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节
之前由于能力限制,他们并没有全部听懂。
而现在,根据实际的工作,根据被制作成3d实景投影的方案,他们翻阅资料,对其再次进行解读,有了更多的收获。
这一段时间,文物协会提问题,天工社团回答问题,对于他们说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学习。
他们回答的所有依据全部来自于方案本身,回答的内容则是他们对方案的理解。
文物协会问出的是他们的疑惑,是围观群众们的疑惑,又何尝不是天工社团成员自己的疑惑?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切疑惑,都能在苏进的方案里得到解答。
他们考虑过的东西,苏进一早全部就都考虑过了,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好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天天过去,他们越来越心服口服。
以前只是“知其然”的东西,变成了“知其所以然”,这种感觉,实在太充实、太令人愉悦了。
又一天过去,这一天,轮到方劲松小组回答问题。
当他们把答案发布到微博上时,用了同样的动作,靠上椅背,长长地舒了口气。
田鸿轻轻一拍桌子,略带得意地道:“这次他们也没话可说了吧!”
方劲松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手掌,吐了口气道:“手都快写麻了……”
这段时间相处,田鸿很明白了方劲松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些强迫症,所有东西都要列得清清楚楚,于是每次讨论,他都是做会议纪要的那个。
他习惯先用笔记一次,再整理好誊到电脑上去,所以现在,他食指的指节上沾满了墨水,甚至有些红肿了。
田鸿的目光在他的手指上停留了一会儿,又转到方劲松的另一只手上。
他这么努力,是因为他的左手有残疾,所以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吗……
他抬起眼睛,看向小组的其他人。微博虽然已经发了,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地笔谈着,显然刚才还有一些想法,没能完全抒发出去。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每个人的手指上或多或少都有墨水。不光是方劲松,这段时间如此充实,又有谁舍得不多努力一下,不试图去得到更多的收获呢?
田鸿垂下眼睛,轻轻笑了一声。
旁边方劲松听见他的笑声,转过头来疑惑地看他:“笑什么?”
田鸿道:“突然觉得,我们应该请文物协会的老师们吃饭。”
要不是他们恰到好处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带着一步步思考,去研究出这么多内容来!
方劲松一怔,也难得开怀地笑了。
他认真地点头说:“下次再轮到我们,要向他们道谢。”
旁边另几个组员听见了,一起小声笑了。
“对!”他们纷纷点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fatfox911(5000)、叶曦大帅比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fou4v、yetalpha的天天支持!!
0358 复工吧
文物协会官博与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的一问一答,如同一支完美的探戈,看得人赏心悦目。
文物协会官博问得好,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答得更妙。
连番的问答,为旁观者——尤其是没有耐心看那五十个视频的旁观者,完美地解答了婉容故居改建的关键之处,同时也隐约指明了一条古建筑改建的新路。
“修旧如旧”?这个大原则的确是没错的。
文物以及古建筑上,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的信息,它把千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带到如今,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传承的画卷。一幢古建筑,就足以看出很多东西,写出很多篇有价值的论文来。
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信息,在修复文物时,需要依循“原真性”原则,也就是尽其可能地保存真实、本源的一面,把其中包含着的历史信息继续传递下去。
但是,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同样一件文物,一幢古建筑,在到达今天时都可能发生多次变化。
譬如这座承恩公府,它曾经是普通民居,后经改建扩建,再又遭遇历史战乱的冲击,最后变成这种形态完整,细节破败的状态。
而它现在位于帝都中心部位,周围还有大量民居,地理与人文条件限制了它,不可能被封存保护,维持原貌。它势必要跟整座城市的城市建设相结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因此,它势必将要接受新一轮的改建。
在这个改建过程中,要留下什么,要增加什么?要如何保留原有的文化意韵,在不破坏前者的情况下增设新的现代化设施?
而在这一方面,“婉容故居改建”给出了完美的答卷。
在关键位置,他们尽其可能地保留原貌,为此甚至使用了“原料修复”。譬如承恩公府西路的四进院子,全部都是用青石砖修葺的。这青石砖采自帝都附近的某座山中的采石场,新的改建方案中,用来修葺的石砖同样要求出自这座采石场,以达到与原本状态的统一。
但故居的改建者并没有因此被束缚住手脚。
对于一些比较次要的、并不能明确展示文化传承的部分,方案的设计者进行了大胆的改建。整个改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现代化改造内容其实比他们先前想到的还多。除了基本的水电网络之外,供暖、沐浴、照明、家电……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住进去的人,都能住得舒舒服服的。再配上足够的软装外设,媲美五星级酒店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话又说回来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历史底蕴,又有哪个五星级酒店比得上?
这些地方,正是文物协会提出质疑最多的部分。
但他们越是质疑,就越是发现,方案的设计者解决得有多巧妙。
他所有动了的部分,全部都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而且所有的改建全部都选择了可以拆除还原的方式,在材料选择上也做了这样的倾向。
也就是说,如果在改建过程中,或者是在改建之后发现这地里不行,需要保护起来,施工人员可以随时拆除还原,不损根本。
而现在,根据实际的工作,根据被制作成3d实景投影的方案,他们翻阅资料,对其再次进行解读,有了更多的收获。
这一段时间,文物协会提问题,天工社团回答问题,对于他们说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学习。
他们回答的所有依据全部来自于方案本身,回答的内容则是他们对方案的理解。
文物协会问出的是他们的疑惑,是围观群众们的疑惑,又何尝不是天工社团成员自己的疑惑?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切疑惑,都能在苏进的方案里得到解答。
他们考虑过的东西,苏进一早全部就都考虑过了,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好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天天过去,他们越来越心服口服。
以前只是“知其然”的东西,变成了“知其所以然”,这种感觉,实在太充实、太令人愉悦了。
又一天过去,这一天,轮到方劲松小组回答问题。
当他们把答案发布到微博上时,用了同样的动作,靠上椅背,长长地舒了口气。
田鸿轻轻一拍桌子,略带得意地道:“这次他们也没话可说了吧!”
方劲松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手掌,吐了口气道:“手都快写麻了……”
这段时间相处,田鸿很明白了方劲松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些强迫症,所有东西都要列得清清楚楚,于是每次讨论,他都是做会议纪要的那个。
他习惯先用笔记一次,再整理好誊到电脑上去,所以现在,他食指的指节上沾满了墨水,甚至有些红肿了。
田鸿的目光在他的手指上停留了一会儿,又转到方劲松的另一只手上。
他这么努力,是因为他的左手有残疾,所以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吗……
他抬起眼睛,看向小组的其他人。微博虽然已经发了,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地笔谈着,显然刚才还有一些想法,没能完全抒发出去。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每个人的手指上或多或少都有墨水。不光是方劲松,这段时间如此充实,又有谁舍得不多努力一下,不试图去得到更多的收获呢?
田鸿垂下眼睛,轻轻笑了一声。
旁边方劲松听见他的笑声,转过头来疑惑地看他:“笑什么?”
田鸿道:“突然觉得,我们应该请文物协会的老师们吃饭。”
要不是他们恰到好处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带着一步步思考,去研究出这么多内容来!
方劲松一怔,也难得开怀地笑了。
他认真地点头说:“下次再轮到我们,要向他们道谢。”
旁边另几个组员听见了,一起小声笑了。
“对!”他们纷纷点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fatfox911(5000)、叶曦大帅比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fou4v、yetalpha的天天支持!!
0358 复工吧
文物协会官博与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的一问一答,如同一支完美的探戈,看得人赏心悦目。
文物协会官博问得好,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答得更妙。
连番的问答,为旁观者——尤其是没有耐心看那五十个视频的旁观者,完美地解答了婉容故居改建的关键之处,同时也隐约指明了一条古建筑改建的新路。
“修旧如旧”?这个大原则的确是没错的。
文物以及古建筑上,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的信息,它把千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带到如今,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传承的画卷。一幢古建筑,就足以看出很多东西,写出很多篇有价值的论文来。
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信息,在修复文物时,需要依循“原真性”原则,也就是尽其可能地保存真实、本源的一面,把其中包含着的历史信息继续传递下去。
但是,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同样一件文物,一幢古建筑,在到达今天时都可能发生多次变化。
譬如这座承恩公府,它曾经是普通民居,后经改建扩建,再又遭遇历史战乱的冲击,最后变成这种形态完整,细节破败的状态。
而它现在位于帝都中心部位,周围还有大量民居,地理与人文条件限制了它,不可能被封存保护,维持原貌。它势必要跟整座城市的城市建设相结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因此,它势必将要接受新一轮的改建。
在这个改建过程中,要留下什么,要增加什么?要如何保留原有的文化意韵,在不破坏前者的情况下增设新的现代化设施?
而在这一方面,“婉容故居改建”给出了完美的答卷。
在关键位置,他们尽其可能地保留原貌,为此甚至使用了“原料修复”。譬如承恩公府西路的四进院子,全部都是用青石砖修葺的。这青石砖采自帝都附近的某座山中的采石场,新的改建方案中,用来修葺的石砖同样要求出自这座采石场,以达到与原本状态的统一。
但故居的改建者并没有因此被束缚住手脚。
对于一些比较次要的、并不能明确展示文化传承的部分,方案的设计者进行了大胆的改建。整个改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现代化改造内容其实比他们先前想到的还多。除了基本的水电网络之外,供暖、沐浴、照明、家电……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住进去的人,都能住得舒舒服服的。再配上足够的软装外设,媲美五星级酒店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话又说回来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历史底蕴,又有哪个五星级酒店比得上?
这些地方,正是文物协会提出质疑最多的部分。
但他们越是质疑,就越是发现,方案的设计者解决得有多巧妙。
他所有动了的部分,全部都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而且所有的改建全部都选择了可以拆除还原的方式,在材料选择上也做了这样的倾向。
也就是说,如果在改建过程中,或者是在改建之后发现这地里不行,需要保护起来,施工人员可以随时拆除还原,不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