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是的,陛下~”
“如果陛下不信的话,可以一起出京城去看看。”
“整个北直隶,离京津地区越近的地方就越没有人种粮食,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棉花、种蔬菜,养殖鸡鸭鹅、猪牛羊和马匹,整个北直隶可以说是无粮可收啊。”
“这长此以往的话,良田荒芜,岂不可惜?”
“另外这北直隶如果不产粮,这意味着需要从大明各地大规模的运粮到北直隶来,短时间没有什么,时间一长,必然会形成一种依赖,如果一旦粮食运输不及时的话,北直隶这边极有可能就会再次出现几年前的大饥荒现象。”
刘健非常的激动的说道。
这大明各地都迎来了大丰收,偏偏这北直隶,竟然没有人种粮了,上好的地竟然用来种棉花,这棉花能吃吗?
这老百姓要是没有粮食吃了,到时候这北直隶岂不是又要发生饥荒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那年大饥荒的惨景可能又要上演。
听到刘健的话,弘治皇帝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这粮食可是大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这北直隶竟然没人种粮了,这可不行。
第934章 背后的本质
京城燕郊一处广阔的原野上,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行人匆匆。
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下,有好几辆四轮马车从京城的方向驶来,然后停在了田野边。
一身便衣的弘治皇帝、刘健、张懋、刘晋、李东阳、谢迁、章懋、佀钟等人纷纷下了马车,看了看眼前这片银装素裹的田野。
“陛下,您看,这些田野全部都是种的棉花,这些都是棉花收完之后留下来的棉花杆子。”
刘健丝毫没有欣赏雪景的意思,也没有要吟诗弄词的情趣,而是非常直接的来到田野之中,扒开下面的雪,露出了一些已经枯萎、干燥的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直接下了田野,也顾不上冷不冷,用手扒开雪,同样也是看到了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的身后,萧敬一个眼神,身边的侍卫、小黄门顿时就明白了,立即纷纷下了田野,迅速的将大一片田野的血给扫开,露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棉花杆子。
刘晋也是跟着下了田,随手拔起一根棉花杆子仔细的看了起来,仔细的数一数上面的棉桃,仅仅只有十几个,这和后世的棉花比起来可是差了很多的。
后世的棉花,一般一株都能够结出二十到三十个棉桃,有个别甚至于还能够结出上百个棉桃,产量非常惊人。
眼前的这些棉花,棉桃数量并不多,而且看这个棉桃的个头,似乎也并不大,很显然,这棉花产量和后世的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果然如刘爱卿所言,这北直隶竟然看不到一片麦田,到处都是棉田。”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庞大的棉田,忍不住直摇头说道:“这田地都种上了棉花,无人种麦子,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北直隶一向都是产量大省,突然不产量了,恐怕以后这粮食是要出大问题的。”
“陛下,臣也是这样想的,当年一场饥荒,让整个北直隶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这才过去几年的时间,大家竟然都已经忘了,都在种棉花,没人种麦子了。”
刘健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老百姓有粮才不会慌,才不会乱,这棉花虽然也能够用来保暖,可是终究不能用来果腹,适当的种一些就可以了,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是绝对不行的。”
“调查清楚了吗?”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臣已经查清楚了。”
“北直隶之所以大家都种棉而不种麦,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棉花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大明纺织业对棉花、羊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推升了棉花的价格。”
“小民百姓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故而纷纷种植棉花而无人去种植小麦,这才有了现在整个北直隶都很难找出一块麦田的现象。”
刘健也是立即回道。
“那以你之见,此事又该如何解决?”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棉花价格高涨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这大明出兵西域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为了获得西域的棉花。
去年冬天的时候,还因为此事,弘治皇帝专门让人去调查过大明的纺织行业,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棉花的价格高。
“陛下,臣以为,棉花关系到我们大明纺织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大明的纺织业,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和作坊数以万计,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数以百万的人依靠纺织业来过活。”
“断然是不能因为棉花的事情受到影响,限制纺织业的发展也是不现实,会影响大量人口的就业和生计。”
“但粮食问题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江山社稷稳定的根本,北直隶处于我大明的核心之地,绝对不能因为粮食的问题有所动荡,所以这北直隶的田地无论如何也是要种粮食,而不是用来种棉花。”
“所以臣以为,朝廷应该颁布法令,禁止在我大明本土的两京十三省种植棉花,棉花的种植应该尽可能的放到西域、河中、海外去,以此来确保我大明粮食的安全。”
刘健想了想也是非常认真的回道。
“嗯~”
“如果陛下不信的话,可以一起出京城去看看。”
“整个北直隶,离京津地区越近的地方就越没有人种粮食,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棉花、种蔬菜,养殖鸡鸭鹅、猪牛羊和马匹,整个北直隶可以说是无粮可收啊。”
“这长此以往的话,良田荒芜,岂不可惜?”
“另外这北直隶如果不产粮,这意味着需要从大明各地大规模的运粮到北直隶来,短时间没有什么,时间一长,必然会形成一种依赖,如果一旦粮食运输不及时的话,北直隶这边极有可能就会再次出现几年前的大饥荒现象。”
刘健非常的激动的说道。
这大明各地都迎来了大丰收,偏偏这北直隶,竟然没有人种粮了,上好的地竟然用来种棉花,这棉花能吃吗?
这老百姓要是没有粮食吃了,到时候这北直隶岂不是又要发生饥荒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那年大饥荒的惨景可能又要上演。
听到刘健的话,弘治皇帝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这粮食可是大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这北直隶竟然没人种粮了,这可不行。
第934章 背后的本质
京城燕郊一处广阔的原野上,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行人匆匆。
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下,有好几辆四轮马车从京城的方向驶来,然后停在了田野边。
一身便衣的弘治皇帝、刘健、张懋、刘晋、李东阳、谢迁、章懋、佀钟等人纷纷下了马车,看了看眼前这片银装素裹的田野。
“陛下,您看,这些田野全部都是种的棉花,这些都是棉花收完之后留下来的棉花杆子。”
刘健丝毫没有欣赏雪景的意思,也没有要吟诗弄词的情趣,而是非常直接的来到田野之中,扒开下面的雪,露出了一些已经枯萎、干燥的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直接下了田野,也顾不上冷不冷,用手扒开雪,同样也是看到了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的身后,萧敬一个眼神,身边的侍卫、小黄门顿时就明白了,立即纷纷下了田野,迅速的将大一片田野的血给扫开,露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棉花杆子。
刘晋也是跟着下了田,随手拔起一根棉花杆子仔细的看了起来,仔细的数一数上面的棉桃,仅仅只有十几个,这和后世的棉花比起来可是差了很多的。
后世的棉花,一般一株都能够结出二十到三十个棉桃,有个别甚至于还能够结出上百个棉桃,产量非常惊人。
眼前的这些棉花,棉桃数量并不多,而且看这个棉桃的个头,似乎也并不大,很显然,这棉花产量和后世的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果然如刘爱卿所言,这北直隶竟然看不到一片麦田,到处都是棉田。”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庞大的棉田,忍不住直摇头说道:“这田地都种上了棉花,无人种麦子,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北直隶一向都是产量大省,突然不产量了,恐怕以后这粮食是要出大问题的。”
“陛下,臣也是这样想的,当年一场饥荒,让整个北直隶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这才过去几年的时间,大家竟然都已经忘了,都在种棉花,没人种麦子了。”
刘健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老百姓有粮才不会慌,才不会乱,这棉花虽然也能够用来保暖,可是终究不能用来果腹,适当的种一些就可以了,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是绝对不行的。”
“调查清楚了吗?”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臣已经查清楚了。”
“北直隶之所以大家都种棉而不种麦,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棉花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大明纺织业对棉花、羊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推升了棉花的价格。”
“小民百姓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故而纷纷种植棉花而无人去种植小麦,这才有了现在整个北直隶都很难找出一块麦田的现象。”
刘健也是立即回道。
“那以你之见,此事又该如何解决?”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棉花价格高涨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这大明出兵西域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为了获得西域的棉花。
去年冬天的时候,还因为此事,弘治皇帝专门让人去调查过大明的纺织行业,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棉花的价格高。
“陛下,臣以为,棉花关系到我们大明纺织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大明的纺织业,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和作坊数以万计,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数以百万的人依靠纺织业来过活。”
“断然是不能因为棉花的事情受到影响,限制纺织业的发展也是不现实,会影响大量人口的就业和生计。”
“但粮食问题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江山社稷稳定的根本,北直隶处于我大明的核心之地,绝对不能因为粮食的问题有所动荡,所以这北直隶的田地无论如何也是要种粮食,而不是用来种棉花。”
“所以臣以为,朝廷应该颁布法令,禁止在我大明本土的两京十三省种植棉花,棉花的种植应该尽可能的放到西域、河中、海外去,以此来确保我大明粮食的安全。”
刘健想了想也是非常认真的回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