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不强天不容 第17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一个人能穿得上这么多的布料吗?
  明明已经知道了要搬迁,为何还要费力的从这里运送东西到京都去,那不费劲吗?
  从来没有到过京都的唐顺延,当然是不知道每个地区的消费不一样,同样的物品也会在消费不一样的地区卖的比较贵一点。
  也许是孟昭君精明了想到了这一点,谁又会在六岁不到,七岁的时候会想到如此多的事。
  唐顺延没有经营经验,当然不会知道孟昭君会有如此多的想法。
  只会猜测她现在是占便宜不怕累,把他当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傻子冤大头!
  店里有如此购买力的客人在此,作为店员和掌柜的当然高兴,欢喜的招呼着。
  他们只以为小客人是小主人带来的,小客人的消费不归小主人管,小主人能带着小客人来消费,这是给他们店铺增强售卖力。
  到了过年时,他们的佣金会更高,此时他们不断的在想着,到了过年时会有比往年更多的佣金。
  唐顺延此时冷着脸,没心情理会那些掌柜和伙计,因为他们脸上的笑容气激到了他心情。
  这时他能体会到,男子们怎么会对乱花钱,而要男人出钱又要陪着女人逛街心情。
  唐顺延对于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给另一半花钱,也不是给喜欢的人花钱,只是给一个童年玩伴小女子花钱,那也是一个心理。
  花出去的钱心疼,无奈之中又不得不花,唐顺延体会到了和女子逛街的心情后,觉得以后还是不要认识到这么霸道的女子,也不要和女子逛街了。
  不是他太花不起钱,而是要看这花的钱值不值得,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开心的愿意花这钱。
  唐顺延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些进去花楼的男子,他们宁愿给花楼女子的身上花钱,也许也不舍得给老婆孩子花钱。
  那种花钱买快乐的想法,虽然说他是体会到了,但他觉得不应该这样。
  如果真的喜欢了一个人,爱上了一个人,那就一心一意的对一个人。
  就如他父亲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娶进门,母亲只是守着正室的位置,很多时候父亲到了,外面又带一个回来,永远都是外面的能陪着他在外面逛。
  家里的老婆永远都是在家里守着,就算是偶尔去参加一些宴会,也只不过很快就回来。
  唐顺延这么大,也只是去过外祖家一两次,他也明白母亲的身份在外祖家虽然是外嫁女,却不是正室生的,如何的重视也不会常年经常回去娘家。
  嫁出的女子夫君始终是他们的根,要牢牢抓住她们的位置,就算是和一些女人争宠也乐而不疲。
  唐顺延是支持母亲摆正姿态的,如果他母亲不那么守着位置,跟在父亲身边的女人就会抢走她继承人的身份。
  因为她们生下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很出色,这也是他的一种竞争。
  不过就算是如此,他对父亲身边女人生的孩子虽然不太亲近,也没有讨厌感。
  同父不同母也是兄弟,在富贵人家中这是有常有的事,又不是他们家这样。
  唐顺延就在孟昭君选购布料的时候,冷着的脸想了很多。
  孟昭君也不是选中一样布料,就不不管这种布料是什么材质,她还要了解清楚,让身边的丫鬟记下来。
  以后穿出去的时候,别人问起来她也能回答的头头是道,也许这也是一种才能。
  女子中的竞争不只是化妆品,不只是争男人,也许她们聊到的有女红这方面,绣工不好可以有理由说她们是千金小姐不用在绣花上,有多大能耐。
  可是不懂潮流,不懂穿着打扮布料的材质,那么这个人真的很庸俗。
  孟昭君明白在哪个朝代的,只要女人聚在一起都会在化妆品,首饰和穿衣打扮上聊天。
  孟昭君现在跟着先生学女红也不是那么好的绣工,经过很多次跟着母亲去参加宴会,听那些女人长辈聊天的,除了一些八卦,会比有钱,比懂,比会买。
  她的母亲孟夫人,在这些女人聊天中是游刃有余,也能从母亲的姿态中了解,大家族培养出来的才女,还真的不是一般富贵女子千金能比的。
  孟昭君在母亲的旁边也会学,只不过从前她不大上心,觉得像这些妇人如此聊天,她大概还要十一二年后,果像那些姑娘那样聊天,也要好几年。
  像她现在的小娃娃,和别的小姑娘沟通不了,那是因为她们聊天的内容,她看来真的很幼稚!
  孟昭君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一直都很骄傲,孤傲,没有什么童年的朋友,比如她大哥也聊不到一处去。
  只有在唐顺延面前,她会释放她的热情,她的真性情,任由自己在眼前这小男孩面前显示不好的一面,和好的一面。
  孟昭君眼睛并不瞎,当然也看出来有时候唐顺延看着她的眼神无奈,却没有讨厌!
  她可以理解为这个小奶孩,还不懂她这成年人的思维。
  孟昭君最后只是选择了一匹丝绸,绣的是云纹,下手冰冰凉凉的,在冬天里感觉如冰,这应该是蚕丝织造。
  刚才已经从店铺小二的嘴里了解到,这是他们南粤国唐家最好的织坊,制作出来丝绸,虽然不是进贡的天蚕丝,也算是制品中的精品。
  孟昭君听说到天蚕丝,就想到了皇宫里的贵女,或者是皇上身边的女人穿的衣服是那么的高贵。
  即便是如此向往天蚕丝那样好的衣服,孟昭君在这一刻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真的进嫁给皇宫里,去享受这荣华富贵。
  在她看来这么多女人争一个男人,也许在最后连男人的面都见不到,就毁掉了一生在那深宫里面。
  孟昭君是一个穿越过来的灵魂,一夫一制的时代穿越过来的。
  她认为就算是嫁给一些富贵的男子,身边也只不过是有几个女人而已。
  孟昭君也没有傻傻才会想,真的像他父亲一样,一个妾都没有的男人。
  这种男人也只是依靠女人不敢而已,一旦他翅膀硬了,也许会把发妻甩在院子里,去和年轻貌美的女子姨娘院子里住。
  正妻也许也只有名分,为他生儿育女后,再也不用享受夫妻之乐。
  男人会变心,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孟昭君也认为女人也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只是一旦嫁人后,就把人生交给了那个男人,喜怒哀乐,永远失去了自我。
  如果是运气不好的话,那也也许是晚年凄凉。
  更有是和离,或者被休了,这样的女人可能比寡妇还难,另嫁是没有更多的可能了。
  孟昭君本来想再买多一点的,不过后来选择了放过唐顺延,店铺里面的布料都了解了,很多的布料不适合她穿。
  有些够不上身份,也有些显得老态了。
  孟昭君最后心软的一个原因,是觉得在离开前,不要在这个小男孩的面前留下更恶劣印象。
  选择了见好就收,孟昭君也算是一个聪明的女子。
  “良辰,让人小心的搬这个一匹布料。”
  良辰点头应下,让一个身边的护卫去搬布匹。
  伙计一通的讲的口水都干了,看起来这小客人对什么布料的有兴趣,想着他应该是今天的一个大主顾,见他们要买布料不先给钱。
  “这位公子,这一匹布料100两银子,公子还是先交钱再搬货吧!”
  护卫被小二拦住了停住了动作,看着小主人等待下一刻的吩咐,小主人的身份不能泄露,他也不应该多嘴的去理论,因为这里还有人做主。
  孟昭君在这时,之前霸道的表情,这一刻化成了无辜,又讨好的表情,对着唐顺延嘻嘻笑道:
  “唐顺延,你不会把我压在这里吧?告诉你哦,我身上只有你刚才的那六十两哦,我也就买这一匹,你送给我呗!这里交给你了哦!”
  唐顺延对于眼前孟昭君讨好的表情,已经想象到了他要出血的,100两也不算是太大出血,加上之前的100两,二百两银子也是他半年的月钱了。
  还有花楼里花掉的钱,那也整整一百多两银子,这加起来到现在差不多要花掉三百多两。
  就因为他身边有一个怎么会花钱的朋友,偶尔他还会送一些礼物给奶妈的女儿,儿子,就变成了他有点穷。
  三百多两银子这么多的月钱,并不是他一个继承人应该有的,他还是一个孩子。
  那是有一些钱祖父祖母偷偷给他的,要不然他今天真的到处要记账了。
  唐顺延还不知道长大后苦恼的事,如何赚钱养家,但这一刻他要苦恼着下一刻还要花多少钱。
  唐顺延招手一下书童,连回应一句孟昭君话语都懒得说。
  小男孩的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心疼的不想说话。
  书童捂着包袱里的钱袋,少爷出来就花这么多的钱,虽然这钱不是他的,他也心肝疼。
  不过他不是主人,主人都不说话了,他不能说啥?
  拿着钱颤抖着手,小心谨慎的,从里面拿钱出来给店小二。
  之前这些钱都是秋霞管理的,在后面完全交给了书童,两个丫环秋霞,春香甩手掌柜,付钱这种吃力不负好的事情就交给了书童。
  店铺里的掌柜在远处看着傻眼了,刚才问话的店小二更傻眼了。
  刚才他们那么开心的卖弄,想客人买多一些,弄来弄去,原来花钱的是小主人。
  他们那是表错情吗?刚才他们这么热情的想让客人消费,那不就是让主人消费吗?
  小主人不会记恨他们吧?
  掌柜的悄悄的转开身体装作去和别的客人做生意,装作很忙碌的样子。
  最为难堪的是刚才一直在这么多小二之中最卖力的一个小二,本来以为能得到更多的提成,没想到无形之中是要得罪小主人。
  此刻傻乎乎的他明白了,小主人为何带着客人进来之后一直冷着脸,那个不情不愿的模样。
  眼前这个小公子当成了小主人,是一个冤大头,耍赖都要小主人付账。
  呜呜,小主人什么意思没有一个人先通知他们吗?
  小二想哭的心都有了,很怕下一刻没得到更多的奖金,会在年夜饭前吃鱿鱼,他可不想吃炒鱿鱼啊!
  “给你,100两,没有眼力劲的……!”
  小书童给钱给小二的同时,还给他翻了一个白眼,怪他刚才那么卖力,看着孟昭君好像是看中很多的布料,别说小主人怕付钱,他也怕小主人欠债了。
  甚至会连累他们这些跟随的,呜呜,都是这些没有眼力劲的惹的祸。
  小二木木的收了100两,也默默地看着那个护卫把布料搬走了。
  唐顺延这下可不管店铺里的人怎么想,他心情不好哟!
  花掉三百多两银子别说他这个富贵公子不心疼,那可是他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半年的月钱,唉……
  钱花出去了后悔已经没用,只希望这个女子快点走,在过年的时候,他能捞红包回来这笔钱。
  小二哭丧着脸把钱交给掌柜的时候,无辜的眼神。
  掌柜的给他一个,你自求多福吧的眼神。
  唐顺延刚走出门口,孟昭君快跑两步,也来到了他身边,不给他一步上马车那么快的动作,这个小男孩心里怎么想的她当然知道。
  想就这么快的回去府上,这以后如果真的没有机会出来了,怎么可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