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27节
“如果大王否决了我们的计划,后果是否严重又有什么关系?”
孙尚香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陆逊。陆逊从袖子里掀出手绢,递了过去。孙尚香接在手里,感受着手绢上的体温,却没有抹眼泪。陆逊又让徐节去取点水来,徐节如释重负,起身去了。孙尚香瞥了徐节一眼,想要叫住他,却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你是大王委任的大将,我们是大王任命的军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拟定作战计划,你的任务是执行作战计划,尽一切可能取胜,回报大王的信任和知遇之恩。如果失败了,我们一起接受惩处,该贬职的贬职,该斩首的斩首,至于会不会影响到大王的新政,那不是我们该考虑的。”
陆逊一字一句地说道:“那是大王该考虑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不能越权。”
“你怎么……怎么能这么说?”
“因为这是军师的职责,就像万一战败,我和徐军师被牵连,甚至被永远雪藏一样,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责任。三将军,军师与主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本来就是军师处明文规定的铁律。”
孙尚香抹了抹眼泪。“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些?”
“不告诉你,是因为一来你应该自己想,不能希望军师告诉你所有的事,否则你岂不成了我们的傀儡?二来这是我们愿意承担的后果,无须你劳心,就像对新政的影响自有大王和军师处权衡一样。你可以关心我们的前程,却不能因为我们的前程而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如果什么都要关心,你岂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兵形如水,瞬息万变,谁能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尽力而为,剩下的就交给天意吧。”
孙尚香低下了头,摆弄着手绢。
徐节端着水进来,见孙尚香已经平静,暗自佩服陆逊。她让孙尚香洗了脸,轻声问起经过。孙尚香把孙策的意见说了一遍,陆逊早有准备,平静无波,徐节却非常高兴,忍不住说道:“还真是被陆军师说中了。陆军师,你对大王的心意把握得真准。”
陆逊皱了皱眉,轻声说道:“徐军师,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去做事,并不是知道大王的想法。大王乃当世圣君,岂是我能揣度的。”
徐节恍然醒悟,知道失言,连忙掩住了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孙尚香有些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本想发问,却又想起陆逊刚才的话,觉得不能什么都问,还是要自己多想才行。她不免有些后悔,以前真是太依赖陆逊和徐节了,除了军事上的事,自己都不愿意动脑子。再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兄会失望的。
……
孙尚香再次调整了计划后,增加了一个疑兵之计,要求孙策以他们攻城不克为由,解邘城之围,示以撤兵假象,松懈并州军的警惕,并利用这个机会调吕小环参战,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模拟演练。
孙策接受了孙尚香的最新计划,为了保密,他没有举行军师处的公开质询,挑选了几个关键人物对孙尚香的作战计划进行审议,沮授、刘晔、郭嘉自然出席。不出陆逊所料,这个计划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从军事角度而言,这个计划有相当的可行性,即使保守判断,成功率也在五成以上。以小规模的精锐进行山地作战,突击关键目标,一向是吴军的拿手好戏,规模越小,吴军的优势越明显,成功率也越高。即使不胜,全身而退也没什么问题。一旦成功,攻取天井关,不仅邘城将不攻自破,整个并州都会门户洞开,影响之大,值得一试。
可是从政治角度,这个计划就太冒险了。万一受挫,受影响的不仅是孙尚香本人,甚至不仅是陆逊、徐节,而是直接影响到新政的推行,不能不慎重。
经过反复讨论,孙策最后拍板,通过了孙尚香的方案。他只是做出了一点调整:由许褚率一百虎士随行保护孙尚香,典韦率义从营其余虎士做好接应准备,务必保证孙尚香的个人安全。
方案通过,孙策很快发布命令:因天气炎热,孙尚香又久攻邘城不克,暂时解除她的统兵权,回孟津大营述职。兵权由陆逊暂领,就地休整,做好秋收准备,等天气转凉再进攻。
命令发布后,孙尚香随即被召回孟津大营述职。在接受军师处质询时,孙尚香因“情绪激动”,任性使气,与军师处几名军师发生肢体冲突,打伤了人。吴王孙策大怒,下诏切责,命其在营中读书自省,不得出营一步。
消息一出,传为笑谈。
第2354章 群英会
城外吴军撤去,城内守军一片欢腾,奔走相告,如逢大赦。
吴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赫赫威名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虽然坚城在手,却没多少人相信他们可以守住邘城,眼看着吴军的巨型抛石机、复式望楼步步逼近,他们心中的绝望也与日俱增,忽然看到吴军撤退,顿时陷入无以名状的狂喜。
逢纪、司马懿等人听到消息,也不敢相信,匆匆赶到城上。看到装载着巨型抛石机的楼船驶离,高大的望楼被付之一炬,烈火熊熊,黑烟滚滚,这才长出一口气。
不管以后怎么说,至少眼前是太平了。
逢纪转身看着司马懿,庆幸不已。“仲达,我们小胜一局,你是有功之人。”
司马懿谦虚道:“是逢相指挥若定,懿只是尽力而已。”他想了想,又道:“逢相,吴军虽然撤走,未受重创,实力犹在,随时可能去而复返,届时只怕攻势更猛。逢相当有所准备才好。”
逢纪抚须而笑。“仲达沉稳,胜而不骄,难怪杨季才对你赞赏有加。英雄出少年,仲达,我年过半百,精神日衰,怕是支撑不了几年了。你正当少年,又有如此天资,当善加珍惜。”
司马懿也有些感动。逢纪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隐隐有托以后事之意。其实他也清楚,中山国已经亡了,阿斗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毛嫱也只是个见识有限的女人,又没有宗族欢欣支持,只能是个傀儡,生死都掌握在逢纪、审英等冀州人的手中。逢纪年纪大了,又是青州人,既要和吴军作战,又要和冀州人、并州人争权,精力分散,想找支持者和继承者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没想到逢纪会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逢相谬赞,愧不敢当。”
逢纪摆摆手,示意司马懿不要谦虚。“仲达,你说说,吴军撤去,我们该如何应对?”
见逢纪坦诚,司马懿也没客气。吴军只是暂时解了邘城之围,并没有撤出河内,迟早会再来。眼下已经是七月末,很快就是秋收,而他们却无法收取庄稼,只能向并州求援,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补充粮食和武器,准备再战。
逢纪觉得有理。但凡有点见识,都明白邘城得失的意义,如今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守住邘城,相信王盖等人不会吝惜钱粮、物资,坐视邘城失守。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任命司马懿为偏将军,全面负责邘城防务,自己亲自赶去上党,和王盖面商。以后他也不会再回邘城,将留在上党,主持全局,邘城就交给司马懿了。
司马懿欣然从命。
事不宜迟,逢纪当天就离开了邘城。司马懿接管了邘城后,迅速召开诸将议事,重整城防。他对诸将说,这次胜利固然振奋士气,但有偶然因素,孙尚香不仅是个女子,还很年轻,刚刚十四五岁,指挥大战的经验有限。有了这次的经验,吴军下一次围城时,攻击会更加猛烈,如果不做好准备,守住邘城的可能性极小。可若是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固城防,守住邘城,功劳也是可想而知的。
诸将被司马懿说得热血沸腾,轰然应喏。
很快,孙尚香与军师处发生冲突,被迫闭门自省的消息传到邘城,诸将欣喜之余,又意识到司马懿分析的有理。孙尚香攻城不克,孙策很可能会调整统兵大将,或许是孙尚香的军师陆逊直接统兵,或是另即派大将,不管是谁,接下来的战斗都会更加艰苦,容不得一丝疏忽。他们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夜以继日的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准备再战。
陆逊收到消息,也在苦思破城之计。他找了一个地形与邘城相近的地点进行练兵,揣摩攻击战术,并催迫莫择等人加紧研制攻城军械,想方设法的克服地形不利。
双方在相隔仅十余里的地方虎视眈眈,磨刀霍霍。
……
七月下,吕小环赶到孟津大营。
得知孙尚香要率精锐出击,吴王钦点她出战,吕小环乐开了花。河东一战,她小试牛刀,根本没打过瘾,不肯跟着张辽撤回,一心想跟着吕蒙的主力进军并州,如今机会就摆在她的面前,她求之不得,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看着吕小环豪迈的神情,袁耀表示很无语。几个月不见,吕小环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之前的消沉一扫而空,身形也越发矫健婀娜,走路带风,英气勃勃。
孙策随即将吕小环正式纳入羽林卫的建置,由孙尚香直接指挥,授予王异参军之职,俸六百石,与徐节相当。
吕小环很兴奋,顾不上与袁耀叙旧,赶到孙尚香的帐中合议军情。听了孙尚香的计划,又仔细研究了地形后,王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天井关在太行山的最高处,是并州通往河内的主干道,关南是著名的羊肠坂,全长十余里,易守难攻,两军交战之际,就算令狐邵没有军事实践,也不会一点准备也没有,几个细作潜入没什么问题,成百上千的精锐部队却无法悄无声息的进入,一旦惊动了守军,烽火传递消息,关中有了准备,奇袭就会归亏一篑。
王异建议,需要想方法分散令狐邵的注意力,让他无暇顾及羊肠坂方向的情况,或者就算收到了警报也来不及应变。若能如此,就算奇袭不成,也可以强攻。
孙尚香觉得有理,催王异快说。王异指了指地图上的丹水。丹水在天井关东数十里,发源于泫氏县北的羊头山,溯丹水河谷而上,可以绕到天井关的背后,派小股人马到那里活动,令狐邵担心天井关的安危,必然要派人前去搜索、布防。山重水复,要找几个人绝非易事,足以让令狐邵分心、分兵。只不过这个分寸要掌握好,既要让令狐邵分心、分兵,又不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应付不来,向郡治求援。
“没想到凉州还有你这样的奇女子。”听完王异的建议,徐节很佩服,真诚的说道:“有你相助,这次奇袭天井关又多了几分胜算。”她又对孙尚香说道:“大王这次推荐了一个好帮手呢。”
孙尚香乐得合不拢嘴,头点得像小鸡啄米。王异虽然不觉得孙策推荐吕小环上阵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却提醒孙尚香等人说,这次行动主要由她们四个女子负责,成败不仅关系到并州得失,更关系到女子从军的得失。蔡大家、黄大家已经证明了女子在文事上不逊于男子,为女子进入学堂、工坊创造了机会,如果她们四人能够夺取天井关,证明女子一样可以从军征战,以后女子进入军营也将成为常事。文武兼备,大王关于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此就能站住脚了。
孙尚香三人深以为然,觉得王异毕竟年长一些,看得更远,理解也更深刻。
调整后方案得到了孙策的同意,孙尚香立刻行动起来,从吕小环的部下中挑选了几个身体壮实、相貌质朴,看起来更像常年从事劳作的女卫,负责混进天水关做内应,为了让她们看起来更像农妇,孙尚香请郭嘉帮忙,派人教她们上党方言以及乔装打扮的技巧,特别强化了她们短刀格斗、绳索攀爬、潜伏、刺探消息等细作必须掌握的能力。
孙尚香、吕小环等人也不例外,一起跟着训练。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她们训练得非常刻苦,袁耀去探班,看到吕小环在泥水里摸爬滚打,又心疼又得意,想方设法的为她们加餐,改善伙食。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训练,八月初,就在河内秋收如火如荼,大战即将重启的时候,孙尚香出发了,悄悄渡过黄河,穿过河内,潜入太行山中。
出发之前,孙尚香又演了一出全武行,大闹军师处,惹得孙策大怒,下令无限期闭门思过。就连陆逊都受到了牵连,被罢免了兵权,改由朱桓接替指挥河内大军。
司马懿收到吴军易将的消息,知道大战将起,指挥城中将士积极备战,同时向并州方向求援,请逢纪在朱桓围城之前将所需的粮食、军械全部送到邘城。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就送不进来了。粮食、军械越充足,他们能坚持的时间越久。
逢纪收到消息,一面请王凌提供钱粮、军械,一面要求司马懿向河内世家寻求帮助,征发、雇佣一些民伕,赶到天井关接粮。正值秋收之际,高都、泫氏的百姓都在忙着秋收,没有足够的人力运粮,最多将粮食送到天井关,天井关以南的运输只能由司马懿自己负责。
司马懿二话不说,立刻联系了一些有联络的故交,请他们帮忙雇佣人手。为了防止其中混入细作,司马懿再三提醒负责的相关人员仔细盘查,不要被吴军细作混进天井关。为了防止意外,他又亲自作书给令狐邵,请他多派兵力,加强防备。
司马懿很清楚吴军细作的能力,很想亲自去督办这件事,但他分身乏术,不敢离邘城一步,只能希望令狐邵等人多加小心。然而就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们都有一个思维盲区:他们都将重点放在了男子身上,没人注意民伕中那几个身强力壮,却沉默寡言的女子。
孙尚香闭门思过的消息,让司马懿对女子原本就不多的警惕消散于无形。
第2355章 送上门的功劳
“有事……随时来报。”孙策停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远处地平线上起伏的山峦,轻声说道。
“喏。”甄像应了一声,又道:“大王,三将军刚刚出发,没这么快的。”
孙策看了甄像一眼,自失地笑笑,扬扬手。甄像退下。孙策独自进了后营,张开大臂,大叫一声:“小的们,我回来了。”
“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一群半大孩子扑了过来,围着孙策又笑又叫。孙策摸摸这个头,又摸摸那个脸,笑容满面。曹彰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拽着孙策的袖子,还没说话就咧着嘴直乐。“大……大王,我……我和大王子打平了。”一边说一边用袖子额头的汗珠,抹出一道泥印。
“当真?”孙策看看孙捷,孙捷挤了挤眼睛,得意地笑笑。孙策明白了,拍拍曹彰的肩膀。“好好练,将来跟着大王子一起出征,好不好?”
“好!”曹彰大声叫道,兴奋得小脸通红。
“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的叫着,仿佛马上就可以出征似的,有的要跟着孙捷,有的要跟着孙胜,还有的要跟着二将军孙翊,唯独没有人提孙尚香。大家都知道,孙尚香作战不利,正闭门自省。没人愿意跟着失败者,尤其还是个女人。
孙策一一答应,进了大帐。袁权正在命人摆布餐具,袁耀也在,跟在袁权后面转来转去,像是尾巴似的,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些什么,听到孙策的脚步声,他闭上了嘴巴,乖乖地站在一旁。孙策看在眼里,心知肚明,肯定是担心吕小环的安危,又不敢去问,只好从袁权这儿打听消息。
“伯阳来得正好,一起用餐吧,有事和你说。”
“喏。”袁耀应道,顺势坐了下来。孙策把情况说了一遍。孙尚香奇袭天井关,为了遮人耳目,连陆逊都撤了,由朱桓接替攻打邘城。这当然只是表面文章,陆逊为邘城准备了那么久,不可能让朱桓来捡这个便宜,实际指挥作战的还是陆逊本人,朱桓只是个幌子。
经过两三个月的实战和准备,攻取邘城已经水到渠成,能用的条件都用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即使有军情处大匠的协助,依然是一场硬仗,可以当作攻城的典范。孙策打算让袁耀参战,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
兵书读得再多,练兵练得再好,没有见过血,终究不是真正的将领。袁耀准备得很充分,现在就缺实战历练了。有陆逊指挥,朱桓一旁协助,这是一个好机会。
袁耀很是心动,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袁权。袁权瞪了他一眼。“看我作甚?大王让你去,你就努力去做便是了。难不成你也会小产?”
袁耀没敢吭声,搬起碗,埋头吃饭。孙策却莫名其妙,便问袁权,袁权心情不太好,狠狠瞪了袁耀一眼,告诉孙策一件事。吕小环在年初赶赴河东不久,便发现有了身孕,但她求战心切,没有好好休息,以致小产。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当时都没感觉,还以为是受了伤流血,后来见血流得有点多,请医匠一查,才知道是小产了。
小产也就罢了,这吕小环神经粗得像船缆,一点没放在心上,这次回来之后,又一心扑在训练上,连提都没提一句,袁耀还是偶尔听王异说起,才知道事情经过。他知道袁权一向对吕小环意见不佳,也没敢告诉她,一直瞒着,直到今天,吕小环的母亲魏夫人到达洛阳,循例来拜见袁权,袁权这才知道这件事。袁权很生气,把袁耀叫来一问,听说袁耀也知道此事,更加恼火,劈头盖脸把袁耀一顿训。
孙策暗自咂舌,这吕小环真够虎的。
“边疆苦寒,种性强韧,这种事不稀奇。”孙策安慰袁权道:“这是我的失误。等这一战结束,让吕小环回家休息两年,不生一儿半女,不准上阵。”
见孙策说情,袁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了袁耀一眼。袁耀将脸埋在碗里,一声不吭。孙策见状,主动岔开话题。
“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什么事这么郑重,大王不直接处理,还要问妾的意见?”
“这件事和你们有关,当然要问问你们的意见。”孙策一本正经地说道:“士孙瑞要来了。当初他和王允奉袁绍之命,坐视你袁氏五十余口被杀,这事怎么处理?”
“那还能怎么处理,到我大父坟前枭首……”袁耀不假思索地说话,说了一半,发现袁权眼神不对,连忙顾左右而言他,咂着嘴。“这汤有点咸了,我得喝口水。”
“不是汤咸了,是你闲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做些什么。”袁权喝了一声,转身对孙策说道:“大王,此事虽说与我家有关,却是国事,士孙瑞是前朝三公,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他呢,不能因私废公。始作俑者都安然无恙,杀士孙瑞泄愤只会让人笑话,连累大王英名。”
孙策很满意。他也不想处置士孙瑞,士孙瑞不是王允,他不是主谋,最多是胁从,杀他没什么意义,问袁权只是礼貌。
“说起来,关中最近还真是暗流涌动,前朝老臣、刘氏宗室、关中世家,都在犹豫观望,凉州人也互不信任。如果能折服士孙瑞,让他回关中协助鲁肃,游说关中世家,对稳定关中的形势也是有好处的。姊姊,那些老臣中可有与你家比较亲近的?”
袁权沉吟了片刻,摇摇头。“那些人都是中庸之辈,掀不起什么风浪,大王不必放在心上。倒是那些凉州新锐,刚才大王也说了,边疆人种性强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事端,大王宜多加安抚,收为爪牙,将来平定凉州,重开西域,也是有帮助的。大王,妾有个建议,还请大王考虑一二。”
“说来听听。”
“后宫十二殿,如今十一殿有主,还有一殿无主,大王不妨考虑一下关西人。就算是暂时没有合适人选,只要放出风声去,也能安排关西世家,尤其是凉州人。”见孙策看她,袁权抿嘴而笑。“夫妇乃人伦之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还是很重要的关系。”
孙策咂了一口酒。“你有合适的人选?”
孙尚香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陆逊。陆逊从袖子里掀出手绢,递了过去。孙尚香接在手里,感受着手绢上的体温,却没有抹眼泪。陆逊又让徐节去取点水来,徐节如释重负,起身去了。孙尚香瞥了徐节一眼,想要叫住他,却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你是大王委任的大将,我们是大王任命的军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拟定作战计划,你的任务是执行作战计划,尽一切可能取胜,回报大王的信任和知遇之恩。如果失败了,我们一起接受惩处,该贬职的贬职,该斩首的斩首,至于会不会影响到大王的新政,那不是我们该考虑的。”
陆逊一字一句地说道:“那是大王该考虑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不能越权。”
“你怎么……怎么能这么说?”
“因为这是军师的职责,就像万一战败,我和徐军师被牵连,甚至被永远雪藏一样,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责任。三将军,军师与主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本来就是军师处明文规定的铁律。”
孙尚香抹了抹眼泪。“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些?”
“不告诉你,是因为一来你应该自己想,不能希望军师告诉你所有的事,否则你岂不成了我们的傀儡?二来这是我们愿意承担的后果,无须你劳心,就像对新政的影响自有大王和军师处权衡一样。你可以关心我们的前程,却不能因为我们的前程而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如果什么都要关心,你岂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兵形如水,瞬息万变,谁能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尽力而为,剩下的就交给天意吧。”
孙尚香低下了头,摆弄着手绢。
徐节端着水进来,见孙尚香已经平静,暗自佩服陆逊。她让孙尚香洗了脸,轻声问起经过。孙尚香把孙策的意见说了一遍,陆逊早有准备,平静无波,徐节却非常高兴,忍不住说道:“还真是被陆军师说中了。陆军师,你对大王的心意把握得真准。”
陆逊皱了皱眉,轻声说道:“徐军师,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去做事,并不是知道大王的想法。大王乃当世圣君,岂是我能揣度的。”
徐节恍然醒悟,知道失言,连忙掩住了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孙尚香有些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本想发问,却又想起陆逊刚才的话,觉得不能什么都问,还是要自己多想才行。她不免有些后悔,以前真是太依赖陆逊和徐节了,除了军事上的事,自己都不愿意动脑子。再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兄会失望的。
……
孙尚香再次调整了计划后,增加了一个疑兵之计,要求孙策以他们攻城不克为由,解邘城之围,示以撤兵假象,松懈并州军的警惕,并利用这个机会调吕小环参战,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模拟演练。
孙策接受了孙尚香的最新计划,为了保密,他没有举行军师处的公开质询,挑选了几个关键人物对孙尚香的作战计划进行审议,沮授、刘晔、郭嘉自然出席。不出陆逊所料,这个计划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从军事角度而言,这个计划有相当的可行性,即使保守判断,成功率也在五成以上。以小规模的精锐进行山地作战,突击关键目标,一向是吴军的拿手好戏,规模越小,吴军的优势越明显,成功率也越高。即使不胜,全身而退也没什么问题。一旦成功,攻取天井关,不仅邘城将不攻自破,整个并州都会门户洞开,影响之大,值得一试。
可是从政治角度,这个计划就太冒险了。万一受挫,受影响的不仅是孙尚香本人,甚至不仅是陆逊、徐节,而是直接影响到新政的推行,不能不慎重。
经过反复讨论,孙策最后拍板,通过了孙尚香的方案。他只是做出了一点调整:由许褚率一百虎士随行保护孙尚香,典韦率义从营其余虎士做好接应准备,务必保证孙尚香的个人安全。
方案通过,孙策很快发布命令:因天气炎热,孙尚香又久攻邘城不克,暂时解除她的统兵权,回孟津大营述职。兵权由陆逊暂领,就地休整,做好秋收准备,等天气转凉再进攻。
命令发布后,孙尚香随即被召回孟津大营述职。在接受军师处质询时,孙尚香因“情绪激动”,任性使气,与军师处几名军师发生肢体冲突,打伤了人。吴王孙策大怒,下诏切责,命其在营中读书自省,不得出营一步。
消息一出,传为笑谈。
第2354章 群英会
城外吴军撤去,城内守军一片欢腾,奔走相告,如逢大赦。
吴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赫赫威名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虽然坚城在手,却没多少人相信他们可以守住邘城,眼看着吴军的巨型抛石机、复式望楼步步逼近,他们心中的绝望也与日俱增,忽然看到吴军撤退,顿时陷入无以名状的狂喜。
逢纪、司马懿等人听到消息,也不敢相信,匆匆赶到城上。看到装载着巨型抛石机的楼船驶离,高大的望楼被付之一炬,烈火熊熊,黑烟滚滚,这才长出一口气。
不管以后怎么说,至少眼前是太平了。
逢纪转身看着司马懿,庆幸不已。“仲达,我们小胜一局,你是有功之人。”
司马懿谦虚道:“是逢相指挥若定,懿只是尽力而已。”他想了想,又道:“逢相,吴军虽然撤走,未受重创,实力犹在,随时可能去而复返,届时只怕攻势更猛。逢相当有所准备才好。”
逢纪抚须而笑。“仲达沉稳,胜而不骄,难怪杨季才对你赞赏有加。英雄出少年,仲达,我年过半百,精神日衰,怕是支撑不了几年了。你正当少年,又有如此天资,当善加珍惜。”
司马懿也有些感动。逢纪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隐隐有托以后事之意。其实他也清楚,中山国已经亡了,阿斗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毛嫱也只是个见识有限的女人,又没有宗族欢欣支持,只能是个傀儡,生死都掌握在逢纪、审英等冀州人的手中。逢纪年纪大了,又是青州人,既要和吴军作战,又要和冀州人、并州人争权,精力分散,想找支持者和继承者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没想到逢纪会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逢相谬赞,愧不敢当。”
逢纪摆摆手,示意司马懿不要谦虚。“仲达,你说说,吴军撤去,我们该如何应对?”
见逢纪坦诚,司马懿也没客气。吴军只是暂时解了邘城之围,并没有撤出河内,迟早会再来。眼下已经是七月末,很快就是秋收,而他们却无法收取庄稼,只能向并州求援,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补充粮食和武器,准备再战。
逢纪觉得有理。但凡有点见识,都明白邘城得失的意义,如今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守住邘城,相信王盖等人不会吝惜钱粮、物资,坐视邘城失守。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任命司马懿为偏将军,全面负责邘城防务,自己亲自赶去上党,和王盖面商。以后他也不会再回邘城,将留在上党,主持全局,邘城就交给司马懿了。
司马懿欣然从命。
事不宜迟,逢纪当天就离开了邘城。司马懿接管了邘城后,迅速召开诸将议事,重整城防。他对诸将说,这次胜利固然振奋士气,但有偶然因素,孙尚香不仅是个女子,还很年轻,刚刚十四五岁,指挥大战的经验有限。有了这次的经验,吴军下一次围城时,攻击会更加猛烈,如果不做好准备,守住邘城的可能性极小。可若是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固城防,守住邘城,功劳也是可想而知的。
诸将被司马懿说得热血沸腾,轰然应喏。
很快,孙尚香与军师处发生冲突,被迫闭门自省的消息传到邘城,诸将欣喜之余,又意识到司马懿分析的有理。孙尚香攻城不克,孙策很可能会调整统兵大将,或许是孙尚香的军师陆逊直接统兵,或是另即派大将,不管是谁,接下来的战斗都会更加艰苦,容不得一丝疏忽。他们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夜以继日的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准备再战。
陆逊收到消息,也在苦思破城之计。他找了一个地形与邘城相近的地点进行练兵,揣摩攻击战术,并催迫莫择等人加紧研制攻城军械,想方设法的克服地形不利。
双方在相隔仅十余里的地方虎视眈眈,磨刀霍霍。
……
七月下,吕小环赶到孟津大营。
得知孙尚香要率精锐出击,吴王钦点她出战,吕小环乐开了花。河东一战,她小试牛刀,根本没打过瘾,不肯跟着张辽撤回,一心想跟着吕蒙的主力进军并州,如今机会就摆在她的面前,她求之不得,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看着吕小环豪迈的神情,袁耀表示很无语。几个月不见,吕小环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之前的消沉一扫而空,身形也越发矫健婀娜,走路带风,英气勃勃。
孙策随即将吕小环正式纳入羽林卫的建置,由孙尚香直接指挥,授予王异参军之职,俸六百石,与徐节相当。
吕小环很兴奋,顾不上与袁耀叙旧,赶到孙尚香的帐中合议军情。听了孙尚香的计划,又仔细研究了地形后,王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天井关在太行山的最高处,是并州通往河内的主干道,关南是著名的羊肠坂,全长十余里,易守难攻,两军交战之际,就算令狐邵没有军事实践,也不会一点准备也没有,几个细作潜入没什么问题,成百上千的精锐部队却无法悄无声息的进入,一旦惊动了守军,烽火传递消息,关中有了准备,奇袭就会归亏一篑。
王异建议,需要想方法分散令狐邵的注意力,让他无暇顾及羊肠坂方向的情况,或者就算收到了警报也来不及应变。若能如此,就算奇袭不成,也可以强攻。
孙尚香觉得有理,催王异快说。王异指了指地图上的丹水。丹水在天井关东数十里,发源于泫氏县北的羊头山,溯丹水河谷而上,可以绕到天井关的背后,派小股人马到那里活动,令狐邵担心天井关的安危,必然要派人前去搜索、布防。山重水复,要找几个人绝非易事,足以让令狐邵分心、分兵。只不过这个分寸要掌握好,既要让令狐邵分心、分兵,又不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应付不来,向郡治求援。
“没想到凉州还有你这样的奇女子。”听完王异的建议,徐节很佩服,真诚的说道:“有你相助,这次奇袭天井关又多了几分胜算。”她又对孙尚香说道:“大王这次推荐了一个好帮手呢。”
孙尚香乐得合不拢嘴,头点得像小鸡啄米。王异虽然不觉得孙策推荐吕小环上阵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却提醒孙尚香等人说,这次行动主要由她们四个女子负责,成败不仅关系到并州得失,更关系到女子从军的得失。蔡大家、黄大家已经证明了女子在文事上不逊于男子,为女子进入学堂、工坊创造了机会,如果她们四人能够夺取天井关,证明女子一样可以从军征战,以后女子进入军营也将成为常事。文武兼备,大王关于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此就能站住脚了。
孙尚香三人深以为然,觉得王异毕竟年长一些,看得更远,理解也更深刻。
调整后方案得到了孙策的同意,孙尚香立刻行动起来,从吕小环的部下中挑选了几个身体壮实、相貌质朴,看起来更像常年从事劳作的女卫,负责混进天水关做内应,为了让她们看起来更像农妇,孙尚香请郭嘉帮忙,派人教她们上党方言以及乔装打扮的技巧,特别强化了她们短刀格斗、绳索攀爬、潜伏、刺探消息等细作必须掌握的能力。
孙尚香、吕小环等人也不例外,一起跟着训练。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她们训练得非常刻苦,袁耀去探班,看到吕小环在泥水里摸爬滚打,又心疼又得意,想方设法的为她们加餐,改善伙食。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训练,八月初,就在河内秋收如火如荼,大战即将重启的时候,孙尚香出发了,悄悄渡过黄河,穿过河内,潜入太行山中。
出发之前,孙尚香又演了一出全武行,大闹军师处,惹得孙策大怒,下令无限期闭门思过。就连陆逊都受到了牵连,被罢免了兵权,改由朱桓接替指挥河内大军。
司马懿收到吴军易将的消息,知道大战将起,指挥城中将士积极备战,同时向并州方向求援,请逢纪在朱桓围城之前将所需的粮食、军械全部送到邘城。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就送不进来了。粮食、军械越充足,他们能坚持的时间越久。
逢纪收到消息,一面请王凌提供钱粮、军械,一面要求司马懿向河内世家寻求帮助,征发、雇佣一些民伕,赶到天井关接粮。正值秋收之际,高都、泫氏的百姓都在忙着秋收,没有足够的人力运粮,最多将粮食送到天井关,天井关以南的运输只能由司马懿自己负责。
司马懿二话不说,立刻联系了一些有联络的故交,请他们帮忙雇佣人手。为了防止其中混入细作,司马懿再三提醒负责的相关人员仔细盘查,不要被吴军细作混进天井关。为了防止意外,他又亲自作书给令狐邵,请他多派兵力,加强防备。
司马懿很清楚吴军细作的能力,很想亲自去督办这件事,但他分身乏术,不敢离邘城一步,只能希望令狐邵等人多加小心。然而就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们都有一个思维盲区:他们都将重点放在了男子身上,没人注意民伕中那几个身强力壮,却沉默寡言的女子。
孙尚香闭门思过的消息,让司马懿对女子原本就不多的警惕消散于无形。
第2355章 送上门的功劳
“有事……随时来报。”孙策停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远处地平线上起伏的山峦,轻声说道。
“喏。”甄像应了一声,又道:“大王,三将军刚刚出发,没这么快的。”
孙策看了甄像一眼,自失地笑笑,扬扬手。甄像退下。孙策独自进了后营,张开大臂,大叫一声:“小的们,我回来了。”
“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一群半大孩子扑了过来,围着孙策又笑又叫。孙策摸摸这个头,又摸摸那个脸,笑容满面。曹彰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拽着孙策的袖子,还没说话就咧着嘴直乐。“大……大王,我……我和大王子打平了。”一边说一边用袖子额头的汗珠,抹出一道泥印。
“当真?”孙策看看孙捷,孙捷挤了挤眼睛,得意地笑笑。孙策明白了,拍拍曹彰的肩膀。“好好练,将来跟着大王子一起出征,好不好?”
“好!”曹彰大声叫道,兴奋得小脸通红。
“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的叫着,仿佛马上就可以出征似的,有的要跟着孙捷,有的要跟着孙胜,还有的要跟着二将军孙翊,唯独没有人提孙尚香。大家都知道,孙尚香作战不利,正闭门自省。没人愿意跟着失败者,尤其还是个女人。
孙策一一答应,进了大帐。袁权正在命人摆布餐具,袁耀也在,跟在袁权后面转来转去,像是尾巴似的,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些什么,听到孙策的脚步声,他闭上了嘴巴,乖乖地站在一旁。孙策看在眼里,心知肚明,肯定是担心吕小环的安危,又不敢去问,只好从袁权这儿打听消息。
“伯阳来得正好,一起用餐吧,有事和你说。”
“喏。”袁耀应道,顺势坐了下来。孙策把情况说了一遍。孙尚香奇袭天井关,为了遮人耳目,连陆逊都撤了,由朱桓接替攻打邘城。这当然只是表面文章,陆逊为邘城准备了那么久,不可能让朱桓来捡这个便宜,实际指挥作战的还是陆逊本人,朱桓只是个幌子。
经过两三个月的实战和准备,攻取邘城已经水到渠成,能用的条件都用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即使有军情处大匠的协助,依然是一场硬仗,可以当作攻城的典范。孙策打算让袁耀参战,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
兵书读得再多,练兵练得再好,没有见过血,终究不是真正的将领。袁耀准备得很充分,现在就缺实战历练了。有陆逊指挥,朱桓一旁协助,这是一个好机会。
袁耀很是心动,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袁权。袁权瞪了他一眼。“看我作甚?大王让你去,你就努力去做便是了。难不成你也会小产?”
袁耀没敢吭声,搬起碗,埋头吃饭。孙策却莫名其妙,便问袁权,袁权心情不太好,狠狠瞪了袁耀一眼,告诉孙策一件事。吕小环在年初赶赴河东不久,便发现有了身孕,但她求战心切,没有好好休息,以致小产。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当时都没感觉,还以为是受了伤流血,后来见血流得有点多,请医匠一查,才知道是小产了。
小产也就罢了,这吕小环神经粗得像船缆,一点没放在心上,这次回来之后,又一心扑在训练上,连提都没提一句,袁耀还是偶尔听王异说起,才知道事情经过。他知道袁权一向对吕小环意见不佳,也没敢告诉她,一直瞒着,直到今天,吕小环的母亲魏夫人到达洛阳,循例来拜见袁权,袁权这才知道这件事。袁权很生气,把袁耀叫来一问,听说袁耀也知道此事,更加恼火,劈头盖脸把袁耀一顿训。
孙策暗自咂舌,这吕小环真够虎的。
“边疆苦寒,种性强韧,这种事不稀奇。”孙策安慰袁权道:“这是我的失误。等这一战结束,让吕小环回家休息两年,不生一儿半女,不准上阵。”
见孙策说情,袁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了袁耀一眼。袁耀将脸埋在碗里,一声不吭。孙策见状,主动岔开话题。
“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什么事这么郑重,大王不直接处理,还要问妾的意见?”
“这件事和你们有关,当然要问问你们的意见。”孙策一本正经地说道:“士孙瑞要来了。当初他和王允奉袁绍之命,坐视你袁氏五十余口被杀,这事怎么处理?”
“那还能怎么处理,到我大父坟前枭首……”袁耀不假思索地说话,说了一半,发现袁权眼神不对,连忙顾左右而言他,咂着嘴。“这汤有点咸了,我得喝口水。”
“不是汤咸了,是你闲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做些什么。”袁权喝了一声,转身对孙策说道:“大王,此事虽说与我家有关,却是国事,士孙瑞是前朝三公,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他呢,不能因私废公。始作俑者都安然无恙,杀士孙瑞泄愤只会让人笑话,连累大王英名。”
孙策很满意。他也不想处置士孙瑞,士孙瑞不是王允,他不是主谋,最多是胁从,杀他没什么意义,问袁权只是礼貌。
“说起来,关中最近还真是暗流涌动,前朝老臣、刘氏宗室、关中世家,都在犹豫观望,凉州人也互不信任。如果能折服士孙瑞,让他回关中协助鲁肃,游说关中世家,对稳定关中的形势也是有好处的。姊姊,那些老臣中可有与你家比较亲近的?”
袁权沉吟了片刻,摇摇头。“那些人都是中庸之辈,掀不起什么风浪,大王不必放在心上。倒是那些凉州新锐,刚才大王也说了,边疆人种性强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事端,大王宜多加安抚,收为爪牙,将来平定凉州,重开西域,也是有帮助的。大王,妾有个建议,还请大王考虑一二。”
“说来听听。”
“后宫十二殿,如今十一殿有主,还有一殿无主,大王不妨考虑一下关西人。就算是暂时没有合适人选,只要放出风声去,也能安排关西世家,尤其是凉州人。”见孙策看她,袁权抿嘴而笑。“夫妇乃人伦之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还是很重要的关系。”
孙策咂了一口酒。“你有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