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这考科举已经很难了,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就足以说明科举考试之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倒好,竟然还有将这些新式学校转为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到时候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会一下子激增十倍、百倍、千倍。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了,有些人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数量就有上千人,有些大的小学甚至于有两三千人,整个京津地区新式的学校有几十所,属于十万计算的学生在里面读书。
真要是全部转为私塾和书院,那朝廷给北直隶这里的名额纵然再多十倍,恐怕这里也会转变为地狱模式。
天子和朝廷这边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新式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掌握技能,为了方便以后做工的,这私塾和书院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为了考科举,为了以后当官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
两条路线,不同的方向,彼此互相存在,这样挺好的。
这当官、辅助帝王的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由他们这些传统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家族子弟来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大众,认点字,读点书,明白点道理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做事,至于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就算了。
事情和风波渐渐的平息,京津地区也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同时壬戌年科举考试也是很快就开始了。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科举考试的事情所吸引,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才子佳人的盛会,总是有聊不完、说不够的典故。
更何况这一次,朝廷这边还新设置了一个东榜,将南洋诸省、辽东、草原、西域以及大明藩属国的考生们聚在了一起。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三榜科举考试,所以大明上下、甚至于海内外都在关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情况。
内阁首辅刘健出任主考官就足以说明朝廷对此时的重视,直接让内阁首辅来主考,要知道一般内阁首辅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这是给天子当老师的,以往很少、很少有直接来当这个主考官的。
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让刘健来当主考官,足以显示天子和朝廷对这一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整个京城都在讨论着到底谁会成为这一次的状元。
是来自陕西的才子康海呢?
还是来自浙江余姚的孙清,又或者是河南的李廷相?
为此京城这边的赌坊也是再次开盘了,一共列出了九九名举人让大家前来押宝,其中有名满天下的才子,也有一些来自海外藩属国的有名才子,当然甚至于还有来自南洋的才子。
总之,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开始,京城又变的热闹非凡起来。
不过只有一个地方却是一下子变的冷请无比,门可罗雀。
远吏部尚书王鏊的府上,王鏊一直都还没有走,还没有回自己江南的老家养老。
他不甘心啊。
才五十多岁,身强体壮的,养什么老,他都壮的可以吃掉一头鲸鱼了,哪里是需要养老的年纪。
他在等,等着弘治皇帝的再次召见,等着弘治皇帝再次启用他,为此他也是没少往刘健、李东阳、谢迁甚至于张懋他们的府上走。
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们帮忙给弘治皇帝说说情,弘治皇帝这人耳根子软,心肠好,只要说一说,自己还是有希望官复原职的。
而且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置下来之后,内阁这边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举荐了几次,弘治皇帝这边都统统打回了。
在王鏊看来,弘治皇帝是在为自己留着这个位置,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来启用自己,要不然留着这个位置做什么?
为此,王鏊还是开心的在等着。
只是等着、等着,突然间就开始觉得茶凉了,以前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自己,但是这几天一下子门可罗雀了,连个影子都没有了。
这让王鏊觉得很是奇怪。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却是很快就明白了一件事情。
王鏊是绝对不会再被启用了,这一次的风波就是王鏊弄出来的,事情越闹越大,差点都难以收拾了。
而且作为最先闹出事情的人,王鏊现在可是成为了京城老少爷们的公敌,没看到王鏊府上连下人都招不到了?
再启用王鏊,京城的老少爷们极有可能会非常的不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弘治皇帝对王鏊不满,觉得王鏊这个酸臭腐儒不堪大用,除了一手好文章之外,治理国家之类的其实根本就差劲的很。
之所以空着吏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在为刘晋留着,刘晋原本就已经是户部侍郎了,这一次西征,为大明开疆拓土,再加上去年南征南洋,也该给刘晋加官进爵了。
第850章 不一样的大明
西域阿力麻里。
刘晋看着最新从京城这边传送回来的消息,脸上也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新旧力量之间的碰撞,这才刚刚开始。”
“传统的私塾和书院不可能永远垄断政治权力的,迟早有一天,新式学院崛起的这些人必然会向政治权力进攻的。”
“或许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就会形成大明最初的政党,至于是甜党和咸党,还是保守派和激进派,就要看以后大明的历史如何去发展了。”
你倒好,竟然还有将这些新式学校转为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到时候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会一下子激增十倍、百倍、千倍。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了,有些人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数量就有上千人,有些大的小学甚至于有两三千人,整个京津地区新式的学校有几十所,属于十万计算的学生在里面读书。
真要是全部转为私塾和书院,那朝廷给北直隶这里的名额纵然再多十倍,恐怕这里也会转变为地狱模式。
天子和朝廷这边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新式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掌握技能,为了方便以后做工的,这私塾和书院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为了考科举,为了以后当官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
两条路线,不同的方向,彼此互相存在,这样挺好的。
这当官、辅助帝王的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由他们这些传统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家族子弟来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大众,认点字,读点书,明白点道理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做事,至于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就算了。
事情和风波渐渐的平息,京津地区也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同时壬戌年科举考试也是很快就开始了。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科举考试的事情所吸引,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才子佳人的盛会,总是有聊不完、说不够的典故。
更何况这一次,朝廷这边还新设置了一个东榜,将南洋诸省、辽东、草原、西域以及大明藩属国的考生们聚在了一起。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三榜科举考试,所以大明上下、甚至于海内外都在关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情况。
内阁首辅刘健出任主考官就足以说明朝廷对此时的重视,直接让内阁首辅来主考,要知道一般内阁首辅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这是给天子当老师的,以往很少、很少有直接来当这个主考官的。
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让刘健来当主考官,足以显示天子和朝廷对这一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整个京城都在讨论着到底谁会成为这一次的状元。
是来自陕西的才子康海呢?
还是来自浙江余姚的孙清,又或者是河南的李廷相?
为此京城这边的赌坊也是再次开盘了,一共列出了九九名举人让大家前来押宝,其中有名满天下的才子,也有一些来自海外藩属国的有名才子,当然甚至于还有来自南洋的才子。
总之,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开始,京城又变的热闹非凡起来。
不过只有一个地方却是一下子变的冷请无比,门可罗雀。
远吏部尚书王鏊的府上,王鏊一直都还没有走,还没有回自己江南的老家养老。
他不甘心啊。
才五十多岁,身强体壮的,养什么老,他都壮的可以吃掉一头鲸鱼了,哪里是需要养老的年纪。
他在等,等着弘治皇帝的再次召见,等着弘治皇帝再次启用他,为此他也是没少往刘健、李东阳、谢迁甚至于张懋他们的府上走。
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们帮忙给弘治皇帝说说情,弘治皇帝这人耳根子软,心肠好,只要说一说,自己还是有希望官复原职的。
而且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置下来之后,内阁这边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举荐了几次,弘治皇帝这边都统统打回了。
在王鏊看来,弘治皇帝是在为自己留着这个位置,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来启用自己,要不然留着这个位置做什么?
为此,王鏊还是开心的在等着。
只是等着、等着,突然间就开始觉得茶凉了,以前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自己,但是这几天一下子门可罗雀了,连个影子都没有了。
这让王鏊觉得很是奇怪。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却是很快就明白了一件事情。
王鏊是绝对不会再被启用了,这一次的风波就是王鏊弄出来的,事情越闹越大,差点都难以收拾了。
而且作为最先闹出事情的人,王鏊现在可是成为了京城老少爷们的公敌,没看到王鏊府上连下人都招不到了?
再启用王鏊,京城的老少爷们极有可能会非常的不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弘治皇帝对王鏊不满,觉得王鏊这个酸臭腐儒不堪大用,除了一手好文章之外,治理国家之类的其实根本就差劲的很。
之所以空着吏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在为刘晋留着,刘晋原本就已经是户部侍郎了,这一次西征,为大明开疆拓土,再加上去年南征南洋,也该给刘晋加官进爵了。
第850章 不一样的大明
西域阿力麻里。
刘晋看着最新从京城这边传送回来的消息,脸上也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新旧力量之间的碰撞,这才刚刚开始。”
“传统的私塾和书院不可能永远垄断政治权力的,迟早有一天,新式学院崛起的这些人必然会向政治权力进攻的。”
“或许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就会形成大明最初的政党,至于是甜党和咸党,还是保守派和激进派,就要看以后大明的历史如何去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