,”谢寡妇道,“谁也不要哭,免得惹得所有人都跟着掉眼泪。”
情绪这东西可是能传人的。
女眷们纷纷点头。
又有一人道:“我爹、娘都来了,不过我也不哭,我嫁的那个死鬼,活着的时候对我非打即骂,现在我找的这个,不但能干活,还老实可靠,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这么一说,大家都跟着笑起来。
将纺车、织机都扣下,再让人学到棉花的耕种、纺织方法,不就抢到了藩地赚钱的手段?
副将开始盼着这一仗春耕后再打了,农户耕种好棉花,秋天的时候,豫王早就没了,收获的人就会变成他们。
鉴于此,副将这几日就在与各个副将和军头商议,他们将藩地外,所有准备种棉花的田亩都私自瓜分了,并且约定好,太师和相王知晓的话,每人拿出四分之一的田亩来堵他们的嘴。
这些相王都不知道,副将和军头们也不会让他知晓。
“还要从农户手中拿出些粮食,”相王道,“就与他们说,仗打赢了朝廷会还给他们,若是不愿意,就将藩地的事讲给他们听,不但要拿粮食,还得被迫服劳役。”
副将应声,这事好办,即便有人闹事,刚好寻了借口将他们扔去矿上做苦工,那些农户胆小的很,杀几个人,就全得就范。
两个人说完话正要往回走,就看到军寨中冲出一队人马,正向着他们而来。
相王吓了一跳,立即带着副将往回跑。
临跑进城之前,一波箭矢袭来,让他们损失了两个兵卒,等到城上的守军要反攻时,那些人转身跑了个无影无踪。
相王气喘吁吁地登上城楼,他不得不承认,萧煜的武卫军委实厉害,正因为这样锋芒毕露,才是自寻死路。
“守好了,”相王道,“他们不敢攻过来。”
萧煜这么猖狂,有把握的话,早就发兵了,还能费力去建军寨?由此可见他们的决定是对的,拖延对藩地有利。
“还有没有别的消息送出来?”相王问。
旁边的探子道:“县主没有与随行的下人关押在一起。”
第601章 喜事
探子见相王面色阴沉,他以为相王是担忧宁福县主,忙补了一句:“县主眼下应该安然无恙。”
“我们没有探听到县主的死讯。”
话说完,探子觉得相王的神情更加不好了,仿佛十分不满。
相王道:“你如何知晓?”
探子吞咽一口:“有些传言说,曾在洮州见过宁福县主,但我们的探子和眼线没法靠近洮州太近,因此还未证实真假。”
相王挥挥手:“不用再去打探了,只当县主没了,为了大局……即便是我们的骨血,我也不能为了她,将追随我的将士置于危险境地。”
探子暗自松了口气,却不敢表露出来,旁边的副将带头向相王行礼:“王爷这般待我等,我等愿肝脑涂地报效王爷。”
相王亲手将副将扶起,他相信今日的话很快能传开,不但让他获得军心,也能打消所有人的顾虑,免得他们因县主束手束脚。
这也是他那庶女最后的用处了。
相王自然是不在意庶女的,他儿子不少,女儿嫡庶都算上更是有四个之多,小女儿凭什么能被封县主?得到了这些本就该付出,她识相的话,就会痛快地寻死,他自然会好好待她的兄弟,吃里扒外的话,他就亲手砍了她。
思量完这些,相王向藩地眺望。
快点乱起来吧,越乱越好。
……
洮州,凤霞村。
气氛与往常不一样,村子里一片忙乱。
赵元让、赵元吉带着村中的小子们正在来回跑动。
“许阿奶,”赵元让过去道,“我奶说了,大家都要将花别好喽。”
许阿奶还剩下两颗大牙,笑的时候嘴上全都是褶子,不过看起来格外的慈祥。
“真要戴啊?”
“那还有假。”石大江的媳妇拿出做好的布花簪在许阿奶头上。
许阿奶啧啧称奇:“年轻的时候没捞着戴,怎么老掉牙了,还簪上了,不能出去让人笑话?”
石大江媳妇笑道:“整个村子都戴上了,笑话谁的是?”
许阿奶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唉,这也是沾了他们的喜气。”
说着许阿奶又看石大江
媳妇:“连石平的喜事一起办了多好?”
石大江媳妇笑容更深了些:“不急,明年的,王妃说了明年还办,不过是专给军中人办的。”
石平之前救过一个猎户家的女儿,那女娃娃胆子也是大,追到了凤霞村,一直在织坊帮忙做活计,前两日罗真娘和葛氏将染布的事交给了她。一开始的时候石平还没啥意思,相处久了,两个人居然愈发热络了。
其实石大江媳妇更喜欢张二丫,张二丫在宋先生那里进学,棉花上面的事也懂得多,帮着王妃做了一些事,人愈发机灵了。
不过张二丫好像跟牛兴走得更近些。
孩子们的事啊,她也强迫不得。
许阿奶就是一脸羡慕:“石平小子是武卫军的人喽,自然与军中人一同更合适。”
石大江媳妇连连点头,是呗,她还求啥呢?猎户家的女儿也好,张二丫也好,哪个都是好孩子,这要放从前,她可是不敢想的,现在咋还能挑三拣四?
石大江媳妇拿定主意,这个就听石平的,不管哪个女娃进她家了,她都得好好对人家。
要说她怎么能想通?还不是这次王妃为谢寡妇她们办婚事,周围村子都加进来,虽说有几个媒婆来回张罗,但大多数都是自己先看上了,几个汉子鼓足勇气先求到了王爷那里,然后找到了王妃,由王妃做主找了机会问双方是否乐意。
就这般简单,一下子成了十三对。
村子里就开始帮忙操办婚事。
这喜事传出去后,又有人找上门,三天之内,又有十六对过来。
再加上媒婆前前后后跑,现说成了八对。
今天这就是给三十七对新人筹办喜事。
这么多人的人一同成婚,在此之前可是谁都没见过的。
喜堂就设在王府,所以成亲的规矩也改了改,新人都在王府拜堂。
问大家都乐意不?
那不都欢喜的不得了?谁家能在王府成亲啊?女眷家的亲戚就在王府用饭,男方家的自然各回各家中操办。
他们很是欢喜,当然外面也有风声说,这是豫王和王妃收揽人心的做法。
这种谣言也不是第一次有了,大家全都见怪不怪,就当
没听见,该干啥还是干啥。
“婶子,”曹正媳妇赶过来,“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得往王府去了。”
就这样,在这天,往洮州城内的官路上,都是驴车、骡车还有赶路的行人,大家喜气洋洋,老老少少的女眷头上都带着红花,那红花是用棉花织的布帛做的,看起来格外的鲜艳。
曹老太撩开帘子向外看,前后都有人一眼望不到头似的,就像当年他们应迁民令来西北时的情形。
那时候天天都有人死,有的来得及掩埋,有的干脆就丢在路边,因此还传了疫症,这一桩桩的事好像特别遥远,又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现在大家重新聚在一起,都是喜气洋洋的。
王府的门,今日敞开着,不过就算王府再大也不能让所有人进出,只要头上有红花的女眷都能随意出入,男子则要看头上的红束带和帖子。
众人进了门后,就被迎去花厅。
曹老太傻了眼:“咋那么多人了?”
赵元让和赵元吉找到了凤霞村人的座位,立即将曹老太和许阿奶等人带过去。
人多的好处就是,不用干巴巴地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吉时。门外传来喜乐声,花轿陆陆续续在豫王府外停下。
谢寡妇先被喜娘从花轿上搀扶下来。
谢寡妇紧张地握住手里的帕子,深深吸一口气,别看她是第二次嫁人,但坐花轿还是头一回,嫁给湘姐儿爹的时候,她是骑着毛驴进的门,租毛驴的银钱还是家中凑的。每次见到有人风风光光嫁人,她心里也羡慕,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一日。
一个高大的身影迫不及待地走过来,被喜娘伸手拦住:“哎呀,还没到时候,你急什么?”
汉子不禁憨笑出声。
谢寡妇又是好笑又是鼻子发酸。
喜娘扶着谢寡妇进门:“在王府成亲,进门没设规矩,要等到夫家将你抬进家门的时候再行行礼。”
谢寡妇应声:“知晓了。”
喜娘之前可从没听过,还能借着王府的地儿成亲,她被王府找去的时候,别提多惊诧了,恐怕自己弄错了。
喜娘道:“你们可真有福气。”
第602章 借机
谢寡妇早就想好了,今天要欢欢喜喜地与夫君拜堂,三十多对新人,若是都哭哭啼啼,场面该多不好看?
“一会儿上去都欢欢喜喜的。”谢寡妇提醒穿着喜服的新娘子。
“知晓了。”众人立即道。
这次成亲的大多年纪与谢寡妇差不多,也有几个四十来岁的妇人,那是最后关头才鼓足勇气向前走一步的。
她们之中大部分还是应迁民令来的西北,众人平日里就凑在一起做活计,如今一同出嫁,彼此间更添了亲近。
“也没什么可难受的了,”孙家村的邱氏道,“俺第一次嫁人的时候,双亲都还在,离家时想着就要这么走了,那是真舍不得。”
“迁民令下来之后,俺爹娘和兄弟也跟着一同来西北,但路上遇到疫症,全都没了,就剩下俺一个人带着娃死里逃生,这次嫁人带着俺娃,也说好了,好好帮俺养孩子,将来就改他的姓,将来多一个人帮俺,俺心里只有欢喜咧。”
众人听了五味杂陈,各人都有各人的经历,但凡是二嫁的,必然是有一段不好的经历,现在大家都觉得会越来越好。
“那就说定了,”谢寡妇道,“谁也不要哭,免得惹得所有人都跟着掉眼泪。”
情绪这东西可是能传人的。
女眷们纷纷点头。
又有一人道:“我爹、娘都来了,不过我也不哭,我嫁的那个死鬼,活着的时候对我非打即骂,现在我找的这个,不但能干活,还老实可靠,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这么一说,大家都跟着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