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护花深隽
月牙一时没反应过来,官召羽急地轻轻跺了下脚,向康熙努了努嘴,瞪了月牙一眼。月牙顿时明白过来,见屋内只剩下自己,官召羽和康熙三人,其他人早退出去了。
月牙赶紧拉了官召羽的手向康熙行礼道:"皇叔父,我两个也不会照看病人,就先出去了,省得在这里惊扰了师父休息。"说罢,不待康熙点头,两人便跑了出去。
窗外,细细的雪子撒落下来,被风吹到窗棂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银丝竹炭在罩着铜丝的火盆中偶尔迸出噼啪的声音,暖香烘托出寂静温暖的味道。
康熙目光柔和起来,缓步走向床边。
冬日天黑的早,屋内不知何时已有宫人掌了灯,橘色的光晕照在玉色的床幔上,再反映在怀袖的容颜上,使得原本苍白的肌肤透出些许暖色,浓密的眼睫如雀羽般微阖,看上去宁和静好,如同熟睡般温婉。
康熙轻轻在床边坐下,向锦被中寻到怀袖的手,紧紧地握在手掌心里。
当手中紧握柔荑的温暖柔软之感传递至康熙的思绪中时,康熙的心绪顿时宁静下来,只觉得世间一切稳妥安好,只因手心的那一缕温暖。
方才,当太医说怀袖并非生病,而是中毒,有一刻他以为他就要永远失去她了,心中瞬间疼的无以名状,那种近乎心脏痉挛的疼痛让康熙有种窒息的难受。
那种切肤之痛,不但令他瞬间怒火焚心,也同时深深震撼着他的灵魂,震醒了他对怀袖的情愫。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她用情竟然已深至如此,然而若非今日之事,此前,竟然连他自己也丝毫未察觉。
康熙牵起怀袖的手,轻轻地在脸上摩擦,望着床上人儿的玉颜,眼内的涓涓深情淌落下来,柔声低语道:"朕终究不知该拿你如何是好,护花之情深隽,怎忍你虚度这般似水流年?然而,却不知你这朵空谷幽兰是否愿意移至入帝王之家?"
说罢,不觉轻轻慨叹:"哎,每思这些,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罢,低下脸,轻轻地在怀袖的手背上,落下羽毛般的轻吻。
次日,只在南书房朝堂议事,康熙将批改的奏折和需要交代的一应事务交代完,便早早将诸臣打发下去,令李德全带着几个小太监捧着奏事匣子,乘着龙撵回了乾清宫昭仁殿。
远远地在台阶下下了龙撵便瞧见常宁和另一个身着黑毛大氅的魁梧身形一同站在丹墀下等着。
常宁远远地瞧见康熙的龙撵回来,便走下台阶上前挽扶,因夜里天冷,青砖上消融的积雪被冻成了冰,格外光滑,常宁穿着防滑的木屐,踩在冰上咯咯作响,却十分好走。
康熙一手扶着李德全,一手扶着常宁,低头看常宁脚上的木屐笑道:"你这个东西倒十分有趣,从哪儿弄来的?"
常宁笑道:"这是我奶嬷嬷,王妈妈的小儿子做的,说下雨天下雪天穿着这东西出门,既可以护住鞋袜,又可以防湿滑,很好用,我今儿就传出来试试,果然好用!皇兄若喜欢,我改日叫他再做一双。"
康熙笑了笑,抬起头却微微怔愣片刻,顿时欢喜道:"二哥!你什么时候回京的?"
原来方才远远瞧见的,穿着黑毛大氅的魁梧男人正是康熙的二哥,裕亲王福安。
福安比康熙大十几岁,是顺治帝时宁悫妃董鄂氏之子,但与康熙兄弟关系极为融洽,福安因常年驻防盛京,只每年的年节时候回京城住些时候,因此康熙因平日想念,每年见他回京,便觉格外亲厚。
今年盛京早早便下了暴雪,福安担心路上积雪难行,便早早回了京城。
"如此冷的天气,你们怎么站在丹墀下,进来烤火等着朕便是。"康熙进了屋子,在暖炕上坐下,早有太监捧着干净的软羊皮靴来换下康熙脚上的朝靴。
李德全一面吩咐小太监端姜茶来,一面亲自抱着康熙的雪棉袍子为其换上。
换过衣裳,康熙舒展了一下胳膊,见只自己面前摆着一杯姜茶,便对李德全道:"再去端两碗来,给裕亲王和恭亲王也暖暖身子。"
李德全应声出去吩咐小内监再去取来。
康熙又说道:"天气冷了,以后二位亲王来,不论我在与否,直接让进中厅等候。"
李德全笑道:"回万岁爷,往年都是如此,今年开始放炭的时候,奴才就吩咐下去了。"
裕亲王福安笑道:"方才我与常宁在外面等着,却有小太监让我俩个进屋,只是我见这雪后的紫禁皇城,红墙黄瓦掩映在白雪之下,景色极其秀眉,与往日天气晴好时候又多有不同,便拉着常宁陪我站在丹墀下欣赏风景。"
康熙听了笑道:"原来你二人有此雅兴,竟是我俗了。"
常宁笑嘻嘻道:"二哥是陶冶性情,皇兄是体恤手足,我就讨个巧儿,两处的好都领受啦!"
康熙和福安闻听大笑起来,福安指点着常宁笑道:"一年没见,这小六子的嘴越发磨的滑溜啦。"三人跟着又是一阵大笑。
康熙与福安又聊了些盛京的境况,康熙问道:"二哥可去慈宁宫给老祖宗请安了?"福安回到:"进宫时第一件便是给老祖宗请安。"康熙听后沉吟不语。
常宁知道康熙八成是听见"慈宁宫",想起怀袖的事,虽然他昨日不在宫里,但这件事也有些耳闻,他料想康熙寻自己八成也是为了此事。
"皇兄昨日差人传话给我,可是为了那件事?"常宁先开口问道。
康熙没有立即说话,沉思了片刻,轻声问道:"你还记得承德行馆那件事吗?"
常宁赶忙道:"皇兄所指可是月汐凝岚殿上,红泥炉子一事?"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常宁也沉默了片刻,继续道:"那件事,臣弟确实查了。
康熙挑高了半边的眉毛问道:"结果如何?"
常宁却并没有立刻回康熙的话,只是静默站着。
康熙道:"裕亲王是你我的亲哥哥,不必避讳,你且直言无妨。"
月牙赶紧拉了官召羽的手向康熙行礼道:"皇叔父,我两个也不会照看病人,就先出去了,省得在这里惊扰了师父休息。"说罢,不待康熙点头,两人便跑了出去。
窗外,细细的雪子撒落下来,被风吹到窗棂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银丝竹炭在罩着铜丝的火盆中偶尔迸出噼啪的声音,暖香烘托出寂静温暖的味道。
康熙目光柔和起来,缓步走向床边。
冬日天黑的早,屋内不知何时已有宫人掌了灯,橘色的光晕照在玉色的床幔上,再反映在怀袖的容颜上,使得原本苍白的肌肤透出些许暖色,浓密的眼睫如雀羽般微阖,看上去宁和静好,如同熟睡般温婉。
康熙轻轻在床边坐下,向锦被中寻到怀袖的手,紧紧地握在手掌心里。
当手中紧握柔荑的温暖柔软之感传递至康熙的思绪中时,康熙的心绪顿时宁静下来,只觉得世间一切稳妥安好,只因手心的那一缕温暖。
方才,当太医说怀袖并非生病,而是中毒,有一刻他以为他就要永远失去她了,心中瞬间疼的无以名状,那种近乎心脏痉挛的疼痛让康熙有种窒息的难受。
那种切肤之痛,不但令他瞬间怒火焚心,也同时深深震撼着他的灵魂,震醒了他对怀袖的情愫。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她用情竟然已深至如此,然而若非今日之事,此前,竟然连他自己也丝毫未察觉。
康熙牵起怀袖的手,轻轻地在脸上摩擦,望着床上人儿的玉颜,眼内的涓涓深情淌落下来,柔声低语道:"朕终究不知该拿你如何是好,护花之情深隽,怎忍你虚度这般似水流年?然而,却不知你这朵空谷幽兰是否愿意移至入帝王之家?"
说罢,不觉轻轻慨叹:"哎,每思这些,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罢,低下脸,轻轻地在怀袖的手背上,落下羽毛般的轻吻。
次日,只在南书房朝堂议事,康熙将批改的奏折和需要交代的一应事务交代完,便早早将诸臣打发下去,令李德全带着几个小太监捧着奏事匣子,乘着龙撵回了乾清宫昭仁殿。
远远地在台阶下下了龙撵便瞧见常宁和另一个身着黑毛大氅的魁梧身形一同站在丹墀下等着。
常宁远远地瞧见康熙的龙撵回来,便走下台阶上前挽扶,因夜里天冷,青砖上消融的积雪被冻成了冰,格外光滑,常宁穿着防滑的木屐,踩在冰上咯咯作响,却十分好走。
康熙一手扶着李德全,一手扶着常宁,低头看常宁脚上的木屐笑道:"你这个东西倒十分有趣,从哪儿弄来的?"
常宁笑道:"这是我奶嬷嬷,王妈妈的小儿子做的,说下雨天下雪天穿着这东西出门,既可以护住鞋袜,又可以防湿滑,很好用,我今儿就传出来试试,果然好用!皇兄若喜欢,我改日叫他再做一双。"
康熙笑了笑,抬起头却微微怔愣片刻,顿时欢喜道:"二哥!你什么时候回京的?"
原来方才远远瞧见的,穿着黑毛大氅的魁梧男人正是康熙的二哥,裕亲王福安。
福安比康熙大十几岁,是顺治帝时宁悫妃董鄂氏之子,但与康熙兄弟关系极为融洽,福安因常年驻防盛京,只每年的年节时候回京城住些时候,因此康熙因平日想念,每年见他回京,便觉格外亲厚。
今年盛京早早便下了暴雪,福安担心路上积雪难行,便早早回了京城。
"如此冷的天气,你们怎么站在丹墀下,进来烤火等着朕便是。"康熙进了屋子,在暖炕上坐下,早有太监捧着干净的软羊皮靴来换下康熙脚上的朝靴。
李德全一面吩咐小太监端姜茶来,一面亲自抱着康熙的雪棉袍子为其换上。
换过衣裳,康熙舒展了一下胳膊,见只自己面前摆着一杯姜茶,便对李德全道:"再去端两碗来,给裕亲王和恭亲王也暖暖身子。"
李德全应声出去吩咐小内监再去取来。
康熙又说道:"天气冷了,以后二位亲王来,不论我在与否,直接让进中厅等候。"
李德全笑道:"回万岁爷,往年都是如此,今年开始放炭的时候,奴才就吩咐下去了。"
裕亲王福安笑道:"方才我与常宁在外面等着,却有小太监让我俩个进屋,只是我见这雪后的紫禁皇城,红墙黄瓦掩映在白雪之下,景色极其秀眉,与往日天气晴好时候又多有不同,便拉着常宁陪我站在丹墀下欣赏风景。"
康熙听了笑道:"原来你二人有此雅兴,竟是我俗了。"
常宁笑嘻嘻道:"二哥是陶冶性情,皇兄是体恤手足,我就讨个巧儿,两处的好都领受啦!"
康熙和福安闻听大笑起来,福安指点着常宁笑道:"一年没见,这小六子的嘴越发磨的滑溜啦。"三人跟着又是一阵大笑。
康熙与福安又聊了些盛京的境况,康熙问道:"二哥可去慈宁宫给老祖宗请安了?"福安回到:"进宫时第一件便是给老祖宗请安。"康熙听后沉吟不语。
常宁知道康熙八成是听见"慈宁宫",想起怀袖的事,虽然他昨日不在宫里,但这件事也有些耳闻,他料想康熙寻自己八成也是为了此事。
"皇兄昨日差人传话给我,可是为了那件事?"常宁先开口问道。
康熙没有立即说话,沉思了片刻,轻声问道:"你还记得承德行馆那件事吗?"
常宁赶忙道:"皇兄所指可是月汐凝岚殿上,红泥炉子一事?"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常宁也沉默了片刻,继续道:"那件事,臣弟确实查了。
康熙挑高了半边的眉毛问道:"结果如何?"
常宁却并没有立刻回康熙的话,只是静默站着。
康熙道:"裕亲王是你我的亲哥哥,不必避讳,你且直言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