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脑洞大开
通政官念出的雅韵雅腔念很是悦耳,落在朝中衮衮诸公的耳中,甚至可以从钱塘知县乐天呈上来奏本的字里行间,听出一种诸葛武侯《出师表》的味道,就差乐大人将最后几个字写成“鞠躬尽瘁,死为而己”了。
忠臣、名士!
若不是乐大人太过于年轻,恐怕在衮衮朝堂诸公的脑海里,只有这四字可以与乐大人相配。
武松的死而复生,皇城司的奏报还有两浙提刑官曹洮民的奏书,足可洗清乐大人身上任何的怀疑。做为对此案负责的大理寺卿李伯宗出班道:“陛下,臣认为乐天之案己经洗清嫌疑,不宜再派‘三司使’前赴杭州!”
中奉大夫胡师文出班道:“李大人所言甚是不妥,那乐天虽然己经洗清了嫌疑,但蔡鋆蔡大人遇刺身亡,那凶犯的身份被推翻,岂不成了无头公案?李大人身为刑部侍郎又身兼大理寺卿掌管刑律,蔡大人任上身死总要给朝廷、给蔡相公家一个交待罢?”
“胡大人!”李伯宗目光投去,说道:“证据确凿,证明钱塘知县乐天是为人构陷,至于蔡大人遇刺一案,李某认为应着两浙提刑司再细加盘查,才能定论。”
因刘昺、王寀一案株连,蔡氏父子此时在朝堂之上尽量少言,毕竟官家余怒未消,不好再出面言事。
胡师文出班所奏,无疑是在徽宗面给蔡氏一家添中了悲情戏码,让徽宗皇帝觉得有所亏欠蔡家,有意让徽宗不再怪罪蔡家。
做为蔡京党羽,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一直未曾出言,听胡师文出言,心中略做揣测,出班奏道:“陛下,短短数月之间,杭州发生两起刺杀朝廷命官的大案,其间蹊跷非常,臣认为钱塘知县乐天为人构陷、为人刺杀两案绝不是事出巧合,甚至可以与蔡大人遇刺一案并为一桩案子!”
白时中出言,立时引来满朝文武所有目光。
“说下去!”徽宗赵佶也是好奇,吩咐道。
应了声是,白时中接着说道:“蔡鋆蔡大人遇刺,与刚刚上任钱塘知县的乐天遇刺,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其间必然有所关联,依臣来看蔡大人并非民间所说是为凶徒所害,其间定是另有阴谋。依臣的揣测,在杭州知府任上的蔡大人定是与钱塘知县乐天那般,发现了某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才会遭人刺杀。只是乐大人得己身免,而蔡大人以身殉国!”
满朝文武闻言,心中立时大骂白时中无耻,谁不知道杭州是蔡京发迹之地,蔡京熙宁三年中进士后便出任钱塘县尉,甚至历次被贬也是被放于杭州,而且长子蔡攸也是负责为皇家采办花石纲的六人之一,在杭州多有暴虐不法之事,蔡氏一家恶名可以说是名满杭州,蔡鋆被放到杭州为官所行,可以用虐民暴政四字来概括,死在老百姓的手中看似事出偶然,其实是必然,如今却被白时中一杆子打番,被抬到了另一种高度与境界。
似乎感觉满朝文武眼中有异,白时中老脸虽说未红但也是有些心虚。
为了让自己的说辞有充实的理论依据,白时中又接着说道:“钱塘知县乐天在奏疏上所言,杭州商贾多涉有不法走私勾当,钱塘知县乐天曾查处出海走私奸商,蔡鋆蔡大人上任杭州月余,岂又不察之理?如此断来,蔡鋆蔡大人被歹人所害亦在情理之中……”
“当然,白某这般说自然有白某的推断依据!”怕百官不能相信自己的说辞,白时中又说道:“蔡鋆蔡大人在任上发现了杭州本地商贾出海走私之事,被雇凶杀害,然后又是这些人暗中指使凶徒刺杀钱塘知县乐天,只是被乐知县逃过一劫;由此这些商贾想出了借刀杀人之计,借蔡大人与乐天的矛盾,故意做出钱塘知县乐天刺杀蔡鋆的伪证,假借朝廷之手再将乐知县除去,其用心不可谓不歹毒!
甚至臣以为,那被乐天查处的奸商只是被抛弃的弃子,真正的枭首依旧隐于幕后逍遥于法外!”
若乐大人在此,怕也是无语了,白时中这脑洞开的太大、太玄幻了。蔡京那原本臭名昭著的儿子蔡鋆现在不仅被洗了白,还竟然成为清官,这也太让人难以理喻了。
就在满朝文武官员还在为白时中的说词而目眩神迷时,少保、知枢密院事、枢密使邓洵武出班道:“臣赞同白侍郎所言!”
文武官员将目光投向邓洵武,立时知道邓洵武之意。蔡京、邓洵武本是一党,然而在伐辽一事上,蔡京主张伐辽,而邓洵武则极力反对,使得二人关系绺裂,邓洵武此番出言明显有修复二人关系之意。
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也是出班,奏道:“臣也认为白待郎所言甚是有理,这一石二鸟之计,果然毒辣!”
听枢密使邓洵武、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表态,胡师文等一干蔡京党羽也俱是出班表示赞同。
这个种说辞虽说有几分玄幻,但却是最能为满朝文武所接受的说法,自徽宗皇继位以来大宋的朝堂上就己经乌烟瘴气,捏着鼻子认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桩,立时间满朝文武纷纷表示赞同。
听到这个说辞,徽宗皇帝也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大臣,问道:“众卿认为杭州一案当如何查处?”
这个问题当真是难得很,本来白时中所说的案子就玄幻的很,还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谁敢发这个言,立时间满朝沉默。
刑部侍郎兼大理寺卿李伯宗知道,官家必然会为此案问到自家的头上,便出班说道:“臣认为,此案可交与杭州知府王汉之来处置,两浙路提刑司从旁佐理。
一来以王府尊的为官经历。可谓德高望重,为其他官员可比;二来这案子本就发生在杭州治下,王府尊身为杭州父母官,当是责无旁贷;三来从汴梁到杭州,其间近二千里,朝中派员实不方便!”
李伯宗言中之意是想将包袱扔给杭州的王汉之,自己躲个清闲,毕竟这案子太过玄幻,而且还是蔡党之人提出手,交给蔡党的人来办最好。
杭州知府王汉之若是听到这德高望重四字,定然会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眼下在杭州府自己几乎憋屈的要死,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打压着。
“陛下,臣认为不妥,王府尊初到杭州对杭州事务不甚了解!”就在这时,蔡京出班,又道:“臣素闻那乐天擅于刑名,所以臣认为由那乐天来查审此案最为宜合不过!”
“蔡相公好心胸!”给事中吴敏闻言说道:“蔡相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当为我辈楷模!”
满朝文武不免卑视了一眼给事中吴敏,谁不知道你是蔡京的二女婿,这般出班为自家岳父吹捧也不脸红。
史载,这吴敏当初太学私试时为榜首,蔡京喜其文,又看其长的英俊儒雅,想将女儿嫁与其为妻,被吴敏所拒绝。但据《宋少宰淮阳公吴敏暨四子传略》中所言:吴敏勒娶太师蔡京次女(显封为淳国夫人)为妻。显然与史书记载有差距。
但依吴敏升迁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去,至宣和七年己经官拜知枢密院事,拜少宰、赦淮阳公。综其的升迁路线皆是蔡京所举荐,试问一个拒绝蔡京将女儿许之为妻之人,能被蔡京如此器重?再者说《宋少宰淮阳公吴敏暨四子传略》明显是带有吴家家谱性质的,吴家后人又岂会乱认祖宗,将当时己经臭了名气的蔡京认做外祖,由此可以推断史书中所言“蔡京欲妻以女,敏辞。”的记载为谬误。
“陛下,臣认为不妥!”殿中待御史陈凌元出班奏道:“臣认为不妥,那钱塘知县仅是从八品的官职,又如何在杭州行事,所以臣认为实为不妥!”
蔡京又道:“钱塘知县乐天擅于刑名,上任钱塘伊始便接连破获数案,这考绩如论如何都可以称得上卓异,臣以为钱塘知县乐天立此大功,又被诬陷若不升迁,实有寒于臣子之心,故臣认为那钱塘知县应予升迁褒奖!”
徽宗赵佶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将目光投向百官:“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认为蔡相公所言甚是有理!”一众蔡党虽不知道蔡京心中打的主意,但俱都异口同声的回道。便是拿过乐天好处的王黼也乐意做得顺手人情,也是连声附和。
蔡攸十数日前还曾在徽宗面前进言,乐天升迁速度太为迅速,没想到前后不到半月的时间,连自家父亲也要举荐乐天。
对于州县官员的奖励,依朝廷的惯制是由台宪具奏事迹,宰相上疏,天子核准备,最后一面落实奖赏,一面送到吏部考功司填注。不过自从徽宗皇帝登基后,将这种升迁奖励制度早己经名存实亡,徽宗皇帝时常拟出中旨来决定官员的升迁奖励。
乐大人升迁毫无异议的通过了,得了旨意,刑部会同吏部、礼部翻经据典研究了五、六日,也没拿出奖励方案。
不要以为是刑、吏、礼三部有意拖沓,事实是乐天的这个升迁有些太过诡异了,而且大宋官场上关于政绩考核方面规定的很是具体,操作性难义勇也不大。但朝堂之上谁不知道蔡相公与乐大人有怨,蔡相公真会这么推荐自家的仇人上位么?上了位升到哪一品才合适?品阶低了,乐大人极难协同州府问案;品阶高了,难免会引来蔡相公的不满,可这可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活计,远没有想像中那般简单。
事实上朝中大部分臣子们都不知道,在半月前朝廷给过乐大人一个半品的升迁。
除去其它不说,乐大人这个功绩太特殊了,先是破了知县冤死案,后又查处商贾,一次查了四十万贯钱物上缴国库,若是本可以明码标价的卖官粥爵,这四十万贯钱,可以买到什么样的官职,后来又受了朝廷偌大的冤屈被关入狱中。
情况太过持殊,使得为乐大人表功的礼、吏、刑三部官员为难的直挠头。
忠臣、名士!
若不是乐大人太过于年轻,恐怕在衮衮朝堂诸公的脑海里,只有这四字可以与乐大人相配。
武松的死而复生,皇城司的奏报还有两浙提刑官曹洮民的奏书,足可洗清乐大人身上任何的怀疑。做为对此案负责的大理寺卿李伯宗出班道:“陛下,臣认为乐天之案己经洗清嫌疑,不宜再派‘三司使’前赴杭州!”
中奉大夫胡师文出班道:“李大人所言甚是不妥,那乐天虽然己经洗清了嫌疑,但蔡鋆蔡大人遇刺身亡,那凶犯的身份被推翻,岂不成了无头公案?李大人身为刑部侍郎又身兼大理寺卿掌管刑律,蔡大人任上身死总要给朝廷、给蔡相公家一个交待罢?”
“胡大人!”李伯宗目光投去,说道:“证据确凿,证明钱塘知县乐天是为人构陷,至于蔡大人遇刺一案,李某认为应着两浙提刑司再细加盘查,才能定论。”
因刘昺、王寀一案株连,蔡氏父子此时在朝堂之上尽量少言,毕竟官家余怒未消,不好再出面言事。
胡师文出班所奏,无疑是在徽宗面给蔡氏一家添中了悲情戏码,让徽宗皇帝觉得有所亏欠蔡家,有意让徽宗不再怪罪蔡家。
做为蔡京党羽,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一直未曾出言,听胡师文出言,心中略做揣测,出班奏道:“陛下,短短数月之间,杭州发生两起刺杀朝廷命官的大案,其间蹊跷非常,臣认为钱塘知县乐天为人构陷、为人刺杀两案绝不是事出巧合,甚至可以与蔡大人遇刺一案并为一桩案子!”
白时中出言,立时引来满朝文武所有目光。
“说下去!”徽宗赵佶也是好奇,吩咐道。
应了声是,白时中接着说道:“蔡鋆蔡大人遇刺,与刚刚上任钱塘知县的乐天遇刺,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其间必然有所关联,依臣来看蔡大人并非民间所说是为凶徒所害,其间定是另有阴谋。依臣的揣测,在杭州知府任上的蔡大人定是与钱塘知县乐天那般,发现了某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才会遭人刺杀。只是乐大人得己身免,而蔡大人以身殉国!”
满朝文武闻言,心中立时大骂白时中无耻,谁不知道杭州是蔡京发迹之地,蔡京熙宁三年中进士后便出任钱塘县尉,甚至历次被贬也是被放于杭州,而且长子蔡攸也是负责为皇家采办花石纲的六人之一,在杭州多有暴虐不法之事,蔡氏一家恶名可以说是名满杭州,蔡鋆被放到杭州为官所行,可以用虐民暴政四字来概括,死在老百姓的手中看似事出偶然,其实是必然,如今却被白时中一杆子打番,被抬到了另一种高度与境界。
似乎感觉满朝文武眼中有异,白时中老脸虽说未红但也是有些心虚。
为了让自己的说辞有充实的理论依据,白时中又接着说道:“钱塘知县乐天在奏疏上所言,杭州商贾多涉有不法走私勾当,钱塘知县乐天曾查处出海走私奸商,蔡鋆蔡大人上任杭州月余,岂又不察之理?如此断来,蔡鋆蔡大人被歹人所害亦在情理之中……”
“当然,白某这般说自然有白某的推断依据!”怕百官不能相信自己的说辞,白时中又说道:“蔡鋆蔡大人在任上发现了杭州本地商贾出海走私之事,被雇凶杀害,然后又是这些人暗中指使凶徒刺杀钱塘知县乐天,只是被乐知县逃过一劫;由此这些商贾想出了借刀杀人之计,借蔡大人与乐天的矛盾,故意做出钱塘知县乐天刺杀蔡鋆的伪证,假借朝廷之手再将乐知县除去,其用心不可谓不歹毒!
甚至臣以为,那被乐天查处的奸商只是被抛弃的弃子,真正的枭首依旧隐于幕后逍遥于法外!”
若乐大人在此,怕也是无语了,白时中这脑洞开的太大、太玄幻了。蔡京那原本臭名昭著的儿子蔡鋆现在不仅被洗了白,还竟然成为清官,这也太让人难以理喻了。
就在满朝文武官员还在为白时中的说词而目眩神迷时,少保、知枢密院事、枢密使邓洵武出班道:“臣赞同白侍郎所言!”
文武官员将目光投向邓洵武,立时知道邓洵武之意。蔡京、邓洵武本是一党,然而在伐辽一事上,蔡京主张伐辽,而邓洵武则极力反对,使得二人关系绺裂,邓洵武此番出言明显有修复二人关系之意。
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也是出班,奏道:“臣也认为白待郎所言甚是有理,这一石二鸟之计,果然毒辣!”
听枢密使邓洵武、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表态,胡师文等一干蔡京党羽也俱是出班表示赞同。
这个种说辞虽说有几分玄幻,但却是最能为满朝文武所接受的说法,自徽宗皇继位以来大宋的朝堂上就己经乌烟瘴气,捏着鼻子认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桩,立时间满朝文武纷纷表示赞同。
听到这个说辞,徽宗皇帝也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大臣,问道:“众卿认为杭州一案当如何查处?”
这个问题当真是难得很,本来白时中所说的案子就玄幻的很,还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谁敢发这个言,立时间满朝沉默。
刑部侍郎兼大理寺卿李伯宗知道,官家必然会为此案问到自家的头上,便出班说道:“臣认为,此案可交与杭州知府王汉之来处置,两浙路提刑司从旁佐理。
一来以王府尊的为官经历。可谓德高望重,为其他官员可比;二来这案子本就发生在杭州治下,王府尊身为杭州父母官,当是责无旁贷;三来从汴梁到杭州,其间近二千里,朝中派员实不方便!”
李伯宗言中之意是想将包袱扔给杭州的王汉之,自己躲个清闲,毕竟这案子太过玄幻,而且还是蔡党之人提出手,交给蔡党的人来办最好。
杭州知府王汉之若是听到这德高望重四字,定然会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眼下在杭州府自己几乎憋屈的要死,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打压着。
“陛下,臣认为不妥,王府尊初到杭州对杭州事务不甚了解!”就在这时,蔡京出班,又道:“臣素闻那乐天擅于刑名,所以臣认为由那乐天来查审此案最为宜合不过!”
“蔡相公好心胸!”给事中吴敏闻言说道:“蔡相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当为我辈楷模!”
满朝文武不免卑视了一眼给事中吴敏,谁不知道你是蔡京的二女婿,这般出班为自家岳父吹捧也不脸红。
史载,这吴敏当初太学私试时为榜首,蔡京喜其文,又看其长的英俊儒雅,想将女儿嫁与其为妻,被吴敏所拒绝。但据《宋少宰淮阳公吴敏暨四子传略》中所言:吴敏勒娶太师蔡京次女(显封为淳国夫人)为妻。显然与史书记载有差距。
但依吴敏升迁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去,至宣和七年己经官拜知枢密院事,拜少宰、赦淮阳公。综其的升迁路线皆是蔡京所举荐,试问一个拒绝蔡京将女儿许之为妻之人,能被蔡京如此器重?再者说《宋少宰淮阳公吴敏暨四子传略》明显是带有吴家家谱性质的,吴家后人又岂会乱认祖宗,将当时己经臭了名气的蔡京认做外祖,由此可以推断史书中所言“蔡京欲妻以女,敏辞。”的记载为谬误。
“陛下,臣认为不妥!”殿中待御史陈凌元出班奏道:“臣认为不妥,那钱塘知县仅是从八品的官职,又如何在杭州行事,所以臣认为实为不妥!”
蔡京又道:“钱塘知县乐天擅于刑名,上任钱塘伊始便接连破获数案,这考绩如论如何都可以称得上卓异,臣以为钱塘知县乐天立此大功,又被诬陷若不升迁,实有寒于臣子之心,故臣认为那钱塘知县应予升迁褒奖!”
徽宗赵佶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将目光投向百官:“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认为蔡相公所言甚是有理!”一众蔡党虽不知道蔡京心中打的主意,但俱都异口同声的回道。便是拿过乐天好处的王黼也乐意做得顺手人情,也是连声附和。
蔡攸十数日前还曾在徽宗面前进言,乐天升迁速度太为迅速,没想到前后不到半月的时间,连自家父亲也要举荐乐天。
对于州县官员的奖励,依朝廷的惯制是由台宪具奏事迹,宰相上疏,天子核准备,最后一面落实奖赏,一面送到吏部考功司填注。不过自从徽宗皇帝登基后,将这种升迁奖励制度早己经名存实亡,徽宗皇帝时常拟出中旨来决定官员的升迁奖励。
乐大人升迁毫无异议的通过了,得了旨意,刑部会同吏部、礼部翻经据典研究了五、六日,也没拿出奖励方案。
不要以为是刑、吏、礼三部有意拖沓,事实是乐天的这个升迁有些太过诡异了,而且大宋官场上关于政绩考核方面规定的很是具体,操作性难义勇也不大。但朝堂之上谁不知道蔡相公与乐大人有怨,蔡相公真会这么推荐自家的仇人上位么?上了位升到哪一品才合适?品阶低了,乐大人极难协同州府问案;品阶高了,难免会引来蔡相公的不满,可这可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活计,远没有想像中那般简单。
事实上朝中大部分臣子们都不知道,在半月前朝廷给过乐大人一个半品的升迁。
除去其它不说,乐大人这个功绩太特殊了,先是破了知县冤死案,后又查处商贾,一次查了四十万贯钱物上缴国库,若是本可以明码标价的卖官粥爵,这四十万贯钱,可以买到什么样的官职,后来又受了朝廷偌大的冤屈被关入狱中。
情况太过持殊,使得为乐大人表功的礼、吏、刑三部官员为难的直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