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让他现在就否定皇权的正当性,是不太现实的。
  他可以偷换概念,将上天之天,换成百姓为天,却不能直接喊出“为人民服务”这样超前的口号。
  杨俊感觉到了其中的错位,直接提出了问题。杨彪却更加敏锐,知道这个问题前后牵涉到皇权,不能轻易下结论,及时阻止,建议交给太学先做学理上的讨论,无疑是老成之言。
  他没有直接反对,当场喝斥杨俊,本身就说明他的思想有所动摇,不再坚信君权神授的观点。
  否则,这样的问题根本连讨论都没有必要。
  ——
  看完了邯郸,刘协又看了其他四个县。
  这四个县的政绩没有邯郸好,但恢复的情况也不错。他们对诸葛亮有羡慕之情,却谈不上嫉妒。
  这和诸葛亮共同发展,利益均沾的思路分不开。
  邯郸不仅是赵国实力最强的县,还是郡治所在,其他诸县的官吏到郡里来办事,诸葛亮都会安排人接待,不仅请他们吃饭,还和他们合作。
  邯郸往来客商多,需要大量的粮食、蔬菜及酒肉等物资,诸葛亮并没有将这些机会全部留给邯郸县的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包给不同的县,让他们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就连商贾需要的劳动力,他都分了不少机会给其他县。
  简而言之,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个邯郸令,却是站在赵相的高度考虑问题。这不仅减轻了杨俊的压力,也让各县对邯郸的繁荣乐见其成。
  杨俊一方面清楚诸葛亮的成就不会止步于邯郸令,另一方面也佩服诸葛亮的能力,觉得自己做也未必能做得更好,加上诸葛亮也会做人,凡事都先与他商量,他也就乐得坐享其成。
  刘协对此早有准备,一点也不意外。
  杨彪、周忠看完之后,却是大受震撼。
  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第一次做县令,就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是奇才。至于是他本人的天赋,还是天子调教的结果,他们也分不清,只能叹一声后生可畏。
  借着这个机会,由杨俊出面,提出了调整赵国行政区划的事。
  邯郸偏居赵国南端,使得邯郸对其他县的辐射大受影响。离邯郸最远的中丘、柏人从中得到的好处还不如隔壁魏郡的几个县。
  杨俊建议,重新调赵国行政区划,形成以邯郸为中心的局面,使所辖诸县到邯郸的距离大致相等,以便效率最大化。
  这个要求首先引起了司徒府的反对。
  按照你们这个思路,恐怕魏郡的郡治邺城都要被划进来了。
  第一千零五章 朝中无人
  调整行政区划牵制涉其广,肯定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刘协要将司空周忠召到行在来,与司徒杨彪一起商量讨论。
  他自己则不参与其中,只负责审核他们讨论的结果。
  他的工作重心在军事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士孙瑞准备进攻益州的计划,一是对辽东的后续安排,还有一个就是对西域形势可能的变化进行提前准备。
  关于如何进攻益州的安排,刘协找来了太尉长史杨阜,问他对当前形势的意见,并召集了讲武堂的相关人员一起旁听,周瑜、孙策也一起参加。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太尉贾诩提议将北军中的楼船营转到荆州,指挥荆州水师作战,是否合理?
  因为荆州战区原本是安排给骠骑将军张济的,张济和丁冲已经抵达江陵,准备了半年之久。
  这时候调楼船校尉娄圭等人过去,会不会让张济、丁冲不满?
  杨阜表达了他的观点。
  首先,两路进攻益州的思路是对的。
  益州负隅顽抗,倚仗的无非是益州的山川形势。但益州的人心不齐,那些富有资财的世家、豪强反对度田,不愿意接受朝廷的诏书,普通百姓却恨不得早点统一。
  因此,益州的兵力是有限的。两路进攻,可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让他们无法集中兵力,固守一处。
  其次,益州虽然也有水师,但水师大多部署在东部的永安一带,目的就是为了防备荆州方向来的敌人。如果不在荆州方面安排进攻的力量,这些水师可能逆流而入,赶到白水关一带,阻击北军的水师。
  北军虽然有楼船营的编制,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战船,面对益州水师,基本没什么胜算。
  与其如此,不如将楼船营调到荆州,牵制益州水师。
  之所以用楼船营,而不是孙策率领的江东水师,是因为当时辽东未定,太尉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如今辽东已定,孙策所部撤回青州休整,当然可以调往荆州参战。
  至于张济、丁冲的意见,倒也没那么严重。
  楼船营就算调到荆州,也是受骠骑将军张济指挥,不存在争功的可能性。
  张济的部下以西凉步骑为主,不擅长水战,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征用了荆州水师,但荆州人不服调度,相互之间的配合并不默契,太尉府早有耳闻。
  之所以没有报到行在,是因为还没开战,双方只是暗地里较劲,没有撕破脸。一旦开战,这种不和必然会影响到作战。
  娄圭、黄忠都是南阳人,与双方都有共同利益,也许能起到调和的作用。
  杨阜说完,有意无意地看了孙策一眼,返身入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