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终章(四星答谢加更)
“妈妈,你累不累,渴不渴?”
灿灿从窗户探出小脑袋。
她刚掉一颗大门牙,说话漏风。水根捧着茶缸正欲给媳妇献宝,没想到被女儿抢先一步。
“今天轮到爸爸了啊。”
冷不防被女儿中途劫道,做爸爸的把话说得好委屈,把坐在院子里捏煤饼的华红霞逗乐了。
水根一旦对上女儿那双极为像红霞的眼睛,是真没辙。
灿灿浑身机灵劲,一个鬼灵精小毛头,现任胡同孩子王,几个鞍前马后的跟班都比她大,连两只大鹅也被她治得服服帖帖。
灿灿老师刚给两只大鹅上完一堂语文课呢。
凶猛大鹅在华灿灿面前也得老实做跟班。
“红霞,你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弄。”
“别碍事,就一点了。”红霞做事还是风风火火,刮下搪瓷盆里最后一些稀煤,再捏个煤饼。
水根最心疼红霞的手,顶着一张嫩脸,双手锻炼出来,哪怕有自己的买卖经营,家事还是包圆了。
红霞写文章的手,他轻易不敢劳动。
今晚回到家一定给她揉一揉,解解乏。
边上大半煤饼是水根捏的,还没做完,红霞打学校回来,自觉加入捏煤事业,为两位老嬢嬢出力气。
对屋住着的“反革命学术权威”几年前恢复名誉,丈夫在干校期间染上肺病,肺上几个窟窿眼很耗人,瘦得只剩半个人形,好歹一家团圆,妻子主张把房子卖掉,一家人回老家。
杜蘅买下这间屋子,方便常来陪伴嬢嬢。
军区大院对于两位老嬢嬢来说太正式,太隆重,还是这条被踏伤小胡同肠子好,邻里街坊熟悉,一个个不张扬,顶识趣。
每个周末,华红霞一家叁口也会来吃饭,周末这顿饭,通常两个老嬢嬢值厨,做点绍兴菜。
至于温州大馄饨,如今有地道的接班人。
“……下班了啊。”
“不值钱,几把青菜,你们小夫妻拿去吃。”
一听动静,灿灿一溜小跑,掠过两位摘菜的老嬢嬢,掠过爸爸妈妈,飞似的冲出院门。
“顺顺叔叔!”
陈顺在人群中说话,在他肩上长大的小丫头呼喊着朝他冲锋。
全天下,喊他顺顺的只此一个。
灿灿有一套自己的亲疏逻辑,自己是迭字名,爸爸妈妈也是迭字,两位太嬢嬢喊作太太,蘅蘅阿姨当然要配顺顺叔叔。
迭字代表亲密。
进到院子,灿灿如愿以偿坐上陈顺肩头,俨然一副山大王模样。
陈顺知道小丫头最近很忙,忙着教大鹅念书,问她教学成果如何。灿灿恨铁不成钢,两个大鹅太笨了,灿灿老师现在要休息一会。
逗得陈顺哈哈大笑。
“顺子回来啦。”
邓菊英早早预备好凉开水,放在他们夫妻专用的茶缸,招呼他去喝。
红霞让水根去把女儿从陈顺身上拔下来,顺道问杜蘅。
陈顺解释杜蘅还在实验室,让他先回。说完,他走上前,又一次重新向坐在门边摘菜的嬢嬢介绍起自己。
前天才见过,嬢嬢还是给他一张见陌生人的客套表情,一声你好。
由于脑力的节制使用,嬢嬢愈发气质优雅,眼神干净,完全是大家闺秀老了的模样。她现在记得的唯有阿纯,以及每月要给在外地回不来的明儿,眉眉儿写一封信。
总是出差在外地的儿子和孙女,是嬢嬢模糊记忆里唯一不忘的美好童话。
没有监狱,没有囚犯,只有一个总也回不来的“外地”。
陈顺介绍完自己,邓菊英会用温州话补充一句:“小姐,自家人叻。”
嬢嬢跟着点头,不多说什么,也不乱问,阿纯说的她都信,何况这个后生很端正,很体面,很面善呢。
叁不五时,邓菊英必须向她的小姐重新介绍介绍这些年轻人。
从不问记不记得。
记得或不记得不那么要紧。
是一家子,拆也拆不掉。
陈顺先回屋换身衣服,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东西摆放整齐,满屋夕阳光辉,瞧着小而温馨。
他脱下军装挂好,再从内兜拿出邮局取回的信,放到书桌上。
是嬢嬢写给眉眉儿的信。从去年开始,嬢嬢连贴邮票也忘了,邮局几名员工现在和陈顺很熟,每次嬢嬢投递后,他们会把信单独挑出来,转交给他。
陈顺留意到桌面上的加大牛皮纸信封,小蘅中午回来过。
她的书桌从来整洁,唯一一本打开的书是出版社邀请她为面向中学生写的物理科普读物,还只是书样,她在上头做了点增改。
旁边放着陈顺打磨的书柜,柜顶摆有叁张照片。照片里的陈顺没有一张在看镜头,无不望着身边的妻子。
当时相机镜头后的宝路连连叹气。
正中那张正值深秋,银杏叶漫天飞卷,满满一长道金光铺陈的毯,美轮美奂。
照片上的一男一女,定格在最寻常的瞬间,她伸手想接住面前掠过的一叶银杏,他面带笑容,凝望她。
他的爱意写在眼底,平实,浓烈,一生消耗无尽。
照片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摄于高能所对撞厅银杏大道。
陈顺放下军帽,拧开袖扣,一边向外迈步一边往上折迭袖子,准备进入只能容下他一个的小厨房包馄饨。
灿灿两只小手在满水的搪瓷盆里搅弄。
水波倒映天空晚霞,孩子气的小手拨出水波,推动木块雕成的小小乌篷船。陈顺给做的小玩具,杜蘅也有一个,很是精巧。
水波起伏,小乌篷船随之摇曳,形成一副生动隽永,宁静安闲的画。
金辉投进窗户,落在书桌上。
一束狭长明亮,是光走过的漫漫长路,照亮书面“杜蘅着”叁字,一并照亮军帽大帽檐上的红星,松枝叶环抱金麦穗,齿轮托举天安门。
星芒永恒闪耀。
——完——
灿灿从窗户探出小脑袋。
她刚掉一颗大门牙,说话漏风。水根捧着茶缸正欲给媳妇献宝,没想到被女儿抢先一步。
“今天轮到爸爸了啊。”
冷不防被女儿中途劫道,做爸爸的把话说得好委屈,把坐在院子里捏煤饼的华红霞逗乐了。
水根一旦对上女儿那双极为像红霞的眼睛,是真没辙。
灿灿浑身机灵劲,一个鬼灵精小毛头,现任胡同孩子王,几个鞍前马后的跟班都比她大,连两只大鹅也被她治得服服帖帖。
灿灿老师刚给两只大鹅上完一堂语文课呢。
凶猛大鹅在华灿灿面前也得老实做跟班。
“红霞,你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弄。”
“别碍事,就一点了。”红霞做事还是风风火火,刮下搪瓷盆里最后一些稀煤,再捏个煤饼。
水根最心疼红霞的手,顶着一张嫩脸,双手锻炼出来,哪怕有自己的买卖经营,家事还是包圆了。
红霞写文章的手,他轻易不敢劳动。
今晚回到家一定给她揉一揉,解解乏。
边上大半煤饼是水根捏的,还没做完,红霞打学校回来,自觉加入捏煤事业,为两位老嬢嬢出力气。
对屋住着的“反革命学术权威”几年前恢复名誉,丈夫在干校期间染上肺病,肺上几个窟窿眼很耗人,瘦得只剩半个人形,好歹一家团圆,妻子主张把房子卖掉,一家人回老家。
杜蘅买下这间屋子,方便常来陪伴嬢嬢。
军区大院对于两位老嬢嬢来说太正式,太隆重,还是这条被踏伤小胡同肠子好,邻里街坊熟悉,一个个不张扬,顶识趣。
每个周末,华红霞一家叁口也会来吃饭,周末这顿饭,通常两个老嬢嬢值厨,做点绍兴菜。
至于温州大馄饨,如今有地道的接班人。
“……下班了啊。”
“不值钱,几把青菜,你们小夫妻拿去吃。”
一听动静,灿灿一溜小跑,掠过两位摘菜的老嬢嬢,掠过爸爸妈妈,飞似的冲出院门。
“顺顺叔叔!”
陈顺在人群中说话,在他肩上长大的小丫头呼喊着朝他冲锋。
全天下,喊他顺顺的只此一个。
灿灿有一套自己的亲疏逻辑,自己是迭字名,爸爸妈妈也是迭字,两位太嬢嬢喊作太太,蘅蘅阿姨当然要配顺顺叔叔。
迭字代表亲密。
进到院子,灿灿如愿以偿坐上陈顺肩头,俨然一副山大王模样。
陈顺知道小丫头最近很忙,忙着教大鹅念书,问她教学成果如何。灿灿恨铁不成钢,两个大鹅太笨了,灿灿老师现在要休息一会。
逗得陈顺哈哈大笑。
“顺子回来啦。”
邓菊英早早预备好凉开水,放在他们夫妻专用的茶缸,招呼他去喝。
红霞让水根去把女儿从陈顺身上拔下来,顺道问杜蘅。
陈顺解释杜蘅还在实验室,让他先回。说完,他走上前,又一次重新向坐在门边摘菜的嬢嬢介绍起自己。
前天才见过,嬢嬢还是给他一张见陌生人的客套表情,一声你好。
由于脑力的节制使用,嬢嬢愈发气质优雅,眼神干净,完全是大家闺秀老了的模样。她现在记得的唯有阿纯,以及每月要给在外地回不来的明儿,眉眉儿写一封信。
总是出差在外地的儿子和孙女,是嬢嬢模糊记忆里唯一不忘的美好童话。
没有监狱,没有囚犯,只有一个总也回不来的“外地”。
陈顺介绍完自己,邓菊英会用温州话补充一句:“小姐,自家人叻。”
嬢嬢跟着点头,不多说什么,也不乱问,阿纯说的她都信,何况这个后生很端正,很体面,很面善呢。
叁不五时,邓菊英必须向她的小姐重新介绍介绍这些年轻人。
从不问记不记得。
记得或不记得不那么要紧。
是一家子,拆也拆不掉。
陈顺先回屋换身衣服,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东西摆放整齐,满屋夕阳光辉,瞧着小而温馨。
他脱下军装挂好,再从内兜拿出邮局取回的信,放到书桌上。
是嬢嬢写给眉眉儿的信。从去年开始,嬢嬢连贴邮票也忘了,邮局几名员工现在和陈顺很熟,每次嬢嬢投递后,他们会把信单独挑出来,转交给他。
陈顺留意到桌面上的加大牛皮纸信封,小蘅中午回来过。
她的书桌从来整洁,唯一一本打开的书是出版社邀请她为面向中学生写的物理科普读物,还只是书样,她在上头做了点增改。
旁边放着陈顺打磨的书柜,柜顶摆有叁张照片。照片里的陈顺没有一张在看镜头,无不望着身边的妻子。
当时相机镜头后的宝路连连叹气。
正中那张正值深秋,银杏叶漫天飞卷,满满一长道金光铺陈的毯,美轮美奂。
照片上的一男一女,定格在最寻常的瞬间,她伸手想接住面前掠过的一叶银杏,他面带笑容,凝望她。
他的爱意写在眼底,平实,浓烈,一生消耗无尽。
照片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摄于高能所对撞厅银杏大道。
陈顺放下军帽,拧开袖扣,一边向外迈步一边往上折迭袖子,准备进入只能容下他一个的小厨房包馄饨。
灿灿两只小手在满水的搪瓷盆里搅弄。
水波倒映天空晚霞,孩子气的小手拨出水波,推动木块雕成的小小乌篷船。陈顺给做的小玩具,杜蘅也有一个,很是精巧。
水波起伏,小乌篷船随之摇曳,形成一副生动隽永,宁静安闲的画。
金辉投进窗户,落在书桌上。
一束狭长明亮,是光走过的漫漫长路,照亮书面“杜蘅着”叁字,一并照亮军帽大帽檐上的红星,松枝叶环抱金麦穗,齿轮托举天安门。
星芒永恒闪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