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5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任亨泰这下真的急了,今天东征大军能屠得京都城只余不足八千人,来日得了自行量裁便宜行事之权,还不知来岁瀛洲能余下多少百姓了。
  他当下急声出口。
  继而又转头,脸色忧虑的看向朱允熥:“殿……”
  “准。”
  任亨泰的话还没说完,朱允熥便已经轻声开口,说出了一个准字。
  徐允恭顺势开口:“微臣领命。”
  任亨泰强撑着,没让自己倒在身后的椅背上。
  身为多年的朝堂命官,任亨泰很清楚,大军撒出去,那就是一把把不受控的刀子。刀子似乎要杀人见血的,朝廷也希望在外的大军能斩杀所有的敌人。
  便是任亨泰自己,同样认为,朝廷的军马在外就该是征伐的。
  可是,征伐杀人的对象却要有所分别。
  战场上那四万五的倭国士兵被杀,任亨泰除了意外于东征大军的杀伐力度,却再也没有更多的想法。
  但如京都城中的那些百姓,那都是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
  如此残杀,实在有违仁义,有损大明的颜面。
  然而东征大军给出的解释很充分,也很正义。
  甚至可以说,这是绝对的正义,无可挑剔。
  当朱允熥从嘴里说出那个准字之后,任亨泰已经决定,日后东征大军报于内阁的奏章,自己一概不理,交由解缙他们去处置。
  眼不见心不烦。
  倭人要遭老罪了。
  眼瞅着对面那帮武夫,在皇太孙说出了准允东征大军便宜行事之后,任谁都明白,京都城的事是第一次,但绝对再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了。
  瀛洲本土之民十不存一?
  不由的,人们想到了有关于皇太孙的一侧小道消息和传闻。
  大明朝的皇太孙不喜倭国倭人。
  这一次的征伐倭国,虽然有着朝廷财政收入和用工的因素,但谁也不会断言其中没有皇太孙对倭国的厌恶存在。
  曹震难得回京一趟,等大都督府重新整顿好京军诸卫,他不日就要重新领军离京。
  像如今朝中这样的热闹,他向来是热衷的。
  曹震瞧着周围没人开口了,他便看向牛大富:“牛大富,你且继续说,把话说完了。”
  牛大富点点头,他不太认识在场的文官们,却认识景川侯曹震这些人。
  “京都城一事暂定,大将军又令大军围攻足利家族。攻城五日不下,军中炮火炸膛一十七尊,军中稍晚会报由大都督府、兵部、工部知晓。
  大军围攻足利家族五日,城破。方才得知,足利家族卑劣手段,以百姓冲抵官兵守城,夺百姓之米以作军粮。
  我军入城之日,城中无一百姓幸存,皆被倭军所害。倭军负隅顽抗,我军无可奈何,屡屡劝降不成,只能继续执行军令,与倭军搏杀。”
  大明是正义的,绝对的正义,谁也不能说大明不义。
  牛大富说完之后,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朝堂大佬们,脑海中回想着铁先生在自己回京前交代的话。
  铁先生是个很好的人,牛大富固执的认为,铁先生不就该在倭国和他们那群大老粗待在一起,而是该在这文渊阁里的。
  所以像铁先生那样的好人说的话,牛大富历来都是牢牢记在心中的。
  铁先生还说,只要自己不说错话,将他交代的话都说出来,东征大军的日子就能更好过,在瀛洲做事也能更方便,军中的弟兄就能少死很多很多,少很多很多的伤亡。
  于是,牛大富继续将最后的话说出口。
  “我军平定足利家族主城之后,四方皆有倭国南北两朝残余旧部袭扰,又有乱兵祸乱地方,残杀劫掠百姓。
  大将军为瀛洲百姓计,为东征大军稳定计,为朝廷社稷计,下令东征大军分赴瀛洲各地,清剿乱贼。
  然,乱贼每到一地便不留活口,十室存一,千里白地。
  我军每到一地,清剿为主,兼辅收拢百姓。
  属下回京登船之前,大军已收拢瀛洲百姓三万余,大将军命属下回京奏请朝廷,此三万余瀛洲百姓,该如何处置。
  是安居瀛洲,亦或迁徙别处,请朝廷斟酌行文。”
  正义!
  除了正义还是正义!
  代表大明的东征大军,在瀛洲所行皆为正义!
  牛大富的话终于是说完了,内阁里,所有人都仿若是看到了曹国公李景隆,提着那柄血淋淋的长刀,浑身染血,却在大喊着明军所行,皆为瀛洲思量,皆乃正义。
  他李景隆是要屠了整个瀛洲之民!
  任亨泰已经将脸彻底的低下,心中无奈的哀叹着。
  他不是哀叹倭人的灭亡,而是哀叹今日之大明已经不是昨日之大明了。
  而明军长此以往下去,最终又会走向何方?
  大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此刻心中有着无数的烦恼和忧愁。
  不能让明军成了钝刀子,可也不能让明军成为划伤自己手掌的双刃剑。
  有那么一刻,任亨泰觉得自己很羡慕吏部尚书翟善。
  依旧是执掌官员的天官,却不必去思虑整个国家的走向到底该是如何。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自己,却要在其位谋其政。
  上一遭经过朝堂动荡之后,新晋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毅,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
  他已经前前后后复盘了好几遍,却没法说东征大军这一次的捷报和军报,有什么问题。
  灭国之功在前,朝廷要经营瀛洲在后。
  东征大军在瀛洲的一切行为,都将会是绝对正义的存在。
  说服别人之前,必须要说服自己。
  蒋毅不想成为工部尚书王儁那样的蠢货,于是这位本该负责纠察朝堂纪律的左都御史,最后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沉默。
  朱允熥沉吟了许久,这才再次看向牛大富:“你且下去,朝中自会安顿尔等,待在京中休整好了,朝中另有安排于尔等。”
  牛大富很拘谨,拱手抱拳:“属下领命。”
  待牛大富离开之后。
  朱允熥已然是缓缓站起身。
  他一起身,屋内的文武百官,也就不好继续坐着了,纷纷起身。
  朱允熥轻步出了屋子,到了门外的庭中。
  “这是大明复行秦法军功爵之后的第一场胜仗,将士们不曾辱没了朝廷的信任,国家的寄托,孤心甚慰。”
  任亨泰不想说话。
  解缙觉得自己需要思考。
  高仰止便走出道:“此乃陛下仁政所致,太子垂拱,殿下理政,前线将士用命,国家政通人和,方才有的胜绩。”
  朱允熥摇摇头,回头看向那些挤在门里门外、廊下庭中的文武们。
  “将士们是拿着命在前头为国家征战,为我等能安居应天,去拼命的。国家不能忘了他们,赏赐也不能少了他们的。”
  徐允恭开口接话:“此次当为天下军马明典朝廷公允。”
  朱允熥点头道:“那今日就接着议一议东征大军的赏赐吧。”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慷慨的皇太孙殿下
  封王?
  ‘大明今日复秦法军功爵,尔等拿了军功来,大明有底气为尔封王。’
  没来由的,在场的功勋武将们,脑海中浮现了当日在西城橄榄球场看台上,皇太孙殿下当众说出的话来。
  曹国公李景隆坐镇倭国多年,今岁又有灭国之功。其后更要在朝廷彻底架构起瀛洲诸道官府衙门前,负责镇压瀛洲地方可能存在的动乱。
  这等功劳,大明开国以来,满朝上下也没有哪个人是单独立下的。
  不对!
  如今还远在交趾道、占城道以西的开国公常升,也能算的上一位。
  甚至于若说要封王的话,开国公常升远比曹国公李景隆,更应该封。
  毕竟于情于理,常升也有灭国之功,更是连征两国,如今更是继续在为大明打下一片片大大的新疆土。
  文官们此刻大多心中百感交集。
  大明复行秦法军功爵,自从大都督府复设之后,朝廷也已经定下了军中的考功之法。
  只是武将们获功容易,而他们这些文官却是路途狭窄。总不能让朝廷里的文官们,也都提着刀枪上阵杀敌吧。
  朱允熥一句要论东征大军赏赐之事。
  在场文武心思不同。
  景川侯曹震却是最先开口:“若是论东征大军考功赏赐一事,南征大将军那边是否也该合议一番?”
  说完之后,曹震表情纯粹的看了看周围的人。
  魏国公李景隆有灭国之功,开国公常升亦有灭国之功。
  若是魏国公能封王,则开国公更能封王。
  大明朝要一日封二王乎?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