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4章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一天要看几百份奏疏,而且这些奏疏动辄都是几百、上千字的,有些喜欢炫耀自己文采的,恨不得洋洋洒洒给你写上万过来。
这工作量之大,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关键是这工作你还要一年到尾,天天都要做,每天都有奏疏上来,你今天不批完,明天又有新的上来。
这或许就是明朝的皇帝不喜欢上早朝,不喜欢批奏疏的重要原因,因为实在是批不过来,看不过来,随便换个人过去,也是很难坚持多久的。
也就是弘治皇帝这样勤勉的皇帝,才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看这些奏疏,结果可想而知,年纪轻轻,身体就不行了,案牍劳形,憔悴无比。
关键是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很多时候下面官员的一篇拍马屁奏疏就浪费了你十几分钟的时间,而这样的奏疏还特别多,自古以来拍马屁的人就特别多,给皇帝拍马屁的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除了无关紧要的奏疏之外,那些真的有事情的奏疏,这些官员又都是文人一直以来的尿性,本来直接写出了什么事情,大概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给上面的人做选择题就可以了。
但是古代这些官员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首先要卖弄一番自己的文采学识,引经据典、借古喻今,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一件小事,不写个几千字的奏疏上来,那都是白瞎了给天子上奏疏的机会,本来一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事情,非得要和烂婆娘的裹脚一样,弄的又臭又长。
生怕天子不知道你文采飞扬、学识渊博一样。
毫无疑问,这又会极大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天子也好、内阁的大臣也罢,都是日理万机的,公务繁忙,时间紧张,哪里有空浪费在看你秀文采学识上面?
刘晋这个懒人,自然是不会放任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下去。
别人怎么样,自己管不住,但是自己当了这个内阁大臣,自然是要改一改这个歪风邪气,所有的奏疏,写的太长的一律打回去,要求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不要绕来绕去的,让人猜来猜去,想来想去,实在是太累了。
如此一番的操作下来,奏疏量大大的减少,拍马屁、请安的奏疏再也看不到了,刘晋严厉起来,那是直接将你弄到西北省去感受寒冬和荒野气息的。
真正奏事的奏疏,那也是直接将事情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别再哪里卖弄文采学识,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也不是你个人秀文采的地方,真要是有文采,自己去出书,名传千古去。
这效率自然是一下子就提高了,每天到内阁的奏疏就只剩下几百本了,眼睛一扫也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内阁这边直接处理就可以了,重要的事情再移交给天子去批阅。
这到了弘治皇帝这里的时候,奏疏量就大大减少,少的时候一天只有几十本,多的时候也就是百来本,弘治皇帝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也就处理完毕了。
“还是刘晋做事让人舒服啊!”
“讲究效率!”
“这每天的奏疏少,又都是国家大事,时间充足还可以好好的思索一番。”
“哪像以前啊,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整个人的压力就很大,总想着早点批文可以去休息、休息。”
弘治皇帝将最后一本奏疏给批完,再看看外面,时间都还很早,太阳都没有下山。
要是换作以前,这奏疏是批都批不完,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够看完。
那是真的累,有时候看的眼睛都酸痛流泪,只能够让萧敬念给自己听,想要休息都没有多少代时间。
因为批阅奏疏到很晚,早朝又早,这一天天的累的半死,偏偏这大明的江山治理的又不好,天天被人吹什么弘治中兴,结果老百姓却是生活的无比困苦,什么狗屁中兴,都是底下那些官员吹捧、拍马屁而已。
“陛下,刘晋,他自己也是懒人一个,一向讲究效率,让他当内阁大臣,陛下您也是可以跟着轻松多了。”
一旁的萧敬也是笑着说道,他已经七十多岁了,那是看着弘治皇帝长大的,怎么多年来,也就是现在弘治皇帝是真正的比较轻松,过上了轻松的好日子。
“哈哈,是吧,朕就说刘晋是个懒货吧。”
“这懒点好啊,懒人有懒办法,懒人有懒富啊。”
“看看现在的奏疏,数量是少,但都是直谈国事,有什么大事重要的事情可以及时处理,以前那些奏疏,看着是真的累。”
弘治皇帝笑着说了起来,想起以前奏疏堆积如山画面,他都觉得头痛。
第1653章 有收获就好
刘晋做事一向都让弘治皇帝喜欢。
以前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刘晋就是懒货,别的大臣恨不得一天给弘治皇帝上个十个八个奏疏的,刘晋就不一样了,十天半个月他都未必给你上个奏疏上来。
即便是上奏疏了,通常也就直接说事,奏疏简洁,很快就可以看完。
不像其它的大臣,奏疏多就算了,还又长又臭,关键是还什么内容都没有,根本就不谈什么国家大事,都是拍马屁、请安的奏疏。
和哪里是希望皇帝好啊,这还不是为了拍马屁、炫耀自己的文采,想要获得天子好感,以此来升官。
这工作量之大,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关键是这工作你还要一年到尾,天天都要做,每天都有奏疏上来,你今天不批完,明天又有新的上来。
这或许就是明朝的皇帝不喜欢上早朝,不喜欢批奏疏的重要原因,因为实在是批不过来,看不过来,随便换个人过去,也是很难坚持多久的。
也就是弘治皇帝这样勤勉的皇帝,才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看这些奏疏,结果可想而知,年纪轻轻,身体就不行了,案牍劳形,憔悴无比。
关键是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很多时候下面官员的一篇拍马屁奏疏就浪费了你十几分钟的时间,而这样的奏疏还特别多,自古以来拍马屁的人就特别多,给皇帝拍马屁的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除了无关紧要的奏疏之外,那些真的有事情的奏疏,这些官员又都是文人一直以来的尿性,本来直接写出了什么事情,大概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给上面的人做选择题就可以了。
但是古代这些官员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首先要卖弄一番自己的文采学识,引经据典、借古喻今,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一件小事,不写个几千字的奏疏上来,那都是白瞎了给天子上奏疏的机会,本来一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事情,非得要和烂婆娘的裹脚一样,弄的又臭又长。
生怕天子不知道你文采飞扬、学识渊博一样。
毫无疑问,这又会极大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天子也好、内阁的大臣也罢,都是日理万机的,公务繁忙,时间紧张,哪里有空浪费在看你秀文采学识上面?
刘晋这个懒人,自然是不会放任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下去。
别人怎么样,自己管不住,但是自己当了这个内阁大臣,自然是要改一改这个歪风邪气,所有的奏疏,写的太长的一律打回去,要求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不要绕来绕去的,让人猜来猜去,想来想去,实在是太累了。
如此一番的操作下来,奏疏量大大的减少,拍马屁、请安的奏疏再也看不到了,刘晋严厉起来,那是直接将你弄到西北省去感受寒冬和荒野气息的。
真正奏事的奏疏,那也是直接将事情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别再哪里卖弄文采学识,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也不是你个人秀文采的地方,真要是有文采,自己去出书,名传千古去。
这效率自然是一下子就提高了,每天到内阁的奏疏就只剩下几百本了,眼睛一扫也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内阁这边直接处理就可以了,重要的事情再移交给天子去批阅。
这到了弘治皇帝这里的时候,奏疏量就大大减少,少的时候一天只有几十本,多的时候也就是百来本,弘治皇帝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也就处理完毕了。
“还是刘晋做事让人舒服啊!”
“讲究效率!”
“这每天的奏疏少,又都是国家大事,时间充足还可以好好的思索一番。”
“哪像以前啊,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整个人的压力就很大,总想着早点批文可以去休息、休息。”
弘治皇帝将最后一本奏疏给批完,再看看外面,时间都还很早,太阳都没有下山。
要是换作以前,这奏疏是批都批不完,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够看完。
那是真的累,有时候看的眼睛都酸痛流泪,只能够让萧敬念给自己听,想要休息都没有多少代时间。
因为批阅奏疏到很晚,早朝又早,这一天天的累的半死,偏偏这大明的江山治理的又不好,天天被人吹什么弘治中兴,结果老百姓却是生活的无比困苦,什么狗屁中兴,都是底下那些官员吹捧、拍马屁而已。
“陛下,刘晋,他自己也是懒人一个,一向讲究效率,让他当内阁大臣,陛下您也是可以跟着轻松多了。”
一旁的萧敬也是笑着说道,他已经七十多岁了,那是看着弘治皇帝长大的,怎么多年来,也就是现在弘治皇帝是真正的比较轻松,过上了轻松的好日子。
“哈哈,是吧,朕就说刘晋是个懒货吧。”
“这懒点好啊,懒人有懒办法,懒人有懒富啊。”
“看看现在的奏疏,数量是少,但都是直谈国事,有什么大事重要的事情可以及时处理,以前那些奏疏,看着是真的累。”
弘治皇帝笑着说了起来,想起以前奏疏堆积如山画面,他都觉得头痛。
第1653章 有收获就好
刘晋做事一向都让弘治皇帝喜欢。
以前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刘晋就是懒货,别的大臣恨不得一天给弘治皇帝上个十个八个奏疏的,刘晋就不一样了,十天半个月他都未必给你上个奏疏上来。
即便是上奏疏了,通常也就直接说事,奏疏简洁,很快就可以看完。
不像其它的大臣,奏疏多就算了,还又长又臭,关键是还什么内容都没有,根本就不谈什么国家大事,都是拍马屁、请安的奏疏。
和哪里是希望皇帝好啊,这还不是为了拍马屁、炫耀自己的文采,想要获得天子好感,以此来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