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先生的担心
“没关系,死者应该死了还不到一个时辰,应该就是刚刚午饭的时候出的事情。现在我们还不能走,最好是把所有书院的人都集中起来,毕竟门口是有人登记的,如果没有别的地方进出的话,那凶手……”林依没有继续说了,在场的人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姚大人没派人过来之前,谁也不能提前走。
所以张先生第一时间告诉小厮,“去把学院所有人都集中到良才居,包括所有的下人。”
“是,大人。”再怎么说张先生也是有官位在的,是最有权利把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的。
林依则借机观察起来,“帮我看看,这人身上有没有一个蝎子形状的印记。翻开衣领看就好,不是在肩膀上就是在胸口上。”
指了指死者,林依对林睿和林轩说道。
这两个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尸体,不过林睿好一点,林依既然都不怕,自己凭什么害怕?
所以他几乎是麻木的走上前,翻开死者的衣领,就看到肩膀上有一个蝎子形状的印记。
“这是怎么回事?”林睿和王先生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标记……”
“大太太应该还记得,上次在云山上,我和元如出事的事情吧。那时候死者身上就有这个标记,而且也是身上插着刀。”林依冷静的分析,“死者都是二十岁上下的男性,不排除寻仇的可能。”
毒门毕竟是个阴险毒辣的门派,按照林依的分析,十有八九是因为仇杀。
要是情杀的话,不可能死者都是二十来岁的男性,更不可能都是同一个门派的人。
那么是什么仇恨,让这个人不惜用锦衣卫的刀具来杀人呢?
或者说,确实是锦衣卫的人,和这些毒门的人有仇?
检查完毕,林依就和众人一起去了良才居。
在场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三十个人,刚刚在张先生课堂上的学生,有不少选择了回家,所以学子方面,只剩下了林睿林轩,阮钊以及另外一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小子。
至于下人,那可就多了去了,负责打扫卫生的,修枝剪叶的,先生们的书童,食堂和负责牲畜的下人,还有没过来的那位门卫。
加在一起人就多了,好在良才居本来就是书生上课的地方,是个比较宽大的教室,大家坐在这里也不显得拥挤。
“姚大人。”众人等了一会,就看到姚大人风尘仆仆的过来,鸿鹄书院出现命案,那可是相当大的案子了,姚理可不敢不着急过来。
“我先去看看死者,然后再来问你们。”姚理一眼就看到了林依,眼皮一跳,急忙躲了出去。
照理说寒风中过来,应该休息一会儿的,可是看到林依,姚理就心虚。
就是见自己老婆,也没这么虚过,就好像自己渎职又被发现了似的。
没想到姚大人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书院里的人都对姚大人打了个好评,只有林依,在对方闪躲自己眼神的时候,不屑的撇了撇嘴。
看到死者,姚大人本能的觉得头大,这下萧宁川又要让自己查东西了。
林依能想到是仇杀,萧宁川怎么想不到?最近姚大人把最近十年的有关锦衣卫的案子都查了一遍,愣是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现在可好了,恐怕还要把鸿鹄书院的东西都查一遍。
云山,平安候,武夫,书院,这些都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地点,唯一相通的就是这些人的年龄和身上的印记。
或者说,是毒门的人在报仇?
这可这么办呢?姚大人检查完之后,让仵作收敛了尸体,然后才回到良才居。
在场的人现在都知道发生了命案,在姚理没来之前,就已经都说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其中有几个人是无法证明的,这几个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的人。
阮钊还有那个林依不认识的学生都在此列,除此之外,王先生也因为一个时辰之前林依他们没有拜访,所以也是独自一人。
最后就是食堂的工作人员了,有个叫苏力的小厮因为感冒,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这样一排除,就只剩下了四个人,林依是不相信阮钊犯案的,那就只有剩下的三个。
“你们几个,都会武功吗?”姚理也看到了现场的凌乱,一看就知道是因为打斗造成的,在场的四个人都摇了摇头,也是,书生顶多会骑马之类的,想要能和一个每天都在练习功夫的人切磋,还要悄无声息的杀了对方,一刀毙命,这对功夫的要求颇高。
所以王先生他们都没可能,唯一的一个食堂的厨子,也因为重感冒发着高烧,能行动就已经不错了。
这下一切又陷入了僵局,和之前一样,所有的嫌疑人都不可能犯案,只能说犯人是从外面来的。
“姚大人,能不能问问死者生前都和谁关系不好?”林依小声询问了一下姚理,反正在场的人这么多,大家都是议论纷纷的,也没什么人听到林依和姚理的对话。
姚理一想也对,直接问了问王先生。
“这名学子确实每天都练武,说是为了强身健体,因为动静大,几个学子和他关系都不好,不过那些人现在都不在。”
也就是说,有仇的人都不在。
“那有么有什么虽然没有仇怨,但是看着不顺眼的那种关系?”
“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书院的学生这么多,这名死者又孤僻,我确实想不出来谁和他关系不好。”王先生有些担忧的看着林依,对这种血腥的案件,林依似乎太上心了些。
就是这样才担心,自己可爱的小外甥女,怎么可以和姚理一样,像个不苟言笑的冷血怪物?
还是快快乐乐的成长比较好,难道说因为父母都不在,所以性格才变成这样?
王先生内心为林依深深的担忧起来。
“我看死者来学堂,应该是为了考取功名,他现在留下来,应该也是为了在春闱的时候下场考试吧?”
王先生想了想,点头说是,这名学子确实是要考试的。
“那死者为什么还要每天练武呢?现在天气不好,又临近考试,完全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等考完了再练。”
所以张先生第一时间告诉小厮,“去把学院所有人都集中到良才居,包括所有的下人。”
“是,大人。”再怎么说张先生也是有官位在的,是最有权利把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的。
林依则借机观察起来,“帮我看看,这人身上有没有一个蝎子形状的印记。翻开衣领看就好,不是在肩膀上就是在胸口上。”
指了指死者,林依对林睿和林轩说道。
这两个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尸体,不过林睿好一点,林依既然都不怕,自己凭什么害怕?
所以他几乎是麻木的走上前,翻开死者的衣领,就看到肩膀上有一个蝎子形状的印记。
“这是怎么回事?”林睿和王先生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标记……”
“大太太应该还记得,上次在云山上,我和元如出事的事情吧。那时候死者身上就有这个标记,而且也是身上插着刀。”林依冷静的分析,“死者都是二十岁上下的男性,不排除寻仇的可能。”
毒门毕竟是个阴险毒辣的门派,按照林依的分析,十有八九是因为仇杀。
要是情杀的话,不可能死者都是二十来岁的男性,更不可能都是同一个门派的人。
那么是什么仇恨,让这个人不惜用锦衣卫的刀具来杀人呢?
或者说,确实是锦衣卫的人,和这些毒门的人有仇?
检查完毕,林依就和众人一起去了良才居。
在场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三十个人,刚刚在张先生课堂上的学生,有不少选择了回家,所以学子方面,只剩下了林睿林轩,阮钊以及另外一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小子。
至于下人,那可就多了去了,负责打扫卫生的,修枝剪叶的,先生们的书童,食堂和负责牲畜的下人,还有没过来的那位门卫。
加在一起人就多了,好在良才居本来就是书生上课的地方,是个比较宽大的教室,大家坐在这里也不显得拥挤。
“姚大人。”众人等了一会,就看到姚大人风尘仆仆的过来,鸿鹄书院出现命案,那可是相当大的案子了,姚理可不敢不着急过来。
“我先去看看死者,然后再来问你们。”姚理一眼就看到了林依,眼皮一跳,急忙躲了出去。
照理说寒风中过来,应该休息一会儿的,可是看到林依,姚理就心虚。
就是见自己老婆,也没这么虚过,就好像自己渎职又被发现了似的。
没想到姚大人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书院里的人都对姚大人打了个好评,只有林依,在对方闪躲自己眼神的时候,不屑的撇了撇嘴。
看到死者,姚大人本能的觉得头大,这下萧宁川又要让自己查东西了。
林依能想到是仇杀,萧宁川怎么想不到?最近姚大人把最近十年的有关锦衣卫的案子都查了一遍,愣是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现在可好了,恐怕还要把鸿鹄书院的东西都查一遍。
云山,平安候,武夫,书院,这些都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地点,唯一相通的就是这些人的年龄和身上的印记。
或者说,是毒门的人在报仇?
这可这么办呢?姚大人检查完之后,让仵作收敛了尸体,然后才回到良才居。
在场的人现在都知道发生了命案,在姚理没来之前,就已经都说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其中有几个人是无法证明的,这几个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的人。
阮钊还有那个林依不认识的学生都在此列,除此之外,王先生也因为一个时辰之前林依他们没有拜访,所以也是独自一人。
最后就是食堂的工作人员了,有个叫苏力的小厮因为感冒,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这样一排除,就只剩下了四个人,林依是不相信阮钊犯案的,那就只有剩下的三个。
“你们几个,都会武功吗?”姚理也看到了现场的凌乱,一看就知道是因为打斗造成的,在场的四个人都摇了摇头,也是,书生顶多会骑马之类的,想要能和一个每天都在练习功夫的人切磋,还要悄无声息的杀了对方,一刀毙命,这对功夫的要求颇高。
所以王先生他们都没可能,唯一的一个食堂的厨子,也因为重感冒发着高烧,能行动就已经不错了。
这下一切又陷入了僵局,和之前一样,所有的嫌疑人都不可能犯案,只能说犯人是从外面来的。
“姚大人,能不能问问死者生前都和谁关系不好?”林依小声询问了一下姚理,反正在场的人这么多,大家都是议论纷纷的,也没什么人听到林依和姚理的对话。
姚理一想也对,直接问了问王先生。
“这名学子确实每天都练武,说是为了强身健体,因为动静大,几个学子和他关系都不好,不过那些人现在都不在。”
也就是说,有仇的人都不在。
“那有么有什么虽然没有仇怨,但是看着不顺眼的那种关系?”
“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书院的学生这么多,这名死者又孤僻,我确实想不出来谁和他关系不好。”王先生有些担忧的看着林依,对这种血腥的案件,林依似乎太上心了些。
就是这样才担心,自己可爱的小外甥女,怎么可以和姚理一样,像个不苟言笑的冷血怪物?
还是快快乐乐的成长比较好,难道说因为父母都不在,所以性格才变成这样?
王先生内心为林依深深的担忧起来。
“我看死者来学堂,应该是为了考取功名,他现在留下来,应该也是为了在春闱的时候下场考试吧?”
王先生想了想,点头说是,这名学子确实是要考试的。
“那死者为什么还要每天练武呢?现在天气不好,又临近考试,完全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等考完了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