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314节
他盘算一阵资金问题,又考虑许久,觉得邱慈云这里可以趁热打铁,先有个意愿上的表达。
这天看到履历的下午,方卓就把电话给邱慈云打了过去,约着对方在市里见见面。
邱慈云态度平和,没有立即答应,反而询问道:“方总是个大忙人,我中芯这边的事也多,不知道方总这是要?”
“前两天在中芯收获良多,有领导听说我到中芯的事,也劝我参与中芯的募资,但我毕竟是个外行,思来想去就想着麻烦邱总,也算加强对中芯的了解。”方卓挑了个最正当的名头。
“这样啊,我们中芯确实欢迎有实力的投资方,方总肯定是有实力的。”邱慈云沉吟道,“但我最近的工作内容有点多,我确定一下时间再给方总回复。”
这是正当的回话,但不是方卓想要的答案。
他念头飞快的转了两秒,再次说道:“好的好的,谢谢邱总,说实在的,我对上次你说中芯在海外的设备采购经历特别感兴趣,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这两天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限制,确实难啊,诶,也希望邱总见面的时候和我讲讲咱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状况。”
方卓已经两次提到自己的外行属性。
这是一个缺点。
但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以变成优点,一个有钱的外行想要进入一个拥有技术、经验门槛的领域,他需要内行的人,也必然要重视内行的人。
而话里更直白一些的提到设备采购,投资中芯是不用了解这些的。
方卓说完便默默等待对方回应。
电话另一端的邱慈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先回了句:“噢,方总,稍等,我问下助理这边的工作安排。”
随后,他半捂着话筒,提高声音:“小刘,看下我几天什么时候有空。”
最后,邱慈云彻底捂住话筒等待了十来秒才给上海首富回道:“方总,明天下午两点半吧,正好我去市里有事,能抽出时间,你说个地。”
方卓等来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想了想:“也不去远的地了,邱总,就在恒隆广场咱喝点茶,聊聊天,晚上一起吃吃东西。”
邱慈云笑道:“方总,喝茶吧,晚饭就免了,晚上还有工作会。”
“行,邱总,咱也不差这一顿,以后长着呢。”方卓爽快答应。
“是,来日方长,那明天下午见。”邱慈云如此说道。
这通结束的电话让方卓提振了不少精神,对方听到“投资中芯”和“讲解半导体发展”的态度不太一样,这位邱总作为张汝京的左膀右臂,可能确实有了些别的想法。
这是需要把握的一个机会。
方卓坐在总裁办处理了一会易科的工作内容,临下班前考虑着明天和邱慈云的会面,最后,他又交代了一项任务,要在第二天看到台积电梁孟松的履历。
梁孟松在半导体行业是知名的人物,但人远在台湾,这会的信息交流实际也没那么发达,猎头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才在第二天中午把详细履历送到方总的案上。
【梁孟松
1952年生人,51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拥有数百项半导体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两百余篇,担任国际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现任台积电的资深研发处长。
梁孟松是国际知名的技术人才,自92年加入台积电至今主要从事内存储存器、先进逻辑制程技术开发,他和他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利用low-kdielectric(低介电质绝缘)技术,使台积电直接跳过150nm进入到130nm制程,成功在今年击败ibm,取得“铜制程”关键战役的胜利。”
台积电表彰会里,梁孟松率领的先进模组排名第二,更前面的为资深研发副总蒋尚义,值得一提的是,胡正明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表彰会,有消息声称,胡正明极可能离开台积电,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注:消息存疑,难以确定)〗
当技术大佬梁孟松的履历放在眼前,方卓便病了。
他得了一种手痒心痒的病。
从这份履历里,方卓印证到不少信息,里面还提到梁孟松的妻子是韩裔,是他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当过半导体工程师,也当过空姐。
这也许是梁孟松以后从台积电跳槽到三星的一个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梁孟松选择离开功成名就的台积电,肯定不会是薪酬问题,只能是心里委屈了。
履历里出现的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方卓知道梁孟松后来和他在中芯关系不睦,恐怕就是台积电时期落下的根由。
但是,梁孟松今年刚刚受到台积电的表彰,恐怕很难有离开的想法。
方卓收起这位技术大佬的履历,又发出去两项任务,分别查查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和那位梁孟松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前者估摸着也没啥希望,后者既然疑似有离开的想法,没准能接触接触,给点指点。
上海首富的思绪万千,但落实到眼前便需要一点点处理。
下午两点半,方卓在恒隆广场的高档茶餐厅见到了中芯高级运营副总裁邱慈云。
很巧合的是,两位都没带旁人,只有他们俩开了个喝茶的包厢。
方卓觉得这见到了人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上来就是一记重击:“邱总,我确定不会投资中芯,浦东新区里的领导过问这个事,我就是这么回复的。”
邱慈云面色稍惊的抿了一口茶。
“我下决心要自己搞晶圆代工厂,做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方卓把旗帜打了出来,“邱总,何以教我?”
作为发起者,作为意向者,他需要亮明旗帜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两个人得试探来试探去,中间信息的传递既冗杂也容易出现误会,不如这样直截了当。
邱慈云不动声色:“方总,为什么不投资中芯呢?这是我的疑问,也肯定是张总听见你这个想法的疑问。”
投,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不投,也能找出一百个理由。
方卓做了一秒钟的阅读理解,理解到的含义是邱慈云只是要寻找一个合理的能支撑一个外行上海首富愿意持续做半导体的逻辑。
不然,今天上海首富一时兴起,明天上海首富没了兴趣,他一位中芯堂堂副总裁要怎么自处?
上海首富能拍拍屁股走了人,他邱慈云鬼迷心窍从中芯跳槽出来就欲哭无泪了。
但方卓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谈国内落后产业的意义、聊一个朴素的心愿,这些是能说一说,但不太容易让邱慈云相信长久的付出意愿。
现在的聊天不是要说心里话,而是要让中芯副总裁相信他听到的话是心里话。
方卓用了三秒钟回溯自己的经历,甩出一个切入点:“可能是当惯了企业的领头人,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更愿意这是一家我说话算话的企业,中芯的股权让我有深深的忧虑。”
“而且,我投资中芯能得到什么呢?提起中芯,别人十句里会提到一句,哦,中芯有个股东是方卓。”
“我想听到的是,方卓有个中芯。”
方卓说完这个才提起更大的意义:“当然啦,那都是我私心的一些想法,因为工作业务,我经常去美国,见到彼此的差距很大,半导体行业绝对是一个值得追赶、有重要意义的行业,我很愿意看到我们的国家更好,这一点我相信邱总也是一样的,不然你不会从台湾来上海。”
“只是,在为我们国家追赶行业水平的时候,我觉得也不必都拘束在一家企业,越是有良性的竞争,我相信越是能促成更长远的进步。”
方卓瞄了副总裁一眼:“半导体行业只能有一家企业的声音么?也不尽然吧。”
邱慈云感受到了巨大的诚恳。
最近在中芯12英寸生产线的发展上,邱慈云和张汝京有一些意见的分歧,他想求稳,张想扩张,这方面闹得有些很不愉快。
但分歧结果是注定的,中芯必然会执行张汝京的意志。
邱慈云皱着眉头喝茶,心里涌动着很多想法。
这时,方卓又重复了一句:“邱总,何以教我?”
邱慈云眉头舒展,笑道:“方总,你这是碰到一位搞半导体的就要‘何以教我’吗?”
“邱总的名声就连我一个外行人都听说过,中芯的发展离不开邱总的汗马功劳。”方卓如此说道,“也只是碰见邱总这样的半导体高人,我能一展所想,如果邱总愿意来帮我,那才是大事可期。”
方卓对第二次见面的邱慈云图穷匕见。
邱慈云已经猜到这位上海首富的用意,但真正听到直白的挖人还是既好笑又……有点心动,只是一点点。
他摇摇头:“方总,做一家半导体企业的投入是各方面的,我倒不怀疑方总的决心,可是,恕我直言,单凭方总恐怕很难推进这个事。”
方卓开启阅读理解,收到的信息是,副总裁有意,可不能仅凭几句话就真正动起来,还要看到更大的可能性才会认真考虑“大事可期”。
这倒和他先前的判断一致。
方卓没指望今天这样聊一聊就能拐来一位副总裁,当初连熊晓鸽手下的潘犇都是跟着自己一起在美国干了许久才挖过来,更何况这样一位大佬。
今天就是要告诉对方,己方旗帜是认真书写而非随意涂鸦,这一点传递到位就成。
“邱总,我明白,我再自信狂妄也不认为只我自己就行,但确实还缺一位主心骨。”方卓点了一下给对方的定位,直接聊了一项关键的进度推进,“邱总,如果项目资金到位,你认为选在哪里合适?这毕竟要有政策的配合、支持,还是要早做打算。”
邱慈云思考片刻:“京、津、申、鹏、香港、武汉、成都,我们最开始建设中芯的时候和这些地方都谈过,最后还是上海给的政策最好,支持最大。”
方卓说道:“现在想从上海拿到和中芯一样的政策恐怕很难了,一是已经有一家成功的企业,二是他们恐怕要顾虑中芯的想法。”
邱慈云点点头,又笑道:“也未必不行,方总可以谈谈看,这些地方的政策都比较比较再决定,能确定地,能拉到钱,能找到人,一个框架就出来了。”
“嗯,邱总,今天以茶代酒,我先敬你一杯,这杯酒不为别的,就为你为咱国内半导体事业做的贡献。”方卓举起茶杯,真诚地说道。
邱慈云笑着谦虚了两句,不知道是不是两人投缘,他觉得和这位年轻上海首富的交流特别顺畅。
第166章 发展史也是挖人史
中芯国际的高级运营副总裁邱慈云是位半导体大佬。
方卓和他的一番见面会谈受益良多。
邱慈云亲身参与了中芯的成立、建设、发展,对于一家晶圆厂的运作如数家珍,对于海外设备的采购也是门清,尤其,他现在的一大部分工作就是主持中芯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
可以说,能挖来这位就能让项目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
而方卓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资金。
这也是一个让人比较发愁的事情。
据邱慈云估算,中芯成立三年还没盈利,已经烧掉了150亿,而这次私底下的募资目标是50亿,上市的公众募资目标是200亿左右。
就这还是因为中芯的研发费用并没有投入过多,当前大多是曾经走过的路,如此才能成就中芯如今的规模。
150+50+200=400亿中国币,也就是50亿美元左右。
这样一笔资金保障了中芯从零到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计划,没有算上挑战台积电的研发费用。
饶是方卓,他在听邱慈云聊起这些的时候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要是这么搞的话……哦,也还行。
虽然现在没那么多钱,但以后会有的。
实在不行,方卓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直接把易科卖给苹果,再拿钱全部买入苹果股票,然后等个几年就有钱来搞半导体了。
“邱总,放心,钱这方面的事我来想办法,而且越往后越能有钱,我这个人别的不行,就是能赚钱。”方卓当时是这么和邱慈云表的态。
他发现这位副总裁说完资金就在观察自己的反应,所以,毫不犹豫的给了个充满自信的回应。
邱慈云适时没有说什么,等到两人会谈结束,他才不无感慨的给出小小的评价:“不管以后和不和方总合作,有方总这样能赚钱的国人愿意投资半导体,这一定是产业的幸事。”
方卓没有谦虚,这就是一件需要钱的事,换了别人,恐怕也很难有这样的底气,而有底气的八成也对半导体不感兴趣。
这天看到履历的下午,方卓就把电话给邱慈云打了过去,约着对方在市里见见面。
邱慈云态度平和,没有立即答应,反而询问道:“方总是个大忙人,我中芯这边的事也多,不知道方总这是要?”
“前两天在中芯收获良多,有领导听说我到中芯的事,也劝我参与中芯的募资,但我毕竟是个外行,思来想去就想着麻烦邱总,也算加强对中芯的了解。”方卓挑了个最正当的名头。
“这样啊,我们中芯确实欢迎有实力的投资方,方总肯定是有实力的。”邱慈云沉吟道,“但我最近的工作内容有点多,我确定一下时间再给方总回复。”
这是正当的回话,但不是方卓想要的答案。
他念头飞快的转了两秒,再次说道:“好的好的,谢谢邱总,说实在的,我对上次你说中芯在海外的设备采购经历特别感兴趣,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这两天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限制,确实难啊,诶,也希望邱总见面的时候和我讲讲咱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状况。”
方卓已经两次提到自己的外行属性。
这是一个缺点。
但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以变成优点,一个有钱的外行想要进入一个拥有技术、经验门槛的领域,他需要内行的人,也必然要重视内行的人。
而话里更直白一些的提到设备采购,投资中芯是不用了解这些的。
方卓说完便默默等待对方回应。
电话另一端的邱慈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先回了句:“噢,方总,稍等,我问下助理这边的工作安排。”
随后,他半捂着话筒,提高声音:“小刘,看下我几天什么时候有空。”
最后,邱慈云彻底捂住话筒等待了十来秒才给上海首富回道:“方总,明天下午两点半吧,正好我去市里有事,能抽出时间,你说个地。”
方卓等来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想了想:“也不去远的地了,邱总,就在恒隆广场咱喝点茶,聊聊天,晚上一起吃吃东西。”
邱慈云笑道:“方总,喝茶吧,晚饭就免了,晚上还有工作会。”
“行,邱总,咱也不差这一顿,以后长着呢。”方卓爽快答应。
“是,来日方长,那明天下午见。”邱慈云如此说道。
这通结束的电话让方卓提振了不少精神,对方听到“投资中芯”和“讲解半导体发展”的态度不太一样,这位邱总作为张汝京的左膀右臂,可能确实有了些别的想法。
这是需要把握的一个机会。
方卓坐在总裁办处理了一会易科的工作内容,临下班前考虑着明天和邱慈云的会面,最后,他又交代了一项任务,要在第二天看到台积电梁孟松的履历。
梁孟松在半导体行业是知名的人物,但人远在台湾,这会的信息交流实际也没那么发达,猎头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才在第二天中午把详细履历送到方总的案上。
【梁孟松
1952年生人,51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拥有数百项半导体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两百余篇,担任国际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现任台积电的资深研发处长。
梁孟松是国际知名的技术人才,自92年加入台积电至今主要从事内存储存器、先进逻辑制程技术开发,他和他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利用low-kdielectric(低介电质绝缘)技术,使台积电直接跳过150nm进入到130nm制程,成功在今年击败ibm,取得“铜制程”关键战役的胜利。”
台积电表彰会里,梁孟松率领的先进模组排名第二,更前面的为资深研发副总蒋尚义,值得一提的是,胡正明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表彰会,有消息声称,胡正明极可能离开台积电,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注:消息存疑,难以确定)〗
当技术大佬梁孟松的履历放在眼前,方卓便病了。
他得了一种手痒心痒的病。
从这份履历里,方卓印证到不少信息,里面还提到梁孟松的妻子是韩裔,是他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当过半导体工程师,也当过空姐。
这也许是梁孟松以后从台积电跳槽到三星的一个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梁孟松选择离开功成名就的台积电,肯定不会是薪酬问题,只能是心里委屈了。
履历里出现的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方卓知道梁孟松后来和他在中芯关系不睦,恐怕就是台积电时期落下的根由。
但是,梁孟松今年刚刚受到台积电的表彰,恐怕很难有离开的想法。
方卓收起这位技术大佬的履历,又发出去两项任务,分别查查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和那位梁孟松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前者估摸着也没啥希望,后者既然疑似有离开的想法,没准能接触接触,给点指点。
上海首富的思绪万千,但落实到眼前便需要一点点处理。
下午两点半,方卓在恒隆广场的高档茶餐厅见到了中芯高级运营副总裁邱慈云。
很巧合的是,两位都没带旁人,只有他们俩开了个喝茶的包厢。
方卓觉得这见到了人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上来就是一记重击:“邱总,我确定不会投资中芯,浦东新区里的领导过问这个事,我就是这么回复的。”
邱慈云面色稍惊的抿了一口茶。
“我下决心要自己搞晶圆代工厂,做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方卓把旗帜打了出来,“邱总,何以教我?”
作为发起者,作为意向者,他需要亮明旗帜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两个人得试探来试探去,中间信息的传递既冗杂也容易出现误会,不如这样直截了当。
邱慈云不动声色:“方总,为什么不投资中芯呢?这是我的疑问,也肯定是张总听见你这个想法的疑问。”
投,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不投,也能找出一百个理由。
方卓做了一秒钟的阅读理解,理解到的含义是邱慈云只是要寻找一个合理的能支撑一个外行上海首富愿意持续做半导体的逻辑。
不然,今天上海首富一时兴起,明天上海首富没了兴趣,他一位中芯堂堂副总裁要怎么自处?
上海首富能拍拍屁股走了人,他邱慈云鬼迷心窍从中芯跳槽出来就欲哭无泪了。
但方卓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谈国内落后产业的意义、聊一个朴素的心愿,这些是能说一说,但不太容易让邱慈云相信长久的付出意愿。
现在的聊天不是要说心里话,而是要让中芯副总裁相信他听到的话是心里话。
方卓用了三秒钟回溯自己的经历,甩出一个切入点:“可能是当惯了企业的领头人,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更愿意这是一家我说话算话的企业,中芯的股权让我有深深的忧虑。”
“而且,我投资中芯能得到什么呢?提起中芯,别人十句里会提到一句,哦,中芯有个股东是方卓。”
“我想听到的是,方卓有个中芯。”
方卓说完这个才提起更大的意义:“当然啦,那都是我私心的一些想法,因为工作业务,我经常去美国,见到彼此的差距很大,半导体行业绝对是一个值得追赶、有重要意义的行业,我很愿意看到我们的国家更好,这一点我相信邱总也是一样的,不然你不会从台湾来上海。”
“只是,在为我们国家追赶行业水平的时候,我觉得也不必都拘束在一家企业,越是有良性的竞争,我相信越是能促成更长远的进步。”
方卓瞄了副总裁一眼:“半导体行业只能有一家企业的声音么?也不尽然吧。”
邱慈云感受到了巨大的诚恳。
最近在中芯12英寸生产线的发展上,邱慈云和张汝京有一些意见的分歧,他想求稳,张想扩张,这方面闹得有些很不愉快。
但分歧结果是注定的,中芯必然会执行张汝京的意志。
邱慈云皱着眉头喝茶,心里涌动着很多想法。
这时,方卓又重复了一句:“邱总,何以教我?”
邱慈云眉头舒展,笑道:“方总,你这是碰到一位搞半导体的就要‘何以教我’吗?”
“邱总的名声就连我一个外行人都听说过,中芯的发展离不开邱总的汗马功劳。”方卓如此说道,“也只是碰见邱总这样的半导体高人,我能一展所想,如果邱总愿意来帮我,那才是大事可期。”
方卓对第二次见面的邱慈云图穷匕见。
邱慈云已经猜到这位上海首富的用意,但真正听到直白的挖人还是既好笑又……有点心动,只是一点点。
他摇摇头:“方总,做一家半导体企业的投入是各方面的,我倒不怀疑方总的决心,可是,恕我直言,单凭方总恐怕很难推进这个事。”
方卓开启阅读理解,收到的信息是,副总裁有意,可不能仅凭几句话就真正动起来,还要看到更大的可能性才会认真考虑“大事可期”。
这倒和他先前的判断一致。
方卓没指望今天这样聊一聊就能拐来一位副总裁,当初连熊晓鸽手下的潘犇都是跟着自己一起在美国干了许久才挖过来,更何况这样一位大佬。
今天就是要告诉对方,己方旗帜是认真书写而非随意涂鸦,这一点传递到位就成。
“邱总,我明白,我再自信狂妄也不认为只我自己就行,但确实还缺一位主心骨。”方卓点了一下给对方的定位,直接聊了一项关键的进度推进,“邱总,如果项目资金到位,你认为选在哪里合适?这毕竟要有政策的配合、支持,还是要早做打算。”
邱慈云思考片刻:“京、津、申、鹏、香港、武汉、成都,我们最开始建设中芯的时候和这些地方都谈过,最后还是上海给的政策最好,支持最大。”
方卓说道:“现在想从上海拿到和中芯一样的政策恐怕很难了,一是已经有一家成功的企业,二是他们恐怕要顾虑中芯的想法。”
邱慈云点点头,又笑道:“也未必不行,方总可以谈谈看,这些地方的政策都比较比较再决定,能确定地,能拉到钱,能找到人,一个框架就出来了。”
“嗯,邱总,今天以茶代酒,我先敬你一杯,这杯酒不为别的,就为你为咱国内半导体事业做的贡献。”方卓举起茶杯,真诚地说道。
邱慈云笑着谦虚了两句,不知道是不是两人投缘,他觉得和这位年轻上海首富的交流特别顺畅。
第166章 发展史也是挖人史
中芯国际的高级运营副总裁邱慈云是位半导体大佬。
方卓和他的一番见面会谈受益良多。
邱慈云亲身参与了中芯的成立、建设、发展,对于一家晶圆厂的运作如数家珍,对于海外设备的采购也是门清,尤其,他现在的一大部分工作就是主持中芯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
可以说,能挖来这位就能让项目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
而方卓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资金。
这也是一个让人比较发愁的事情。
据邱慈云估算,中芯成立三年还没盈利,已经烧掉了150亿,而这次私底下的募资目标是50亿,上市的公众募资目标是200亿左右。
就这还是因为中芯的研发费用并没有投入过多,当前大多是曾经走过的路,如此才能成就中芯如今的规模。
150+50+200=400亿中国币,也就是50亿美元左右。
这样一笔资金保障了中芯从零到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计划,没有算上挑战台积电的研发费用。
饶是方卓,他在听邱慈云聊起这些的时候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要是这么搞的话……哦,也还行。
虽然现在没那么多钱,但以后会有的。
实在不行,方卓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直接把易科卖给苹果,再拿钱全部买入苹果股票,然后等个几年就有钱来搞半导体了。
“邱总,放心,钱这方面的事我来想办法,而且越往后越能有钱,我这个人别的不行,就是能赚钱。”方卓当时是这么和邱慈云表的态。
他发现这位副总裁说完资金就在观察自己的反应,所以,毫不犹豫的给了个充满自信的回应。
邱慈云适时没有说什么,等到两人会谈结束,他才不无感慨的给出小小的评价:“不管以后和不和方总合作,有方总这样能赚钱的国人愿意投资半导体,这一定是产业的幸事。”
方卓没有谦虚,这就是一件需要钱的事,换了别人,恐怕也很难有这样的底气,而有底气的八成也对半导体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