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春节过后,申落联络了两位好友,携带金银路资没有携带奴仆就悄悄离开许国,这时节北部大河封冻,水路不通航,三人只能骑马走陆路,用了半个多月才赶到吴国康城。
  “原来是许国贵胄,卫仲失礼了!”卫仲给申落行了尊礼,又介绍了杨贺和符畴。
  申落身份显贵,人却随和,跟杨贺和符畴一一见礼,又介绍自己身侧同伴,这两人也是许国的世家之子。
  “卫某在此处请友人小聚,三位也一起小酌如何?”卫仲诚恳邀请。
  申落跟同伴昨天刚刚抵达康城,正要找人了解吴国情况,对于卫仲邀请,欣然接受。
  六人到阁楼就坐,申落又提起乞讨话题。“卫兄!刚才卫兄话里意思,吴国是真无乞讨者吗?”
  方才叙了年龄,卫仲在这群人中年龄依然最大。
  卫仲笑笑:“这倒不是,吴国还是有乞讨者的。”
  申落不解:“那吾等哪里说错?”
  “康城中没有乞讨者并非护卫驱赶。”旁边杨贺为申落解释。
  吴国对于乞讨者有三种处置办法。如是流落来的难民,由民政重新编制户口安排到各地开荒。不是难民,体健却好逸恶劳者,查明丢到矿场劳作。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有亲人可投奔者,当地给残疾亲友一些优惠政策照顾,没有亲友可依靠,护卫将他们送至专门的收容场所,收容所条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不过可以保证这些人的温饱。
  “三位在康城没有见到乞讨者,正是此原因。吴国各大郡县都是如此,只唐地去年刚刚合并,此三种处置办法还未实行。”杨贺说得很细致。
  杨贺解释完,申落三人讶异吴国王庭之仁厚。
  申落上下打量杨贺:“杨弟对吏事相当熟悉啊!”
  杨贺腼腆一笑:“在下去年夏天就开始到地方实习,实习中接触多才了解仔细。”
  “实习?”申落又碰到一个不懂的名词。到了吴国,申落发现许多新鲜词汇。
  卫仲连忙给申落解释实习就是到地方实践,吴国南北学院前十名学子去年被派到唐地实习吏事。
  “哦,这是要学业优异才可派去吧?三位可是都去唐地实习了?”申落肃然起敬。
  卫仲微昂了下头,嘴上谦虚:“卫某学业不精,勉强够格去唐地,倒是杨贤弟和符贤弟,他们两人是北学院的翘楚!”
  申落脸上敬佩:“原来杨符两位贤弟是大才,这次提拔考试,两位贤弟必定会在榜首!”
  申落赞誉之词刚落,杨贺就尴尬地摸摸鼻子,符畴则是脸一红,微微低头,倒是卫仲哈哈大笑。
  申落诧异:“卫兄为何大笑?”
  “各位有所不知,今年提拔考试榜首非一人莫属!”
  申落更惊疑了:“是哪位奇才,能被各位一致推崇。”
  卫仲脸上笑意深重,他手指亭阁小径:“今年榜首来矣!”
  申落回头,只见小径上走来两位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
  吴国的提拔考试有两项硬性规定,一是考生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二是考生参考被选用后,得宣誓不做出损害吴国国家利益的行为。前一条因提拔考试主要是选拔人才担任国家公务员,得是成年人才可以胜任。
  第一条规定是因为大秦人平均寿命在三十出头,因死亡年龄太早,人们将十六岁定性为成年,依据是男女在这个年龄段性发育了。这条规定针对所有学子。
  第二条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吴国之外的诸侯国学子,防止通过提拔考试被重用的诸侯学子做出背叛或伤害吴国利益的举动。这时的人重名誉,信鬼神,立下毒誓便会遵守。
  吴王笙四年的提拔考试和第一届提拔考试相比有两个特色,一是人数非常之多,二是有女子参考。考试报名截止时,报名参考的女子共有六人。六人全部是南北两所学院的学生,霍思华和卫蔻都在其中。
  霍思华今年十七,三年前不够参考年龄,霍思华如果三年前跟兄长一起考试,成绩不会比霍思中差到哪里。
  霍思华在北学院才进修两年,课业成绩却压倒了学长。特别在数学方面,霍思华的算数只比不上郑楚和公孙盘三人,南北学院其他数学导师的水平都在霍思华之下,作为学生的霍思华经常以导师身份给学长上数学课。
  对于霍思华这样的学霸师妹,杨贺和符畴早就甘拜下风,北学院考子在心底已认定霍学妹会为今年提拔考试魁首。
  霍思华不负众学长们的厚望,以无可争议的成绩稳居了榜首。考生们的试卷姓名实行糊名,当总成绩第一揭晓是霍思华后,吴国王庭百官沸腾,他们不像北学院学子那样对霍思华了解。一部分人觉得不可思议,一部分人则拿怀疑目光看向郑钰铭,因为明算是郑钰铭出的题,他们觉得郑钰铭可能作弊了。
  不过王庭众人在庭议上看了霍思华的策论问答试卷后,都闭上了质疑的嘴巴。对策是名士王颉出题,对于王颉的人品,吴国王庭百官没有谁会质疑。霍思华的策论新颖有说服力,才华透过试卷显露无遗。
  霍思华虽是提拔考试第一名,郑钰铭并没有派到地方重用,而是让霍思华到教育司长公孙盘手下任职。在普世观念男尊女卑下,让霍思华过早出人头地对她是种伤害。霍思华以女子身份参考获得第一,象征意义为大,这是昭告人们,女子有才一样可以和男人比高低。霍思华考为榜首,最主要是鼓动吴国百姓不阻止自家女孩进学堂。因霍思华的榜首效应,这年秋学期小学女生报名出现了踊跃。
  杨贺和符畴都进入了提拔考试名次的前五,卫仲最差,吊在二十名末梢。这次参考人数过多,吴国各地官吏空缺又过大,选录人数便从二十增加到了五十名,凡是提拔考试前五十名,都被郑钰铭委派到各地担任职务。
  卫国王裔申落有幸考进前五十,被郑钰铭委派到了谡平原担任新设立的县守。他的两个同伴稍逊,名次在七八十名左右,留在了北学院进修。
  郑钰铭对吴国之外的学士还是有所防备,只有值得信任的人才会派到要害部门和地方重用,比如鲁国人杨贺,被派到唐地西部边境要隘城当了县守。原来是卫国人的卫仲,唐国人的符畴,已是不折不扣的吴人,两人一样受到重用,卫仲被派到达城,符畴还是在唐地,在他的师尊家乡附近城池任职。
  骠骑大将军的幸存下来的大孙子师从王颉,也参加了提拔考试,考试成绩不错,名次在前二十,郑钰铭本来想照顾分配到东海之滨,却被骠骑大将军阻止。
  骠骑大将军请求郑钰铭将他孙子派到艰苦的地方历练。郑钰铭应老将军请求,将他的孙子改派到了条件很差的唐国盐场,负责改建那里的盐场。
  参加提拔考试的其他五名女子,只有南学院一位世家女考进了前四十名,跟霍思华一样,同被安置在教育司任职。其他女子名落孙山,卫蔻只考到两百多名的名次,留在北学院继续进修。
  有五十名人才可用,吴国地方行政官空缺得到填补。郑钰铭除了将五十考生分派到各地,还对蔚山郡首做了调整。
  余奎被调进王庭升任为副总理事,协助郑钰铭处理国家政务。西侯原来精心培养的文宰公孙期从西侯封邑调到了达城,担任了吴国最繁华的蔚山郡郡首,这代表着公孙期取得了郑钰铭的信任。公孙期在西侯封地大力发展了畜牧业,牛、马、羊、猪、兔、鸡、鸭的养殖都形成了规模。只是因为这里没有大草原,驯养不出战马,养出的马只能当代步工具。
  公孙期是以业绩显著受到提拔,不过公孙期心里明白,他是受到了郑钰铭的信任,才被调升到了蔚山当行政首脑。蔚山的税收可是占了吴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是吴国最重要的一个郡。
  余奎三月份带了家小到康城赴任,拓箐在去年秋天为余奎生下个大胖小子,五个月大的小孩已经非常神气。田王后看着喜欢抱过去逗玩,不想刚抱到手上,小余奎就撒了泡尿在田王后身上。田王后不怒反喜,因为吴人认为小男孩在怀孕的女人身上撒尿,兆示她肚子里的孩子为同样性别。
  拓箐表面看着像个贤淑姬女,实质还是个大大咧咧性格爽朗的野丫头,早在南埠就跟温柔贤惠的田王后一见如故。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康城,拓箐有好友霍思华和田王后走动,一点都不感寂寞,反在吴国上流阶层混得如鱼得水。
  至于曾对郑钰铭为余奎说媒之举怨恨,拓箐心想事成,喜获娇儿后,那点怨恨早丢脑后。只见到郑钰铭偶然想起,依然会忿忿刺上几句。
  有余奎帮忙分担政务,郑钰铭大大松了口气,开始准备访问赵国和到镐京朝拜天子事宜。
  第176章
  赵国王宫议事大殿内,赵轩命令侍者将刚从吴国递送回的报纸发给文武百官。报纸为吴国二月份的文汇报和南报,报纸上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提拔考试内容的报道。
  “各位爱卿对吴国提拔考试有何感想?”赵轩等百官看了一会报纸才发问。
  赵轩话音一落,大殿中百官手中一顿,片刻之后,伯耀越众而出率先禀奏:“大王,吴国提拔考试可以招揽到天下英才,吾国应该仿效才对。”
  伯耀是赵轩亲信,深知赵轩今天议事的目的。赵轩从报纸上看到各诸侯国学子云集吴国王都参考,心中非常羡慕,就有赵国也举行类似考试的意图,以此招揽到各地有知之士为赵国效力。
  赵轩很重视人才,已经命令文宰在赵王都着手筹建学院,至于吴国各地开办的小学和中学,赵国财力有限,赵轩有心无力。
  赵轩微微点头,他注目大殿中的百官:“众爱卿觉得武宰之言如何?”
  赵轩这样是问百官对伯耀的提议感想,其实百官心知伯耀说的就是赵轩本意。提拔考试实质冲击着大世家权贵的世袭特权。
  赵国王庭如果以后官吏任命都像吴国那样用考试来挑选,对大世家贵族世袭官职冲击最大,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家子弟能文采出众,在提拔考试中冒头。
  因为提拔考试涉及到百官们自身利益,出来附和伯耀提议的官员并不多。
  “文宰,卿有何看法?”赵轩失望只有为数不多的臣子附和,这些臣子大都是新兴贵族,比如刚晋升司马的武铣,在王庭中不占据最重要的职务。
  赵文宰是赵王留给儿子的重臣,对赵氏王室忠心耿耿,德高望重。赵轩指名文宰出列说话,便是想靠文宰的威望将考试挑选人才之事定下来。
  赵文宰年已五十,赵王驾薨后,文宰感觉自己精力日渐下降。文宰因身体问题,开始考虑身后之事。附议赵轩之举会得罪许多世家,文宰不想为自己子孙后代招来麻烦。
  所以文宰明知赵轩真实意图,却没有出头响应。现在赵轩直接询问,不给他回避的余地,老文宰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应对。
  “禀大王!微臣觉得吴国不分国别,行此考试选拔人才有些不妥!”大殿中的百官听清文宰对提拔考试有质疑,很多官员精神一振,都竖起耳朵,准备随时声援老文宰。
  “哦!有何不妥?”
  赵轩低垂眼帘,心中失落,他没想到提拔考试会招致王庭一半官员贵族反对,连值得信赖的文宰好似也不认同这一措施。
  “虽说考生都是天子臣民,可终究分为各诸侯国子民,子民在各君主萌庇下长大,只会对其君主感恩。吴国面对全天下开考选拔出的异国学士,会对吴国忠心吗?”
  文宰此言一出,百官踊跃附议:“是啊,大王,异国学子不忠心也就罢了,如果心怀不轨,于国便有大祸啊!”
  “不能一心为赵,这样人才召来有何用?”
  赵国右大夫觉得文宰说到点子上了。
  赵轩憋气,他失望地看了文宰一眼,冷冷说道:“大贤公孙盘为天子都人,在吴国任教育司司长三年,业绩显著,自身举动从未于吴国有损!许国名士半生周游十几国未停留,却在五年前和弟子留在吴国至今。楚国人余奎,为明公子心腹,如今已经是吴国副总理事,职位相当于文宰,也从未听说余奎跟吴国有离心!”
  文宰见赵轩不悦,马上闭嘴不言。倒是右大夫因为有文宰带头质疑,胆子大了许多,他出言提醒赵轩:“大王,那余奎跟楚王有大仇,满门被楚王抄斩,这才铁了心效忠吴国王庭!”
  赵轩站起,他一手握着君王宝剑,站在王座高台俯视群臣:“不错,余奎跟楚国有仇,可他在吴隐居五年没有投效任何人,却投效了从海外归来的明公子,这是为何?”
  赵轩眼睛扫视自己的臣子。
  “就因明公子不拘一格用才!才使心高气傲的余奎甘心效忠!明公子雅量,用人不疑,才有今日吴国国力蒸蒸日上!吴国日益强盛,大家有目共睹,难道不正得益于此吗?”
  赵轩一番话说完,王庭鸦雀无声,只有赵轩响亮的声音继续回荡。
  “众卿可知这次吴国提拔考试还有谁去参加?”赵轩拿过一份报纸甩了一下,指着报纸上刊登的提拔考试前五十名名单。
  “第四十六名申落,为许国王室贵胄!”
  赵国百官纷纷到自己手中报纸上寻找,果然,申落的大名赫然在列,申为许国王室之姓,大秦只此一家。
  “申落为许王王侄,对于别国王公子,明公子依然重用为县守。这许多人都有大才,却不得自家君王重用,浪费在了朝野。吴国提拔考试不问出身,只唯才任用。长此以往,天下英才必尽归吴国,吾国如若再不开门揽才,如何跟吴国比拟?”
  赵轩一席话说得一半百官低头,只伯耀和武铣一批新兴贵族眼中闪着崇拜光芒。
  “赵若若再不开门迎才,国力早晚流于九流,以考选才势在必行!”赵轩为这次议事一槌定音!
  议事结束,百官由大殿出来,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议论。文宰没有跟同僚走在一起讨论,只想尽早回府。
  “文宰大人!请留步!”右大夫从背后急急追来。
  文宰皱眉,不情愿地放慢脚步等待。
  “右大夫找老夫何事?”
  “先王将大人当为股肱,以社稷相托。如今大王年轻气盛,行事有些武断,为社稷故,大人应该力谏啊!”右大夫对提拔考试明显很反感。
  文宰盯着右大夫,脸上严肃:“右大夫错矣!大王如果行事鲁莽武断,先王怎会在位就放心交于大权?考试选拔人才利于吾国,利国之举,吾等还是应该拥护才好!”
  赵轩已经做了决定,文宰只要不担负得罪人的名声,文宰对赵轩的改革都会赞成。
  文宰不待右大夫说话,便拱手告辞匆匆离开。
  右大夫看着文宰远去的背影,不由恨恨跺脚:“老狐狸!什么与国有利?当初剥夺吾等封邑也说是于国有利,与国有利,却损吾等大利!提拔考试一开先河,接下来便是要废除世袭官职,赵轩小儿以为老夫不知么?”
  右大夫脑子比较灵光,吴国报纸他也是每期必看,越看越惊心,越看越可怜吴国的大世家。吴国的降袭和分封制就是对大世家特权的一种剥夺,世家子弟如果不能在提拔考试中出头,两三代后,便会沦落成普通民众,家族就此衰弱。
  右大夫认为,吴国的王公贵族几年前经过漪姬作乱,被连番清洗后,幸存下来的都没有了血气,早已不成气候,才会任凭明公子为所欲为。
  赵国在赵轩父亲手中废除了封邑,却没有废除爵位世袭。赵轩今天的举动,明显是想跟吴国明公子学习,逐步向大世家权贵特权开刀。
  右大夫明白这点,怎么会不急,他的两个嫡子可都不成器,庶子又没有当接班人正经培养。如以考试取才,右大夫家族无人可问鼎榜单。右大夫可以预料,在他百年后,自己家族马上就会没落。
  赵轩回到后宫,心情还是不错,在寝宫刚由侍女服侍脱下冕冠,换上常服,王后已至寝宫外求见。
  原来的太子妃,如今的赵王后打扮依然华丽。赵轩这次见到妻子装扮奢侈倒没有反感,反而跟行礼的妻子温和叙话。
  “夫人,明公子的下榻处准备得如何了?”
  郑钰铭四月中旬前会来赵王都,赵轩从二月份就吩咐妻子为郑钰铭准备居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