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讲诗
先生在臣杭身后现身,学堂里立刻安静下来。先生大步走到自己的案牍前,环视了学生们一圈,点点头,开始今天的授课。
他清了清嗓子,微笑朗声道:“今天为师继续讲诗经。”
底下学生们听了,神色欢喜,因为先生讲诗讲得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且简单易懂,大家都很爱听。
云霞坐直身子,一双晶亮有神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先生,想一听为快。
先生开讲《国风.王风.黍离》,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读起这首诗篇,竟让人有如同听美妙歌曲一般的享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先生通念完一遍全诗,云霞觉得这诗被先生这么一念,既有高山流水的清润之音,也有玉石相击的清脆之声,糅合成优美的音律钻入耳朵,伴随着诗之节奏敲击着心扉。
这首诗瞬间鲜活起来……
先生接着开始念第二遍,同时让学生跟读。
学堂里声音齐整响亮,更有学生沉浸其中,兀自念得摇头晃脑。置身在其间的云霞,也读得有滋有味。
第三遍,先生开始点评该诗篇。
“为师素来不喜那些解说支离蔓衍的齐诗,对于尔等实在是繁琐难学。诗经通训诂,明大义,思无邪,亦领会,尔等可于其中学到甚多。下面大家跟随为师来把这篇诗歌稗疏一番吧。”
“王风之由来,为师略讲一下:王即王都的简称,当年平王迁洛邑,周室衰微,无力驾驭诸侯,其地位等于列国,故平王东迁后的作品也只能称为王风。”
众学生做恍然大悟状。
先生拈须继续开讲:“此篇三章,诗人抒发的是迁都时难舍家国之情。三篇仅首句不同,尔等记诵时可是捡了便宜了。”
学生们都被先生说得眉开眼笑,先生也跟着笑了。
“下面为师就把首章的意思完整说一遍: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抽苗绿油油。远行在即难迈步,无尽愁思闷心头。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生的讲解朗朗上口,明快活泼,让学生们很快便记住了。连云霄他们几个年龄小的,也完全接受了,先生讲完,他们差不多也能背下来了。
先生一鼓作气,接着又把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解了:
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穗儿垂下头。远行在即难迈步,心中难受如醉酒。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结实不胜收。远行在即难迈步,心如噎着真难受。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坐在座位上的云霞听了先生的娓娓道来,思绪飘飞,竟飘到原来的时空去了。
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养父母一家不提也罢,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现在一切都安好吧?云霞心里好想他们。
唉,那边的云霞身体情况怎么样了?是昏迷在床,还是已经香消玉殒了?若是已经逝去,也是可怜,她连亲生父母都没见过啊。
想到这里,云霞鼻中一酸,竟然红了眼眶,真真儿中心如噎啊!
正好到了中途休息时间,学生们呼啦一下都涌出门去,到院子里放松玩耍。
瑶华见云霞愣愣地坐在座位上,以为她不舒服,便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说没什么,瑶华遂拉着她说出去透透气。
院子里热闹非凡,少年们围着举廉在说着什么,个个情绪激动,神采飞扬。
云霞和瑶华也走过去欲听个究竟。
原来是一年一度的蹴鞠大赛要开始了,昨天本社的老对手,已经来下过战帖了。少年们正在讨论,今年如何再次打败他们,连胜三年,必然让他们心服口服。
云霞听着少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对蹴鞠大赛了解了个大概。正欲深入了解下去,休息时间已过,大家又该归位上课了。
先生这次讲解的是《国风.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这是一首远征戍边的丈夫怀念妻子的诗歌,丈夫虽然很爱他的妻子,但为着国家的事业,为着自己的仕途,他不愿像那薪柴、荆条、菖蒲一样枯守在家中和妻子身边,而愿像那激扬之水,四处流淌,到边关建功立业。
云霞觉得这首诗正是为自己爹爹量身而作的。在遥远边关的爹爹,正如那激扬之水,流淌到边关并停留下来,不惧艰险,誓要保家卫国!但是他也一定如诗中人一般思念着家中的妻儿。
先生又对此诗进行了诠释: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柴;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荆;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蒲;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先生讲解时饱含深情,听得学生们都出了神。特别是少年们,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就这个问题和先生一起探讨起来。举廉站起来施礼道:“先生,学生还是那句话,本朝要解决边关问题,就应该在边关建城池,移民众于此,包括戍边兵士的家人,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兴兵强军,自然能让那些西戎人望而却步。”
少年说完,叫好声一片。先生想到自家那个心心念念惦记着去边关的杭儿,倒是与眼前的举廉有志一同。
他清了清嗓子,微笑朗声道:“今天为师继续讲诗经。”
底下学生们听了,神色欢喜,因为先生讲诗讲得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且简单易懂,大家都很爱听。
云霞坐直身子,一双晶亮有神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先生,想一听为快。
先生开讲《国风.王风.黍离》,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读起这首诗篇,竟让人有如同听美妙歌曲一般的享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先生通念完一遍全诗,云霞觉得这诗被先生这么一念,既有高山流水的清润之音,也有玉石相击的清脆之声,糅合成优美的音律钻入耳朵,伴随着诗之节奏敲击着心扉。
这首诗瞬间鲜活起来……
先生接着开始念第二遍,同时让学生跟读。
学堂里声音齐整响亮,更有学生沉浸其中,兀自念得摇头晃脑。置身在其间的云霞,也读得有滋有味。
第三遍,先生开始点评该诗篇。
“为师素来不喜那些解说支离蔓衍的齐诗,对于尔等实在是繁琐难学。诗经通训诂,明大义,思无邪,亦领会,尔等可于其中学到甚多。下面大家跟随为师来把这篇诗歌稗疏一番吧。”
“王风之由来,为师略讲一下:王即王都的简称,当年平王迁洛邑,周室衰微,无力驾驭诸侯,其地位等于列国,故平王东迁后的作品也只能称为王风。”
众学生做恍然大悟状。
先生拈须继续开讲:“此篇三章,诗人抒发的是迁都时难舍家国之情。三篇仅首句不同,尔等记诵时可是捡了便宜了。”
学生们都被先生说得眉开眼笑,先生也跟着笑了。
“下面为师就把首章的意思完整说一遍: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抽苗绿油油。远行在即难迈步,无尽愁思闷心头。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生的讲解朗朗上口,明快活泼,让学生们很快便记住了。连云霄他们几个年龄小的,也完全接受了,先生讲完,他们差不多也能背下来了。
先生一鼓作气,接着又把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解了:
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穗儿垂下头。远行在即难迈步,心中难受如醉酒。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结实不胜收。远行在即难迈步,心如噎着真难受。知心人说我心烦忧,不知者当我在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坐在座位上的云霞听了先生的娓娓道来,思绪飘飞,竟飘到原来的时空去了。
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养父母一家不提也罢,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现在一切都安好吧?云霞心里好想他们。
唉,那边的云霞身体情况怎么样了?是昏迷在床,还是已经香消玉殒了?若是已经逝去,也是可怜,她连亲生父母都没见过啊。
想到这里,云霞鼻中一酸,竟然红了眼眶,真真儿中心如噎啊!
正好到了中途休息时间,学生们呼啦一下都涌出门去,到院子里放松玩耍。
瑶华见云霞愣愣地坐在座位上,以为她不舒服,便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说没什么,瑶华遂拉着她说出去透透气。
院子里热闹非凡,少年们围着举廉在说着什么,个个情绪激动,神采飞扬。
云霞和瑶华也走过去欲听个究竟。
原来是一年一度的蹴鞠大赛要开始了,昨天本社的老对手,已经来下过战帖了。少年们正在讨论,今年如何再次打败他们,连胜三年,必然让他们心服口服。
云霞听着少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对蹴鞠大赛了解了个大概。正欲深入了解下去,休息时间已过,大家又该归位上课了。
先生这次讲解的是《国风.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这是一首远征戍边的丈夫怀念妻子的诗歌,丈夫虽然很爱他的妻子,但为着国家的事业,为着自己的仕途,他不愿像那薪柴、荆条、菖蒲一样枯守在家中和妻子身边,而愿像那激扬之水,四处流淌,到边关建功立业。
云霞觉得这首诗正是为自己爹爹量身而作的。在遥远边关的爹爹,正如那激扬之水,流淌到边关并停留下来,不惧艰险,誓要保家卫国!但是他也一定如诗中人一般思念着家中的妻儿。
先生又对此诗进行了诠释: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柴;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荆;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蒲;想起我那家中妻,不能与我守申地。日思夜想丢不开,何月才能相聚首?
先生讲解时饱含深情,听得学生们都出了神。特别是少年们,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就这个问题和先生一起探讨起来。举廉站起来施礼道:“先生,学生还是那句话,本朝要解决边关问题,就应该在边关建城池,移民众于此,包括戍边兵士的家人,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兴兵强军,自然能让那些西戎人望而却步。”
少年说完,叫好声一片。先生想到自家那个心心念念惦记着去边关的杭儿,倒是与眼前的举廉有志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