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 第103节
对方忍不住羡慕道:“桓兄过于自谦了,你这一年多人,一直都是名列榜首,这次题虽难些,对你而言,拿到甲也是手到擒来。”
桓轩笑而不语,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会显得自己在炫耀。
同窗又道:“听说已经有工坊在联络你了,桓兄你是要继续考,还是入工坊?”
桓轩疑惑道:“自是继续向上,张兄何出此言,此次题目虽难些,但对你的成绩,也不是问题吧?”
同窗叹息道:“我已经学了一年,如今家中贫寒已久,韦家工坊愿意重金雇我,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成家立业,怕是下月便不会再来治学了。”
桓轩不赞同道:“张兄,这数术虽有些难学,但若学到深处,便能被太守刺史看重,一外放,便是一坊主管起步,不比你去当个小小的工头强么?”
同窗摇头:“我等贱民,哪敢去想如此前程,有三五钱财,能成家立业,便已足,何必想那么远。”
桓轩知道这事没法劝,于是便和他讨论起哪个工坊好,哪家要小心。
如今,在襄阳城外的鱼梁洲,正冒出大大小小的无数工坊,其中规模最大,待遇最好的,自然是君刺史与崔太守的官家工坊;但也有许多如零散地,给工坊供应原料的小作坊。
还有一些是本地乡豪重金从官坊里挖角匠人后,私下开做的小作坊。
这些工坊,都需要在郡城里登记,鱼梁洲处船马皆十分便利,最繁华的轈丝之业。
荆州与雍州,都有大量桑林麻田,在改进工艺后,处理原材料的速度便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新式纺纱机,如今每架纺车上都有二十四个纱绽飞转。
在桑田之外,新建的工坊还把羊毛和本地大量产的麻线混纺,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纺出来布更加厚实、柔韧、耐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种混纺布,它便宜啊!
只比麻布贵那么两成,却更保暖!如今这布已经成为平民们最喜欢的布料,属于是比粮食还好用的硬货,而他们这些学生,都能找到不错的工坊,获得不菲的收入。
两人说着说着,便又提起了如今的一些“黑作坊”,这些作坊没有在城里登记,都是用奴隶来做,不给薪酬,也不给太多吃食,还会去购买蛮人、奴隶、俘虏去做工,每天都会累死许多人。
“听说了么,最近有一个什么‘天光’的人,专门揭发黑作坊,解救奴仆,还经常帮着匠人讨回拖欠的工酬,”同窗有些崇拜地道,“听说他们是从洛阳来的,经常帮助工坊的匠人。”
“只是他们如今都被工坊主嫌恶,如今都不许招收与他们有染的匠人了。”桓轩有些遗憾道,“他们还联名上书郡守,要求稽拿这些人,还好郡守未曾理会。”
两人说了一会,收拾书本,背起书袋,一起离开。
书院的山门外,已经筑起一片建筑,有些售卖笔墨的,也有卖吃食的,还有住宿,很难想象,这里在一年之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
桓轩走上回城的路,从下山到城里的十里路上,已经全数被开垦成桑田,一条水渠从汉水引来灌溉,入眼皆是稻田,在即将成熟的季节,压弯枝干。
远处,还能看到挥汗如雨开垦稻田、排干沼泽的民夫们,一辆给民夫们送食水的大车从他身边路过,那车由两匹挽马牵动,比人还高,有六个高大的车轮,三个大缸并排而放,就算加了盖子,也依然冒着腾腾热气,米饭的香甜蔓延在傍晚的田野间,引得人频频驻足。
桓轩回想着这一年多来,整个襄阳天翻地覆的改变,不得不承认,君刺史真是治世之能臣,他只是来了一年,襄阳附近逃亡的百姓,如今纷纷回来,小吏下乡收粮也极为顺利,甚至会有民户主动送粮,就为了那“主动送粮,可以两斗米折税”。
两斗米,如今在襄阳城不过二十文钱,一个四口之家半月的吃食,却依然愿意背着百十斤的米粮,走上数十里,就为了省下这一点粮食。
“老大,你知道么?听说扶风郡那边有盗匪啊!”桓轩的小弟在一边兴奋道,“咱们要是能过去,抓上几个盗匪立功,就能赚上好多钱了!”
“扶风郡才在两百里外的地方了!”桓轩无奈道,“看来这襄阳城附近的盗匪,是真一个都无了。”
“那当然,”他小弟不以为然地指着一个抱着小孩、提着篮子、走在平坦夯土路上的妇人,“你想想,前两年时,有妇人敢这样走在城外么,怕是连骨头都剩不下来。”
桓轩惆怅道:“是啊,不过这样好的刺史,也不知道会在襄阳待多久……”
-
桓轩回到城中时,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正街道右边的二层阁楼,然后便眼睛一亮。
一盏微灯,在阁楼上随风轻摆,摆入他的心神!
好几个月了,阿萧终于又有时间见我了!
他立刻抛下小弟,飞一样地冲回自家小院,拿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向城中新建的澡堂子跑去。
不是他不想去河里洗澡,而是最近有水蛊病,太守禁止下护城河,连水都要喝煮过的。
飞快洗完澡,桓轩换上自己那套在见阿萧时才穿的新衣服,拿发带束上半干的头发,再拿起自己准备了一个月的礼物,在水盆里照了又照,这才压抑住自己心跳,前去见阿萧。
……
“最近城中水蛊病盛行,我有些担心你染上,就想见见你。”萧君泽前些日子都在忙南朝的事情,倒没怎么见桓轩,如今看他身体强健,比先前还要健康,这几个月不见,已经长高了三五公分,这着实有些过分了。
“水蛊要接触水源,前些日子,郡守让城中百姓去城东煤坊取饮水,我便再未喝过生水了,”桓轩腼腆地笑道,“我还是第一次,能每次都喝到煮过的水呢。”
“嗯,每次都来取水,是太过不便,”萧君泽微笑道,“我、我家刺史大人还想在城中四角铺设陶管,让人人都不必去远方才能打到好水呢。”
“那,那得花多少钱啊。”桓轩惊讶了。
“要花些钱,但问题不大,”萧君泽又问起了水蛊如今在城中可还有肆虐,“你见城中,可有什么乱局么?”
“没有!”桓轩答得斩钉截铁,“大家都相信刺史大人,他说水蛊以水传,大家便都不喝生水了,宁愿渴着,还有那水蛊药,如今大家看到尖螺,都会用树枝夹到岸上,拿石头砸碎。大家都相信刺史!”
信用是靠积累的,虽然刺史大人才上任一看多,可大家的日子,眼见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就算桓轩喜欢阿萧,却同样也对刺史大人满是钦佩和感激,人都有眼睛,谁好谁坏,都能看得出来。
萧君泽微笑道:“那就好,最近学业怎么样,可有不解之处?”
……
一番学术交流后,夜晚的钟声响起,桓轩收拾东西,惆怅地离开。
萧君泽把玩着手中一条绿松石雕刻而成的手串,每个石头都十分光滑,还着天然的燥气,未有包浆,想来是一个少年亲手磨制的。
“准备好了么?”萧君泽转头问。
“你真要去?”青蚨有些担心,“明月和崔曜都不跟着你……”
“不是还有阿琛么,怕甚,只是去雍州各地巡视一番,”萧君泽撑着头,微笑道,“得给别人留下‘时常外出巡视’,不在襄阳的印象,否则,咱们以后计划,可不好进行呢。”
将来南国事变,他是必须要去南朝登基的,否则,那些个将军宗王,凭什么拥立他?
青蚨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公子英明。
随即,他看到殿下突然拿出一个竹面具,放在脸上比划,不由疑惑道:“你这又是闹哪出?”
“前些天,有人说我生得太美,让人感觉不到刺史威严,我便做了这面具,”萧君泽淡定道,“当看不到我的美貌,他们便会倾心于我那才华!”
青蚨淡定道:“怎么可能有人给你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吧,你戴面具,是想以后有人冒充你在襄阳待着,更方便些吧?”
萧君泽微笑道:“青蚨,你越来越聪明了。”
说着,他放下面具:“如果有一日,我和元宏在两国结盟约时相见,那才是,真有趣呢。”
光是想想,就真的好有趣啊。
第118章 懂不懂啊!
萧君泽敢在这时候出门游玩、不,是巡视,是因为这时间,是一个南北双方都无暇他顾的空档期。
南边就不用说了,新皇登机,正在对六位辅政大臣大杀特杀,本来也没功夫攻打北国。
至于元宏,他运气不好,去年一场大病差点把他送走,今年情况稍微好了些,但太医“别劳累,勿远游”的反复叮嘱,让闲不下来的孝文帝待在洛阳就感觉身上有冯诞在爬,便开始和朝廷的汉化进程较上劲。
等到天气转暖,他感觉身体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便又准备调集粮草,先肃清草原,想在明年再来一波南征,扩大战果。
计划很美好,结果粮草调集到一半,刚到六月,老天便送来一场绵延大雨,从山东到洛阳,从河南到河北,青、齐、光、徐、南青、南徐等九州尽成泽国,原本准备用来打压草原粮草就地赈灾,还要免去税赋。
一时间朝廷为这场大灾焦头烂额,元宏的南下大计就此夭折。
皇帝对此十分郁悴,听说病情又有些反复,时好时坏的。
除此之外,他的兄弟们也有几个十分扶不上墙,他让咸阳王元禧主持少府,将河阴镇上的铁坊收归朝廷,结果元禧借机敛财,改民户为官奴,还勾结权贵,联合提高铁器价格,几乎惹得草原胡酋们动乱,参他的折子垒得老高。
在这些麻烦之下,孝文帝自己就没功夫来寻他了。
……
萧君泽巡视雍州的消息很快下达,各地郡守纷纷在心里嘀咕着这刺史多事,但同时也做好了多重准备,包括修缮驿站,准备客房,让州里吃拿卡要的小吏们眼睛放亮一些等等。
天气炎热,萧君泽没有选择车马,而是坐了一条乌篷小船,一路向北而去。
南国的布局将要开始,他要处理一下自己土地上一些小麻烦。
首先去的是南阳郡,南阳郡在雍州土地最多,但这次朝廷南下,许多南朝士族逃去了荆州,土地却不能跟逃跑,所以这些无主土地被分给了南征时的有功之将,可在分赏途中,许多将领违规多占。
南朝最大的毒瘤之一“索钱令”,也因此在此地反向蔓延。
简单说,就是在地方为官者随意让人免除劳役,但是要付钱——至于怎么付钱、付多少钱,当年刘宋时没规定,全凭上官心意。
但有人免役,劳役却是不会少,免除的人,便会加到其他没钱人的身上。
这些日子,许多南阳郡的庶民举家逃亡至襄阳,就是因为南阳郡风气太差,很多贫苦之家因此家破人亡,成为奴婢,而奴婢又成了这些新的世族财产。
萧君泽过去的要求很简单,要他们拿一个章程,每年收的钱,一部分要用来补偿劳役,不可竭泽而渔,每年民户就算不上涨,至少也别少,否则别怪他在考评上打低分,因为这确实是你们没把事情办好。
他没有说要禁绝贪腐,因为这位南阳郡守是李家的人,九品中正制是世族天然的保护伞,这事闹到朝廷,也不是什么大罪。
南阳郡守立刻保证,他会保持克制,节制属下,请刺史放心,半年之中,若不见改观,愿请辞此职!
萧君泽便没有再追究下去。
然后,他又见了在南阳郡治下的几位蛮王。
麻烦一便是雍州数位蛮酋之王,他们虽说是北魏的臣子,但在朝廷属于自治,与乡豪多有冲突,他需要亲自去看看,化解矛盾,同时让这些山岭蛮人走出大山——招工了解一下。
所以他带上了青蚨,毕竟工坊主最喜欢这些力气大、工资低且愿意无偿加班的工人。
这一行很是顺利,几位山蛮首领与雍州刺史的见面亲切而友好,双方都十分克制,几位山蛮蛮王都愿意支持,一位势力范围在陨乡的蛮王表示他那里有铁矿之利,只是以前都是朝廷冶炼,有矿也开不了,如今你在,我们也算能多些收益。
同时,萧君泽也听取了蛮王们朝廷每年索要贡品、竹木太多,他们穷得裤衩子都穿不起了,希望刺史能送他们一些铁锅、布帛,最好还能有几架织机,一些盐,那白色水晶琉璃盏也挺好的……
萧君泽于是和他们谈了矿石换布帛等物的合约,具体的内容,需要他们带着货到襄阳时细谈论,对了,可以租赁江上的船,但抵押物要有,不能直接让你们开走。
抵押物这事把酋长们难到了,他们也穷,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很快拿出解决方案——把自家儿子抵押给刺史,顺便还能在襄阳城学些东西。
谈论这些事时,萧君泽都戴着竹面具,理由是自己因生病,面貌有损,不好见人。
但因为有南阳郡守做保,没有人去质疑他的身份,倒是雍州刺史大人因病毁容,不敢见人,见戴着面具这事很快传遍雍州,引得无数怀春少女遗憾。
连元宏都从百忙之中抽出空闲,去信询问听说你生病,要不然我把徐伯成派给你瞧瞧?
萧君泽回信,说没有的事,只是想让人忘记我的容颜,更关注我的才华。
元宏对此感觉无语,回信说他都快十六了,居然还这么矫情,对了,你十五了,到了及冠的年纪,要不要回洛阳,朕亲自给你加冠。
萧君泽拿到这封信时,是有点叹息的。
按理,加冠是成年礼,权贵一般世族一般都是二十岁加冠,然后入朝。
而平民大多是十五岁及冠,自己早就破例入朝了,但让一位皇帝主持自己的成年礼,是非常高的信任了,既抬高政治地位,又展示恩宠,对自己在北朝的发展,有巨大助力。
元宏是真把他当自己人看啊。
桓轩笑而不语,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会显得自己在炫耀。
同窗又道:“听说已经有工坊在联络你了,桓兄你是要继续考,还是入工坊?”
桓轩疑惑道:“自是继续向上,张兄何出此言,此次题目虽难些,但对你的成绩,也不是问题吧?”
同窗叹息道:“我已经学了一年,如今家中贫寒已久,韦家工坊愿意重金雇我,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成家立业,怕是下月便不会再来治学了。”
桓轩不赞同道:“张兄,这数术虽有些难学,但若学到深处,便能被太守刺史看重,一外放,便是一坊主管起步,不比你去当个小小的工头强么?”
同窗摇头:“我等贱民,哪敢去想如此前程,有三五钱财,能成家立业,便已足,何必想那么远。”
桓轩知道这事没法劝,于是便和他讨论起哪个工坊好,哪家要小心。
如今,在襄阳城外的鱼梁洲,正冒出大大小小的无数工坊,其中规模最大,待遇最好的,自然是君刺史与崔太守的官家工坊;但也有许多如零散地,给工坊供应原料的小作坊。
还有一些是本地乡豪重金从官坊里挖角匠人后,私下开做的小作坊。
这些工坊,都需要在郡城里登记,鱼梁洲处船马皆十分便利,最繁华的轈丝之业。
荆州与雍州,都有大量桑林麻田,在改进工艺后,处理原材料的速度便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新式纺纱机,如今每架纺车上都有二十四个纱绽飞转。
在桑田之外,新建的工坊还把羊毛和本地大量产的麻线混纺,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纺出来布更加厚实、柔韧、耐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种混纺布,它便宜啊!
只比麻布贵那么两成,却更保暖!如今这布已经成为平民们最喜欢的布料,属于是比粮食还好用的硬货,而他们这些学生,都能找到不错的工坊,获得不菲的收入。
两人说着说着,便又提起了如今的一些“黑作坊”,这些作坊没有在城里登记,都是用奴隶来做,不给薪酬,也不给太多吃食,还会去购买蛮人、奴隶、俘虏去做工,每天都会累死许多人。
“听说了么,最近有一个什么‘天光’的人,专门揭发黑作坊,解救奴仆,还经常帮着匠人讨回拖欠的工酬,”同窗有些崇拜地道,“听说他们是从洛阳来的,经常帮助工坊的匠人。”
“只是他们如今都被工坊主嫌恶,如今都不许招收与他们有染的匠人了。”桓轩有些遗憾道,“他们还联名上书郡守,要求稽拿这些人,还好郡守未曾理会。”
两人说了一会,收拾书本,背起书袋,一起离开。
书院的山门外,已经筑起一片建筑,有些售卖笔墨的,也有卖吃食的,还有住宿,很难想象,这里在一年之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
桓轩走上回城的路,从下山到城里的十里路上,已经全数被开垦成桑田,一条水渠从汉水引来灌溉,入眼皆是稻田,在即将成熟的季节,压弯枝干。
远处,还能看到挥汗如雨开垦稻田、排干沼泽的民夫们,一辆给民夫们送食水的大车从他身边路过,那车由两匹挽马牵动,比人还高,有六个高大的车轮,三个大缸并排而放,就算加了盖子,也依然冒着腾腾热气,米饭的香甜蔓延在傍晚的田野间,引得人频频驻足。
桓轩回想着这一年多来,整个襄阳天翻地覆的改变,不得不承认,君刺史真是治世之能臣,他只是来了一年,襄阳附近逃亡的百姓,如今纷纷回来,小吏下乡收粮也极为顺利,甚至会有民户主动送粮,就为了那“主动送粮,可以两斗米折税”。
两斗米,如今在襄阳城不过二十文钱,一个四口之家半月的吃食,却依然愿意背着百十斤的米粮,走上数十里,就为了省下这一点粮食。
“老大,你知道么?听说扶风郡那边有盗匪啊!”桓轩的小弟在一边兴奋道,“咱们要是能过去,抓上几个盗匪立功,就能赚上好多钱了!”
“扶风郡才在两百里外的地方了!”桓轩无奈道,“看来这襄阳城附近的盗匪,是真一个都无了。”
“那当然,”他小弟不以为然地指着一个抱着小孩、提着篮子、走在平坦夯土路上的妇人,“你想想,前两年时,有妇人敢这样走在城外么,怕是连骨头都剩不下来。”
桓轩惆怅道:“是啊,不过这样好的刺史,也不知道会在襄阳待多久……”
-
桓轩回到城中时,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正街道右边的二层阁楼,然后便眼睛一亮。
一盏微灯,在阁楼上随风轻摆,摆入他的心神!
好几个月了,阿萧终于又有时间见我了!
他立刻抛下小弟,飞一样地冲回自家小院,拿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向城中新建的澡堂子跑去。
不是他不想去河里洗澡,而是最近有水蛊病,太守禁止下护城河,连水都要喝煮过的。
飞快洗完澡,桓轩换上自己那套在见阿萧时才穿的新衣服,拿发带束上半干的头发,再拿起自己准备了一个月的礼物,在水盆里照了又照,这才压抑住自己心跳,前去见阿萧。
……
“最近城中水蛊病盛行,我有些担心你染上,就想见见你。”萧君泽前些日子都在忙南朝的事情,倒没怎么见桓轩,如今看他身体强健,比先前还要健康,这几个月不见,已经长高了三五公分,这着实有些过分了。
“水蛊要接触水源,前些日子,郡守让城中百姓去城东煤坊取饮水,我便再未喝过生水了,”桓轩腼腆地笑道,“我还是第一次,能每次都喝到煮过的水呢。”
“嗯,每次都来取水,是太过不便,”萧君泽微笑道,“我、我家刺史大人还想在城中四角铺设陶管,让人人都不必去远方才能打到好水呢。”
“那,那得花多少钱啊。”桓轩惊讶了。
“要花些钱,但问题不大,”萧君泽又问起了水蛊如今在城中可还有肆虐,“你见城中,可有什么乱局么?”
“没有!”桓轩答得斩钉截铁,“大家都相信刺史大人,他说水蛊以水传,大家便都不喝生水了,宁愿渴着,还有那水蛊药,如今大家看到尖螺,都会用树枝夹到岸上,拿石头砸碎。大家都相信刺史!”
信用是靠积累的,虽然刺史大人才上任一看多,可大家的日子,眼见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就算桓轩喜欢阿萧,却同样也对刺史大人满是钦佩和感激,人都有眼睛,谁好谁坏,都能看得出来。
萧君泽微笑道:“那就好,最近学业怎么样,可有不解之处?”
……
一番学术交流后,夜晚的钟声响起,桓轩收拾东西,惆怅地离开。
萧君泽把玩着手中一条绿松石雕刻而成的手串,每个石头都十分光滑,还着天然的燥气,未有包浆,想来是一个少年亲手磨制的。
“准备好了么?”萧君泽转头问。
“你真要去?”青蚨有些担心,“明月和崔曜都不跟着你……”
“不是还有阿琛么,怕甚,只是去雍州各地巡视一番,”萧君泽撑着头,微笑道,“得给别人留下‘时常外出巡视’,不在襄阳的印象,否则,咱们以后计划,可不好进行呢。”
将来南国事变,他是必须要去南朝登基的,否则,那些个将军宗王,凭什么拥立他?
青蚨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公子英明。
随即,他看到殿下突然拿出一个竹面具,放在脸上比划,不由疑惑道:“你这又是闹哪出?”
“前些天,有人说我生得太美,让人感觉不到刺史威严,我便做了这面具,”萧君泽淡定道,“当看不到我的美貌,他们便会倾心于我那才华!”
青蚨淡定道:“怎么可能有人给你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吧,你戴面具,是想以后有人冒充你在襄阳待着,更方便些吧?”
萧君泽微笑道:“青蚨,你越来越聪明了。”
说着,他放下面具:“如果有一日,我和元宏在两国结盟约时相见,那才是,真有趣呢。”
光是想想,就真的好有趣啊。
第118章 懂不懂啊!
萧君泽敢在这时候出门游玩、不,是巡视,是因为这时间,是一个南北双方都无暇他顾的空档期。
南边就不用说了,新皇登机,正在对六位辅政大臣大杀特杀,本来也没功夫攻打北国。
至于元宏,他运气不好,去年一场大病差点把他送走,今年情况稍微好了些,但太医“别劳累,勿远游”的反复叮嘱,让闲不下来的孝文帝待在洛阳就感觉身上有冯诞在爬,便开始和朝廷的汉化进程较上劲。
等到天气转暖,他感觉身体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便又准备调集粮草,先肃清草原,想在明年再来一波南征,扩大战果。
计划很美好,结果粮草调集到一半,刚到六月,老天便送来一场绵延大雨,从山东到洛阳,从河南到河北,青、齐、光、徐、南青、南徐等九州尽成泽国,原本准备用来打压草原粮草就地赈灾,还要免去税赋。
一时间朝廷为这场大灾焦头烂额,元宏的南下大计就此夭折。
皇帝对此十分郁悴,听说病情又有些反复,时好时坏的。
除此之外,他的兄弟们也有几个十分扶不上墙,他让咸阳王元禧主持少府,将河阴镇上的铁坊收归朝廷,结果元禧借机敛财,改民户为官奴,还勾结权贵,联合提高铁器价格,几乎惹得草原胡酋们动乱,参他的折子垒得老高。
在这些麻烦之下,孝文帝自己就没功夫来寻他了。
……
萧君泽巡视雍州的消息很快下达,各地郡守纷纷在心里嘀咕着这刺史多事,但同时也做好了多重准备,包括修缮驿站,准备客房,让州里吃拿卡要的小吏们眼睛放亮一些等等。
天气炎热,萧君泽没有选择车马,而是坐了一条乌篷小船,一路向北而去。
南国的布局将要开始,他要处理一下自己土地上一些小麻烦。
首先去的是南阳郡,南阳郡在雍州土地最多,但这次朝廷南下,许多南朝士族逃去了荆州,土地却不能跟逃跑,所以这些无主土地被分给了南征时的有功之将,可在分赏途中,许多将领违规多占。
南朝最大的毒瘤之一“索钱令”,也因此在此地反向蔓延。
简单说,就是在地方为官者随意让人免除劳役,但是要付钱——至于怎么付钱、付多少钱,当年刘宋时没规定,全凭上官心意。
但有人免役,劳役却是不会少,免除的人,便会加到其他没钱人的身上。
这些日子,许多南阳郡的庶民举家逃亡至襄阳,就是因为南阳郡风气太差,很多贫苦之家因此家破人亡,成为奴婢,而奴婢又成了这些新的世族财产。
萧君泽过去的要求很简单,要他们拿一个章程,每年收的钱,一部分要用来补偿劳役,不可竭泽而渔,每年民户就算不上涨,至少也别少,否则别怪他在考评上打低分,因为这确实是你们没把事情办好。
他没有说要禁绝贪腐,因为这位南阳郡守是李家的人,九品中正制是世族天然的保护伞,这事闹到朝廷,也不是什么大罪。
南阳郡守立刻保证,他会保持克制,节制属下,请刺史放心,半年之中,若不见改观,愿请辞此职!
萧君泽便没有再追究下去。
然后,他又见了在南阳郡治下的几位蛮王。
麻烦一便是雍州数位蛮酋之王,他们虽说是北魏的臣子,但在朝廷属于自治,与乡豪多有冲突,他需要亲自去看看,化解矛盾,同时让这些山岭蛮人走出大山——招工了解一下。
所以他带上了青蚨,毕竟工坊主最喜欢这些力气大、工资低且愿意无偿加班的工人。
这一行很是顺利,几位山蛮首领与雍州刺史的见面亲切而友好,双方都十分克制,几位山蛮蛮王都愿意支持,一位势力范围在陨乡的蛮王表示他那里有铁矿之利,只是以前都是朝廷冶炼,有矿也开不了,如今你在,我们也算能多些收益。
同时,萧君泽也听取了蛮王们朝廷每年索要贡品、竹木太多,他们穷得裤衩子都穿不起了,希望刺史能送他们一些铁锅、布帛,最好还能有几架织机,一些盐,那白色水晶琉璃盏也挺好的……
萧君泽于是和他们谈了矿石换布帛等物的合约,具体的内容,需要他们带着货到襄阳时细谈论,对了,可以租赁江上的船,但抵押物要有,不能直接让你们开走。
抵押物这事把酋长们难到了,他们也穷,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很快拿出解决方案——把自家儿子抵押给刺史,顺便还能在襄阳城学些东西。
谈论这些事时,萧君泽都戴着竹面具,理由是自己因生病,面貌有损,不好见人。
但因为有南阳郡守做保,没有人去质疑他的身份,倒是雍州刺史大人因病毁容,不敢见人,见戴着面具这事很快传遍雍州,引得无数怀春少女遗憾。
连元宏都从百忙之中抽出空闲,去信询问听说你生病,要不然我把徐伯成派给你瞧瞧?
萧君泽回信,说没有的事,只是想让人忘记我的容颜,更关注我的才华。
元宏对此感觉无语,回信说他都快十六了,居然还这么矫情,对了,你十五了,到了及冠的年纪,要不要回洛阳,朕亲自给你加冠。
萧君泽拿到这封信时,是有点叹息的。
按理,加冠是成年礼,权贵一般世族一般都是二十岁加冠,然后入朝。
而平民大多是十五岁及冠,自己早就破例入朝了,但让一位皇帝主持自己的成年礼,是非常高的信任了,既抬高政治地位,又展示恩宠,对自己在北朝的发展,有巨大助力。
元宏是真把他当自己人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