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三口铡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乐侯爷当驸马了!
  从乐天领了圣旨以后,消息迅速在汴都城里传扬开来,闻者无不扼腕叹息,在朝中唯一敢与能与奸佞掰手腕的人如今竟然做了没有前途的驸马,这大宋还有谁能与奸佞们对着来?
  朝中的一众官员更是诧异,有关了乐天做驸马之事,之前虽曾有传闻,但也只是传闻而己,怎么在突然间就由传闻变成了事实,这明显不符合大宋历朝来挑选帝婿的流程,而且圣旨也是在突然间通过执宰与中书省传达下来的,很多人开始揣测是王黼等人从中做梗,欲削夺乐天手中权利而使然。
  昨日乐天随天子幸过自家宅院后便进宫宴饮,一夜的光景便成了帝婿,王黼也不知何故,但这却是王黼巴不得的事情,如此来自己倒也不再要想法对付乐天。虽说乐天只是一三品官中,但王黼知道却不能轻视乐天,否则那杨戬的下场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王黼能位居执宰自是深谙权谋之道,乐天扳倒杨戬虽说有偶然的成份,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必然的,自己做的坏事丝毫不弱于杨戬,只要有乐天在,说不定会落得杨戬那般的下场,如今乐天做了有职无权的驸马,就等于将自己最大的心腥之患扫除了,虽说乐天做了驸马,自己难免有从中唆使之嫌,凭白沾染些不好的声名。
  但坏事做的多了,王黼也不在意多记两件在自己头上,何况还是毫不费力扳倒对手,也省得自己日后处心积虑的算计乐天,记在自己头上也便记了罢。
  因功,赵佶对乐天青眼有加,朝中百官对乐天的境地深感惋惜,王黼更是有意无意的怕黜落忠良这顶奸佞的帽子在自己头扣实,由乐天当这大理寺卿,最多不过能做到六月初四,待大婚之后,这大理寺卿自然便御了去。
  不管有心无心,大家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对于己经被选于帝婿乐天头顶上的大理寺卿的乌纱,都忽略了过去。
  于是大宋出历一个历代皇帝当朝是未曾出现的现像,乐天不仅是本朝历朝官职最高的准驸马,而且是担任实职最大的准驸马,一时间朝中官员在私下尽皆称奇,却没有人能拿在明面上说。
  后世历史记载,宣和元年汴都水患,宣和二年汴都周围州县又逢大旱,本时空因为某人的出现,历史己经开始出现转折,然人祸可避,天灾难躲,汴都周围州县春旱日久,田间莫说是稻禾桑麻,便是野草亦是枯黄不生,夏季注定颗粒无收。
  因灾来汴都讨生活的百姓加上原本失了土地来汴都谋生的流民,汴都治安比之先前每况愈下。为了谋生,诈骗、偷盗、劫掠、拐卖人口案件日益剧增,被有司呈与御前,开封府不能抑制,更将大批案件移到了大理寺来审问。
  大朝日,徽宗赵佶看过有司呈上来的奏疏,问道:“诸位爱卿,京师周围州县大灾,当如何应对?”
  “启禀陛下,大批难民涌入汴都,当下之计应开仓放粮或是施粥以周济。”王黼出列奏道,反正开仓放粮放的国库的粮又不是自家的粮,也大方的紧。
  “臣驸议!”
  “臣驸王相公之议!”
  ……
  就在王黼话音落下,立时有王黼党羽纷纷上前谄驸。
  “可!”赵佶点头,“百姓乃我大宋基石,自是不能伤之分毫。”
  就在赵佶话音落下之时,有御史出班奏道:“陛下,因屡有大量流民涌入汴都,汴都治安愈加混乱,偷窃、诈骗、抢|劫、拐卖人口事件时有发生,以往这些乱民只是将主意打到寻常百姓身上,近日愈加胆大妄为,屡屡侵犯官员之财产,长此以往下去,必将纲常法纪大坏,所以臣弹劾开封府、大理寺不做为!”
  这御史话音落下,朝中一众官员立时将目光投向王黼,尽数认为这御史是受王黼指使有意剑指大理寺卿乐天的。
  众所周知,乐天成了准驸马,按本朝惯制这大理寺卿自然便做不成了,眼下仍占着大理寺卿的位置,旁人倒是无话可说,而做为乐天对头的王黼决不想看到,这绊子倒是使得。
  看到一众朝臣将目光投向自己,王黼心不由叫屈,这御史倒还真不是受自己指使弹劾的,何况自己也不认识这个御史。
  “陛下,臣请罪!”听到有人弹劾自己,继乐天之后成为开封尹的王鼎忙出列请罪,在王鼎眼看来,这便是池门失火殃及池鱼,王黼与乐天斗法,自己凭白无故遭了殃,但不得不出列。
  “王大人何需请罪,又何罪之有?”就在王鼎出列请罪之时,有道声音从朝臣中传来。
  众人顺声音望了过去,立时心中惊异,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寺卿乐天,不过心中又是诧异,御史弹劾京城法治不严,这个时候身为大理寺卿的乐天要出面谢罪的,然而没有谢罪,竟公然推诿责任,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就在众人惊讶间,乐天出列向上奏道:“陛下,今岁汴都周围州县春旱,这些州县官长如何隐瞒灾情不报,若早些呈报也不致使大量流民入于都城,而使京城刑狱人满为患,理刑官日夜不得停歇,差伇日夜巡街身心疲惫,京师之乱不能止也。”
  听乐天之言,一众官员纷纷在心中道,这个责任推的好也推的合情合理,若不是周围州县主官不报,也不会使汴都有眼下治安之忧。
  就在一众官中心中思虑之际,只听乐天又接着说道:“京畿附近州县之失,王相公怕也是难脱用人不当之嫌罢?”
  得,乐天直接把责任扔在了王黼的身上,这是朝中百官所始料未及的,不过很快反应了过来,在百官看来,这是乐天成了驸马后对王黼的一记反抗,纷纷开启看热闹的模式。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乐卿所有有几分道理,王相当思虑之!”
  就在王黼正思虑如何反击乐天之时,天子一句话轻飘飘的将此事定了性,令满朝文武大跌眼眶,纷纷叹道乐天纵是失了做官的前途,但圣眷明显更胜往昔。
  自从看到王黼宅与梁师成宅有后门相通的那一刻起,赵佶就开始厌恶王黼,若不是乐天一句顾及天子颜面的话,赵佶怕是用不了多久便会寻个由头令王黼去职;此刻赵佶看到乐天与王黼打嘴仗,立时毫不犹豫的拉起了偏架。
  赵佶会这样说,明显是偏袒乐天,是王黼始料未及的,但转念一想天子这样说大根是有宽慰补偿乐天之意,倒也没放在心上。
  看了眼乐天,王黼反问道:“眼下汴都民乱非常,乐侯爷以帝婿之身位居大理封卿,不知可有治乱良策?”
  “陛下!”听王黼发问,乐天向上拱手奏道:“法家韩非子曾言:‘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若刑。刑重,则不敢以贱易贵;法审,则上尊而不侵。’又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所以臣以为以当下之势,当以峻法严刑以禁过外私、遂令惩下。”
  “峻法严刑?”赵佶自是读过韩非子的,遂轻挑眉头。
  “陛下,臣以为不可!”王黼反驳道,“陛下岂不闻,秦始皇帝以峻法严刑闻名,终使民变,以致秦二世而斩,峻法严刑,实非明君之选、国之福也。”
  “王相公读书不妥,有断章取义之嫌也!”听闻王黼之言,乐天立时笑了起来。
  闻言,王黼立时恼怒,乐天这么说无异于在嘲讽自己读书不精。
  就在王黼恼怒之时,乐天接着言道:“方才乐某曾说过,《韩非子五蠹》曾有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之,此之告诫我等后世为官执法之人,要根据后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法律政策,而峻法是用来禁止过失、排除私心的,严刑则是用来执行命令、惩罚臣下的,又有何不妥当?”
  辩不过乐天,又被乐天嘲笑,王黼索性不按常理出牌,问道:“此经据典高谈阔论哪个不会,我且问乐侯爷,当前汴都之乱局当如何整治?”
  乐天向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汴都此时屡有民众胆大犯禁而不止,当以重典相治,以威服之!”
  “说下去!”赵佶示意。
  乐天接着奏道:“臣请陛下制铡刀三把,并分上、中、下三品,分别为龙、虎、狗的式样,置于大理寺为堂院之中,其中龙头铡:可铡犯案之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
  只待审得案犯罪证铁案如山,不待秋后之时,以此铡立斩国|贼、斩犯官、枭宵小,汴都之乱相必可平也!”
  有方才之言,乐天显然是想起了前世小说戏剧中包拯做开封府南衙,有三口铜铡之说。当然历史上包拯是没有三口铜铡的,包公有三口铜铡之说还是后世元明小说家们加上去的,元明清三代官治贪|腐混乱,百姓托古寄今,将所有美好愿想都托付在了包公、狄仁杰等人的身上。
  事实上,乐天做开封府尹时便有打造三口铜铡之意,只是在任上尚短,且又要为了博取清誉与梁师成、王黼、杨戬等人闹翻,也便顾不上此举了,眼下自己做了大理寺卿,正好可以抓住机会,若不然自己成了驸马之后,再想要有有举,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方才被乐天讥讽读书少,王黼几乎怒发冲冠与乐天有不两立之势,自然要出言反对,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秋后问斩,乃是顺天时之举,然春日、夏时乃是生机之时,此时断人之性命,岂不有违天时?”
  见王黼反对,乐天言道:“战场两军相遇,不在乎于春夏秋冬交战,屠夫宰牲也不在乎四时交替,今民乱若以四时交替之说为论,又不知又会有多少良善百姓财物失于贼盗之手,又不知多少家庭会因人牙蒙骗诱拐而妻离子散,王相公可曾想到过么?”
  为官治天下当以苍生为念,王黼自然无言以对。
  论阿谀奉承,王黼怕是要比乐天胜了一筹,但要是比嘴皮子功夫,乐天比王黼胜的可就不是一筹了。
  略做思虑,赵佶点头道:“朕准乐卿所奏,乱当以重典治,治铡刀三柄置于大理寺堂院,以震恃贵恣纵、贪赃枉法、无赖宵小不法之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