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503节
除了青羌诸部的物资多通过此地顺流而下,前往嘉州贸易外,也有不少汉人商贾前来九黎镇驻足,收购当地盛产的胡椒、丹砂,再运出山牟利。
青羌乔氏一脉在很多风俗习惯上,跟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家主乔冠元甚至早年还在嘉州城就读当时的名士周敦义门下,考取过举人。
之前怕打草惊蛇,铸锋堂仅有十数人以收购山货的名义进入九黎镇,暗中搜集消息。
虽说青羌乔氏一脉与中原同化较深,但此前执行上百年的羁縻之政,乔氏一直都在这里的土皇帝,家族首领世袭刺史一职已经有七八代了,对普通族众掌握生杀大权。
除了少量象征性的贡赋外,乔氏也不需要额外缴内赋税,不受朝廷管束,千余寨丁又是乔氏绝对掌握的私兵。
因此众人也难以指望他们对朱芝代表朝廷以司户参军进驻九黎镇会欢欣鼓舞……
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
李且乃是钱云书的心腹亲信,又熟悉青羌、东蛮诸部事务,与羌人接触甚深,朱芝当然将李且当作苦力使唤,他们在野猪坪歇脚,就着李且带上两名随从先赶往九黎镇报信。
午时铸锋堂假装收购山货名义潜伏在九黎镇的眼线从偏僻野径赶过来会合,禀道:“两天前钱云书就已经遣人赶在你们之前来到九黎镇,不知所议是何,但九黎镇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动静……”
打眼看清楚来人面孔,朱桐高兴的上前来招呼道:“苏求承说你也在邛崃山,却不想竟然是你亲自潜伏在九黎镇啊!”
徐怀迎娶王萱,王番又在朝中出任参知政事,与京襄互为奥援,而王氏一族不仅侨置南蔡之初拿出数十万贯钱粮支持垸寨建设,还举族迁入南蔡等地开枝散叶,积极参与地方治理,自然成为京襄颇为重要的一脉势力。
王星元的祖父王文冲乃是王氏族主,父亲王明启刚刚提拔为度支咨议参军,但在京襄内部,徐怀并无意太偏袒三姓子弟。
谁想得到重用,都得凭借真功实绩说话,即便像王星元这样的三姓嫡系子弟也概莫能外。
当然,王姓子弟相比较普通将卒,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王星元作为王氏少有好舞棒弄枪之人,前两年进武士斋舍修习,他本人偏好斥候侦察之法,之后就入了军情司任事,也是出过好几次凶险任务,提拔为都将。
王星元与朱芝、朱桐招呼过,又详细禀报了九黎镇最近几天的势态。
苏求承问道:
“张参军那边可有什么新的消息?”
“张参军信函在此,”王星元从袖囊里取出密信,递给苏求承,他事前看过密函,说道,“张参军在信里的意思,还是要我们继续暗中散布赤扈人掳掠中原的消息以观事态变化……”
苏求承点点头,接过密函细看一番,又递给朱芝、朱桐浏览,片晌后说道:“青羌诸部,受中原同化有深有浅,也不乏与我辈同仇敌忾之人——我们西进时,使君也叮嘱要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人站在同一战壕以御外侮。除了暗中散布消息外,大公子到九黎之后,也应该多跟乔冠元等人多多宣讲御侮之大义,等到时机恰当时才挑明赤扈人南下吐蕃高地之事……”
四百年多前,吐蕃诸部才刚刚融合之时,与中原就几经和战,近二百年来吐蕃王朝四分五裂,除了岷山等地一小部分人还与中原保持正常的联络、交流外,绝大多数的吐蕃部族对中原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四百年前,还能指望他们对大越有多少认同感?
而这次契丹残部南迁,触动的又是朵甘思吐蕃诸部最为根本的生存利益,因此徐怀没有想过要去拉拢吐蕃诸部共同抵御赤扈人,甚至认定四分五裂、实力弱小的吐蕃诸部会很快倒向赤扈人。
不过,西南诸族,西南獠自秦汉以降,与中原的交流联络就没有中断过,徐怀不仅现在希望他们能站出来参与到抵御赤扈人的阵线中来,更长远的甚至还希望将西南獠彻底纳入中原王朝的治下,而非简单行羁縻之事。
之前京襄并没有介入邛崃山的正当名义,很多事不能声张,只能在暗中进行,此时朱芝代表朝廷出任黎州司户参军,当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试探、观察乔冠元等部族首领的倾向。
不过,很多事从来都是知易行难。
就拿满朝士绅来说,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共御外侮的道理,但京襄希望他们对底层民众少一些盘剥,多承担一些纳税的义务,让战场浴血奋战的将卒获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却又有多少人视京襄如仇寇?
却是河淮等沦陷之地的士儒被赤扈铁蹄实实在在践踏过,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命运在大难之前有如草芥一样低贱,并不比底层的泥腿子高贵,也才能更深刻理解京襄推行诸多新政的迫切与必要。
朱芝有些担心如今的邛崃山里,会像暂时未受战火波及、甚至愈发繁华的建邺城一般,在赤扈人的铁蹄、战刀踩到他们的身躯、架到他们的脖子之上,在感受到深入骨髓、被无情践踏屠戮的痛楚之前,部族首领们或许会更担忧朝廷对黎州加强管制将侵犯他们的利益。
众人简单休整过一番,午后再次动身,一路上王星元更详细的描述这些日子暗中散布赤扈人蹂躏中原的消息,在九黎镇等地引起的反响。
邛崃山没有多么闭塞,赤扈人南侵的消息早就在山里散播开来了,但青羌诸部下意识里还是将邛崃山视作世外桃源,并不觉得中原的战火会波及到他们头上。
王星元带着人假扮从中原地区来到九黎镇的行商,除了跟当地人讲赤扈人的残暴无度外,还重点宣扬赤扈人对入侵之地的肆意掠夺以及灭除一切威胁的决心,着重向当地人描绘赤扈人在突破西秦岭防线,杀入汉中、成都等地之后、将一路沿青衣水南下直抵嘉州、战火往邛崃山中蔓延的情形。
望山跑死牛,翻过大相岭野猪坪,明明看到九黎镇就在眼鼻底子,但一行人还是到将晚之时,才从松林溪左岸的津口渡河,进入九黎镇。
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反感,在此之前王星元从另一条岔路离开,王星元也计划着短期内率领扮作行商的手下离开九黎镇,渡过大渡水到南岸的坞林场去,跟世居那里的青羌岭氏部族接触。
得李且提前报信,青羌乔氏部族的首领,同时也是受朝廷册封世袭的黎州刺史乔冠元,亲自率领一群族人在松林溪右岸的码头前相候。
乔冠元年近五旬,上身穿青羌族传统的黑色窄袖镶花右开襟短衫,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裹蓝色方帕,腰挎镶银象牙柄短刀,身材魁梧,脸皮黢黑,颔下无须,青羌族人也没有蓄须的习惯。
乔冠元身边七八人与他装扮相类,应该是乔氏一脉的管事人物,但身后六七十人皆身姿雄武,穿着坚厚的犀皮甲,腰挎弯刀、背身雕弓、手持战矛,乃是乔氏的精锐族兵。
青羌、东蛮诸部在邛崃山里大体温顺,对朝廷并没有什么不敬,朝贡也大多能如期上进缴,即便有延误,也多为暴雨等意外因素所致,但不意味着诸部内部就没有纷争,甚至还颇为频繁。
朝廷对西南诸羁縻州实施的也是以夷制夷的政策,单一个黎州,除了乔冠元外,还册封了二三十个刺史等虚衔,就是要他们互相看不顺眼,时不时的搞一场,才不至于威胁到腹地的安全。
乔冠元身边的这边族兵一个个颇有些凶悍之气。
却是扮作朱家家兵的京襄精锐在登上码头,十数人守在朱芝、朱桐、苏求承三人之后,其他人径直往码头北面的荒坡走去。
这处位于九黎镇主寨之外,紧挨着松林溪河口,百余扮作家兵的京襄精锐这次进山每人都背负大量的补给,一路跋山涉水才行程缓慢,三百里不到的山路足足走了九天。
此时众人将随身背负进山的包袱解下来,取出刀斧砍伐树木,与锋利的长矛快速制作几座简易木马,将相对容易进出荒坡的几个缺口封堵住。
更多的人则是取出锹铲等工具着手清理荒坡上杂草、灌木,清理宿营地。
也有数人搜集干柴,用随身携来的火折子、木炭引燃,赶在天黑之前在荒坡上点燃数堆篝火。
朱芝仅仅提前一两个时辰使李且赶到九黎镇正式通知就任之事,乔氏未必准备好招应之事,道理上也没有义务给朱芝随行的这么多家兵僮仆准备食宿——
在李且介绍过乔冠元等人的身份后,见乔冠元等人看着家兵诸多作为一脸的惊诧,朱芝风轻云淡的拱手说道:
“胡虏南侵以来,家父为先帝所驱,奔走各个战区沟通联络——这些家兵跟着家父南奔北走,经历不少凶险,不知道半道与敌兵恶斗过多少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已是本能,但凡有一两百山匪林寇,还真不够他们瞧的。我此次赴任黎州,家母忧邛崃山里林深沟险、野兽噬人,坚持派了家兵相护左右,叫州君见笑了……”
虽说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头衔,乃是虚封,不值钱,黎州同样的头衔有三四十个,但朱芝以州君相称,却也不算错。
乔冠元看着这些家兵,在历经八九天的长程跋涉后,此时依旧身手矫健的清理宿营地,丝毫不见疲态——在彻底搞清楚朱芝的来意之前,他还不敢轻易放这些虎狼之兵都走进主寨,当即脸色沉毅请朱芝等人进寨用宴,他会另外安排人将酒水菜肴抬出寨子,犒劳这些家兵。
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
九黎镇分为镇埠与羌寨两部分。
羌寨乃是乔氏一脉两百年前从早先定居于此的部族手里争得这片河谷地之后所建,寨子依山傍水,占据的地势较高,两翼还有大片的坡地接近大渡水、松林溪。
早年乔氏一脉千余人合族居于一座羌寨之中,但经过两百多年来孳息繁衍,又兼并一些小部族,人丁十倍于前,狭窄的羌寨早已不敷所用。
贫困破落的羌民只能在羌寨外面建造土屋茅舍栖身,差不多占据羌寨两侧临近大渡水与松林溪的坡地,形成今日的镇埠格局。
当然乔氏一脉也陆续在周边的山谷地里建了十数座大小羌寨,差不多完全占据了大相岭与弥勒岭之间易于居住、耕种的地域。
此时的羌寨之中,主要为部族首领及近嫡支居住。
除了传统的青松毛(松针)屋顶外,寨子里的屋舍多用青砖建造,整座寨子仿佛一座袖珍的临水山城。
寨墙最后一次重建,通体采用条石砌筑,寨子规模没有扩大多少,却越发的坚固,有如一座坚固的堡垒扼守于大渡水与松林溪交汇的要冲之地。
大渡水在邛崃山南脉群岭之间蜿蜒流,上游落差大、水道狭窄、水流湍险外,险滩暗礁也多,常年不通舟船。
因此九黎镇也是大渡水中游最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之地,而最重要的一条陆路,乃是沿着松林溪右岸往西北深入弥勒岭深处,从化林坪等地翻越而过,进入整个邛崃山脉的西麓,也就是打箭炉的东部边缘地区。
这些都决定了九黎镇极其重要的地位。
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府,乃是羌寨之中最为显赫、占地最广的建筑群。
朱芝从东寨门走进羌寨,视野不再被寨墙所挡,能清楚看到刺史府大体分五层院落,上百间屋舍鳞次栉比依山势而建;黎州刺史府说白了就是乔冠元作为部族首领这一支的私宅,除了家小集中居住其中,同时也是乔冠元召集头领署理部族事务的场所。
走进刺史府的宴会厅坐下,朱芝坐在灯明的烛光下,开门见山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建造司户厅公廨。
建造司户厅公廨不需要青羌诸部捐赠钱粮,但朱芝希望青羌诸部能支持司户厅从诸部雇用劳力、收购建造司户厅所必需要的物资——司户厅甚至还计划在山中建造伐木场,石灰窖、砖窖,考虑从嘉州等地雇佣汉人工匠进山。
相比较从乔家的刺史府划出一片院落,供朱芝带着上百名如狼似虎的家兵入驻署理司户公务,朱芝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另建司户厅公廨,无疑是更容易叫乔冠元等部族首领接受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与嘉州地方接触密切,甚至还曾前往成都府、渝州等地游历,知道中原地大物博,九黎镇与之相比,实在不堪一提,完全没有与朝堂政令对抗的能力。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朝堂之所以对青羌诸部行羁縻之政,纯粹是出乎统治的便利,不指望能从山间征收多少钱粮。
另一方面他们也很清楚,普通族众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穷山恶水限制了他们的步伐,绝大部分族人封闭而保守——部族首领即便不暗中阻挠,老实巴交的族人也很少直接跟汉人打交道,更不要说接受司户厅的雇佣了。
再者,羌寨之外稍为平坦的地方,要么建了屋舍,要么开垦成梯田坡地耕种,司户厅真想要找块地方建造衙署,总也得商议着处理不是?
在乔冠元等人看来,就算不暗中阻挠,只要他们不那么积极配合,司户厅公廨也不知道要上拖几年才有可能建成,更不要说后期的施政了。
他们觉得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缓冲,足够慢慢的观望形势了。
初步见面,还算得上宾主皆欢,乔冠元当晚也在寨子里腾出一栋院子,作为朱芝等人的暂居之所。
……
……
松林溪右岸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都为羌民所占,或建屋舍、或开垦耕种,朱芝直接到左岸,也就是松林溪河口以东,指定一处临水高地作为司户厅的建造之所。
这处高地极为狭仄,东北方向山嵴陡峭,有一道斜坡往北,可通往松林溪左岸的野渡,但往东临大渡水皆险坡悬崖,坡崖之下就是汹涌的河流——
这么一处地方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朱芝要用来建造司户厅公廨,乔冠元等部族首领自然没有意见,甚至大方将左右一大片陡坡都划给朱芝随意使用。
他们就渴望朱芝在这处险地多吃点苦头,拖延几年,甚至最终建不成司户厅,才皆大欢喜。
李且都有些不迫及待的想派人回嘉州城给钱云书通风报信,但他与乔冠元所想不到的是,此地却是苏求承等人早就精心挑选过的。
九黎镇于濒临大渡水、松林溪交汇的地方,地形都是从两翼往河道倾斜,而且越靠近河道,坡度越是平缓。
现在是汛季尾声,大片的缓坡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形成九黎镇附近宽逾数里的开阔水面。
不过,在汛季过后,进入枯水季,大渡水九黎镇流段,河道大约就会缩窄到不到二十丈,大片的坡地就会露出水面。
司户厅所在的方位,南侧约有七八百步长、三四百步宽的石坡在汛季过后会退出水面。
这座石坡的地势也并不低,汛季最多也就淹于水面之下不到一丈的样子,此时甚至还有一小截露出水面,宛如湍流中的石岛。
除了石坡地基极为稳固利于建造挡水墙之外,松林溪在汇入大渡水之前,于九黎镇东北侧形成一道v形大湾,能大幅缓冲汛季上流而来的湍急水流——这些都构成不需要占据九黎镇,就能在松林溪左岸建造大型物资集散基地的基础。
另外,司户厅往东,虽然多险坡悬壁,没有现成的通道,但从此处往东,一直到另一个青羌部族、名叫莫朵寨的世居之地约有十七八里距离,正是接下来需要花大力气修建临水栈道的关键之地。
栈道建成之后,除了陆路相比较翻越野猪坪能节约六七十里的曲折里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一流段的大渡水有一个狭仄急湾,水流在汛季极为湍急,唯有栈道建成,才可以在汛季组织成百上千的纤夫,通过纤绳将舟船强行拉过这一流段,进入九黎镇区域之内。
长江过峡州流段也是极险,舟船想要逆流而上,也是通过成百上千的纤夫强行拖拽而行,才能顺利抵达奉节。
邛崃山南脉余支大相岭横亘于龙游、九黎之间,虽然两地相距不到两百里崎岖山地,但仅仅依靠马背人驮,输运的物资也是极为有限。
京襄没有办法不加以限制的在邛崃山里投入人力、物力,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通过舟船在驿站之间更高效率的转运物资——契丹残部需要补充的物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粮食、食盐、铁器、茶叶为主,运出来的物资以羊毛羊绒、马匹、皮毛、药材为主,每年少则十数万石,全程翻越大相岭、弥勒岭都靠人背马驮,还是太吃力了。
现在就是要趁着青羌诸部还没有太深的戒备,苏求承他们先啃下最硬的一块骨头。
此外,伐木场与石灰窑、砖窑的选择,则是在松林溪上游一个节点,接下来会同时在建造木料、石灰、青砖等转运货场、渡口。
虽说汝蔡战事吃紧,有限的精锐都要用在刀刃上,没有办法抽调太多到邛崃山来,但京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经过一定训练且能吃苦耐劳、不畏背井离乡的辎兵、屯兵。
苏求承就没有指望初期能从邛崃山雇佣多少羌人劳力,只要诸部首领默许招募汉人匠工进山劳作,早就分散进蜀待命的两千多辎兵,就陆续进入邛崃山中负责司户厅、石坡护墙、栈道以及伐木场、石灰窑的修造;同时又有近三千辎兵在接到信报之后从荆州出发分批西进……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青羌乔氏一脉在很多风俗习惯上,跟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家主乔冠元甚至早年还在嘉州城就读当时的名士周敦义门下,考取过举人。
之前怕打草惊蛇,铸锋堂仅有十数人以收购山货的名义进入九黎镇,暗中搜集消息。
虽说青羌乔氏一脉与中原同化较深,但此前执行上百年的羁縻之政,乔氏一直都在这里的土皇帝,家族首领世袭刺史一职已经有七八代了,对普通族众掌握生杀大权。
除了少量象征性的贡赋外,乔氏也不需要额外缴内赋税,不受朝廷管束,千余寨丁又是乔氏绝对掌握的私兵。
因此众人也难以指望他们对朱芝代表朝廷以司户参军进驻九黎镇会欢欣鼓舞……
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
李且乃是钱云书的心腹亲信,又熟悉青羌、东蛮诸部事务,与羌人接触甚深,朱芝当然将李且当作苦力使唤,他们在野猪坪歇脚,就着李且带上两名随从先赶往九黎镇报信。
午时铸锋堂假装收购山货名义潜伏在九黎镇的眼线从偏僻野径赶过来会合,禀道:“两天前钱云书就已经遣人赶在你们之前来到九黎镇,不知所议是何,但九黎镇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动静……”
打眼看清楚来人面孔,朱桐高兴的上前来招呼道:“苏求承说你也在邛崃山,却不想竟然是你亲自潜伏在九黎镇啊!”
徐怀迎娶王萱,王番又在朝中出任参知政事,与京襄互为奥援,而王氏一族不仅侨置南蔡之初拿出数十万贯钱粮支持垸寨建设,还举族迁入南蔡等地开枝散叶,积极参与地方治理,自然成为京襄颇为重要的一脉势力。
王星元的祖父王文冲乃是王氏族主,父亲王明启刚刚提拔为度支咨议参军,但在京襄内部,徐怀并无意太偏袒三姓子弟。
谁想得到重用,都得凭借真功实绩说话,即便像王星元这样的三姓嫡系子弟也概莫能外。
当然,王姓子弟相比较普通将卒,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王星元作为王氏少有好舞棒弄枪之人,前两年进武士斋舍修习,他本人偏好斥候侦察之法,之后就入了军情司任事,也是出过好几次凶险任务,提拔为都将。
王星元与朱芝、朱桐招呼过,又详细禀报了九黎镇最近几天的势态。
苏求承问道:
“张参军那边可有什么新的消息?”
“张参军信函在此,”王星元从袖囊里取出密信,递给苏求承,他事前看过密函,说道,“张参军在信里的意思,还是要我们继续暗中散布赤扈人掳掠中原的消息以观事态变化……”
苏求承点点头,接过密函细看一番,又递给朱芝、朱桐浏览,片晌后说道:“青羌诸部,受中原同化有深有浅,也不乏与我辈同仇敌忾之人——我们西进时,使君也叮嘱要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人站在同一战壕以御外侮。除了暗中散布消息外,大公子到九黎之后,也应该多跟乔冠元等人多多宣讲御侮之大义,等到时机恰当时才挑明赤扈人南下吐蕃高地之事……”
四百年多前,吐蕃诸部才刚刚融合之时,与中原就几经和战,近二百年来吐蕃王朝四分五裂,除了岷山等地一小部分人还与中原保持正常的联络、交流外,绝大多数的吐蕃部族对中原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四百年前,还能指望他们对大越有多少认同感?
而这次契丹残部南迁,触动的又是朵甘思吐蕃诸部最为根本的生存利益,因此徐怀没有想过要去拉拢吐蕃诸部共同抵御赤扈人,甚至认定四分五裂、实力弱小的吐蕃诸部会很快倒向赤扈人。
不过,西南诸族,西南獠自秦汉以降,与中原的交流联络就没有中断过,徐怀不仅现在希望他们能站出来参与到抵御赤扈人的阵线中来,更长远的甚至还希望将西南獠彻底纳入中原王朝的治下,而非简单行羁縻之事。
之前京襄并没有介入邛崃山的正当名义,很多事不能声张,只能在暗中进行,此时朱芝代表朝廷出任黎州司户参军,当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试探、观察乔冠元等部族首领的倾向。
不过,很多事从来都是知易行难。
就拿满朝士绅来说,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共御外侮的道理,但京襄希望他们对底层民众少一些盘剥,多承担一些纳税的义务,让战场浴血奋战的将卒获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却又有多少人视京襄如仇寇?
却是河淮等沦陷之地的士儒被赤扈铁蹄实实在在践踏过,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命运在大难之前有如草芥一样低贱,并不比底层的泥腿子高贵,也才能更深刻理解京襄推行诸多新政的迫切与必要。
朱芝有些担心如今的邛崃山里,会像暂时未受战火波及、甚至愈发繁华的建邺城一般,在赤扈人的铁蹄、战刀踩到他们的身躯、架到他们的脖子之上,在感受到深入骨髓、被无情践踏屠戮的痛楚之前,部族首领们或许会更担忧朝廷对黎州加强管制将侵犯他们的利益。
众人简单休整过一番,午后再次动身,一路上王星元更详细的描述这些日子暗中散布赤扈人蹂躏中原的消息,在九黎镇等地引起的反响。
邛崃山没有多么闭塞,赤扈人南侵的消息早就在山里散播开来了,但青羌诸部下意识里还是将邛崃山视作世外桃源,并不觉得中原的战火会波及到他们头上。
王星元带着人假扮从中原地区来到九黎镇的行商,除了跟当地人讲赤扈人的残暴无度外,还重点宣扬赤扈人对入侵之地的肆意掠夺以及灭除一切威胁的决心,着重向当地人描绘赤扈人在突破西秦岭防线,杀入汉中、成都等地之后、将一路沿青衣水南下直抵嘉州、战火往邛崃山中蔓延的情形。
望山跑死牛,翻过大相岭野猪坪,明明看到九黎镇就在眼鼻底子,但一行人还是到将晚之时,才从松林溪左岸的津口渡河,进入九黎镇。
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反感,在此之前王星元从另一条岔路离开,王星元也计划着短期内率领扮作行商的手下离开九黎镇,渡过大渡水到南岸的坞林场去,跟世居那里的青羌岭氏部族接触。
得李且提前报信,青羌乔氏部族的首领,同时也是受朝廷册封世袭的黎州刺史乔冠元,亲自率领一群族人在松林溪右岸的码头前相候。
乔冠元年近五旬,上身穿青羌族传统的黑色窄袖镶花右开襟短衫,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裹蓝色方帕,腰挎镶银象牙柄短刀,身材魁梧,脸皮黢黑,颔下无须,青羌族人也没有蓄须的习惯。
乔冠元身边七八人与他装扮相类,应该是乔氏一脉的管事人物,但身后六七十人皆身姿雄武,穿着坚厚的犀皮甲,腰挎弯刀、背身雕弓、手持战矛,乃是乔氏的精锐族兵。
青羌、东蛮诸部在邛崃山里大体温顺,对朝廷并没有什么不敬,朝贡也大多能如期上进缴,即便有延误,也多为暴雨等意外因素所致,但不意味着诸部内部就没有纷争,甚至还颇为频繁。
朝廷对西南诸羁縻州实施的也是以夷制夷的政策,单一个黎州,除了乔冠元外,还册封了二三十个刺史等虚衔,就是要他们互相看不顺眼,时不时的搞一场,才不至于威胁到腹地的安全。
乔冠元身边的这边族兵一个个颇有些凶悍之气。
却是扮作朱家家兵的京襄精锐在登上码头,十数人守在朱芝、朱桐、苏求承三人之后,其他人径直往码头北面的荒坡走去。
这处位于九黎镇主寨之外,紧挨着松林溪河口,百余扮作家兵的京襄精锐这次进山每人都背负大量的补给,一路跋山涉水才行程缓慢,三百里不到的山路足足走了九天。
此时众人将随身背负进山的包袱解下来,取出刀斧砍伐树木,与锋利的长矛快速制作几座简易木马,将相对容易进出荒坡的几个缺口封堵住。
更多的人则是取出锹铲等工具着手清理荒坡上杂草、灌木,清理宿营地。
也有数人搜集干柴,用随身携来的火折子、木炭引燃,赶在天黑之前在荒坡上点燃数堆篝火。
朱芝仅仅提前一两个时辰使李且赶到九黎镇正式通知就任之事,乔氏未必准备好招应之事,道理上也没有义务给朱芝随行的这么多家兵僮仆准备食宿——
在李且介绍过乔冠元等人的身份后,见乔冠元等人看着家兵诸多作为一脸的惊诧,朱芝风轻云淡的拱手说道:
“胡虏南侵以来,家父为先帝所驱,奔走各个战区沟通联络——这些家兵跟着家父南奔北走,经历不少凶险,不知道半道与敌兵恶斗过多少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已是本能,但凡有一两百山匪林寇,还真不够他们瞧的。我此次赴任黎州,家母忧邛崃山里林深沟险、野兽噬人,坚持派了家兵相护左右,叫州君见笑了……”
虽说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头衔,乃是虚封,不值钱,黎州同样的头衔有三四十个,但朱芝以州君相称,却也不算错。
乔冠元看着这些家兵,在历经八九天的长程跋涉后,此时依旧身手矫健的清理宿营地,丝毫不见疲态——在彻底搞清楚朱芝的来意之前,他还不敢轻易放这些虎狼之兵都走进主寨,当即脸色沉毅请朱芝等人进寨用宴,他会另外安排人将酒水菜肴抬出寨子,犒劳这些家兵。
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
九黎镇分为镇埠与羌寨两部分。
羌寨乃是乔氏一脉两百年前从早先定居于此的部族手里争得这片河谷地之后所建,寨子依山傍水,占据的地势较高,两翼还有大片的坡地接近大渡水、松林溪。
早年乔氏一脉千余人合族居于一座羌寨之中,但经过两百多年来孳息繁衍,又兼并一些小部族,人丁十倍于前,狭窄的羌寨早已不敷所用。
贫困破落的羌民只能在羌寨外面建造土屋茅舍栖身,差不多占据羌寨两侧临近大渡水与松林溪的坡地,形成今日的镇埠格局。
当然乔氏一脉也陆续在周边的山谷地里建了十数座大小羌寨,差不多完全占据了大相岭与弥勒岭之间易于居住、耕种的地域。
此时的羌寨之中,主要为部族首领及近嫡支居住。
除了传统的青松毛(松针)屋顶外,寨子里的屋舍多用青砖建造,整座寨子仿佛一座袖珍的临水山城。
寨墙最后一次重建,通体采用条石砌筑,寨子规模没有扩大多少,却越发的坚固,有如一座坚固的堡垒扼守于大渡水与松林溪交汇的要冲之地。
大渡水在邛崃山南脉群岭之间蜿蜒流,上游落差大、水道狭窄、水流湍险外,险滩暗礁也多,常年不通舟船。
因此九黎镇也是大渡水中游最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之地,而最重要的一条陆路,乃是沿着松林溪右岸往西北深入弥勒岭深处,从化林坪等地翻越而过,进入整个邛崃山脉的西麓,也就是打箭炉的东部边缘地区。
这些都决定了九黎镇极其重要的地位。
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府,乃是羌寨之中最为显赫、占地最广的建筑群。
朱芝从东寨门走进羌寨,视野不再被寨墙所挡,能清楚看到刺史府大体分五层院落,上百间屋舍鳞次栉比依山势而建;黎州刺史府说白了就是乔冠元作为部族首领这一支的私宅,除了家小集中居住其中,同时也是乔冠元召集头领署理部族事务的场所。
走进刺史府的宴会厅坐下,朱芝坐在灯明的烛光下,开门见山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建造司户厅公廨。
建造司户厅公廨不需要青羌诸部捐赠钱粮,但朱芝希望青羌诸部能支持司户厅从诸部雇用劳力、收购建造司户厅所必需要的物资——司户厅甚至还计划在山中建造伐木场,石灰窖、砖窖,考虑从嘉州等地雇佣汉人工匠进山。
相比较从乔家的刺史府划出一片院落,供朱芝带着上百名如狼似虎的家兵入驻署理司户公务,朱芝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另建司户厅公廨,无疑是更容易叫乔冠元等部族首领接受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与嘉州地方接触密切,甚至还曾前往成都府、渝州等地游历,知道中原地大物博,九黎镇与之相比,实在不堪一提,完全没有与朝堂政令对抗的能力。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朝堂之所以对青羌诸部行羁縻之政,纯粹是出乎统治的便利,不指望能从山间征收多少钱粮。
另一方面他们也很清楚,普通族众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穷山恶水限制了他们的步伐,绝大部分族人封闭而保守——部族首领即便不暗中阻挠,老实巴交的族人也很少直接跟汉人打交道,更不要说接受司户厅的雇佣了。
再者,羌寨之外稍为平坦的地方,要么建了屋舍,要么开垦成梯田坡地耕种,司户厅真想要找块地方建造衙署,总也得商议着处理不是?
在乔冠元等人看来,就算不暗中阻挠,只要他们不那么积极配合,司户厅公廨也不知道要上拖几年才有可能建成,更不要说后期的施政了。
他们觉得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缓冲,足够慢慢的观望形势了。
初步见面,还算得上宾主皆欢,乔冠元当晚也在寨子里腾出一栋院子,作为朱芝等人的暂居之所。
……
……
松林溪右岸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都为羌民所占,或建屋舍、或开垦耕种,朱芝直接到左岸,也就是松林溪河口以东,指定一处临水高地作为司户厅的建造之所。
这处高地极为狭仄,东北方向山嵴陡峭,有一道斜坡往北,可通往松林溪左岸的野渡,但往东临大渡水皆险坡悬崖,坡崖之下就是汹涌的河流——
这么一处地方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朱芝要用来建造司户厅公廨,乔冠元等部族首领自然没有意见,甚至大方将左右一大片陡坡都划给朱芝随意使用。
他们就渴望朱芝在这处险地多吃点苦头,拖延几年,甚至最终建不成司户厅,才皆大欢喜。
李且都有些不迫及待的想派人回嘉州城给钱云书通风报信,但他与乔冠元所想不到的是,此地却是苏求承等人早就精心挑选过的。
九黎镇于濒临大渡水、松林溪交汇的地方,地形都是从两翼往河道倾斜,而且越靠近河道,坡度越是平缓。
现在是汛季尾声,大片的缓坡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形成九黎镇附近宽逾数里的开阔水面。
不过,在汛季过后,进入枯水季,大渡水九黎镇流段,河道大约就会缩窄到不到二十丈,大片的坡地就会露出水面。
司户厅所在的方位,南侧约有七八百步长、三四百步宽的石坡在汛季过后会退出水面。
这座石坡的地势也并不低,汛季最多也就淹于水面之下不到一丈的样子,此时甚至还有一小截露出水面,宛如湍流中的石岛。
除了石坡地基极为稳固利于建造挡水墙之外,松林溪在汇入大渡水之前,于九黎镇东北侧形成一道v形大湾,能大幅缓冲汛季上流而来的湍急水流——这些都构成不需要占据九黎镇,就能在松林溪左岸建造大型物资集散基地的基础。
另外,司户厅往东,虽然多险坡悬壁,没有现成的通道,但从此处往东,一直到另一个青羌部族、名叫莫朵寨的世居之地约有十七八里距离,正是接下来需要花大力气修建临水栈道的关键之地。
栈道建成之后,除了陆路相比较翻越野猪坪能节约六七十里的曲折里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一流段的大渡水有一个狭仄急湾,水流在汛季极为湍急,唯有栈道建成,才可以在汛季组织成百上千的纤夫,通过纤绳将舟船强行拉过这一流段,进入九黎镇区域之内。
长江过峡州流段也是极险,舟船想要逆流而上,也是通过成百上千的纤夫强行拖拽而行,才能顺利抵达奉节。
邛崃山南脉余支大相岭横亘于龙游、九黎之间,虽然两地相距不到两百里崎岖山地,但仅仅依靠马背人驮,输运的物资也是极为有限。
京襄没有办法不加以限制的在邛崃山里投入人力、物力,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通过舟船在驿站之间更高效率的转运物资——契丹残部需要补充的物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粮食、食盐、铁器、茶叶为主,运出来的物资以羊毛羊绒、马匹、皮毛、药材为主,每年少则十数万石,全程翻越大相岭、弥勒岭都靠人背马驮,还是太吃力了。
现在就是要趁着青羌诸部还没有太深的戒备,苏求承他们先啃下最硬的一块骨头。
此外,伐木场与石灰窑、砖窑的选择,则是在松林溪上游一个节点,接下来会同时在建造木料、石灰、青砖等转运货场、渡口。
虽说汝蔡战事吃紧,有限的精锐都要用在刀刃上,没有办法抽调太多到邛崃山来,但京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经过一定训练且能吃苦耐劳、不畏背井离乡的辎兵、屯兵。
苏求承就没有指望初期能从邛崃山雇佣多少羌人劳力,只要诸部首领默许招募汉人匠工进山劳作,早就分散进蜀待命的两千多辎兵,就陆续进入邛崃山中负责司户厅、石坡护墙、栈道以及伐木场、石灰窑的修造;同时又有近三千辎兵在接到信报之后从荆州出发分批西进……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