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三朝太妃 第7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89章
  胤礽始终没参与两人伸张正义的行为, 是以后续发展就像弘历所说,民妇并未彻底得罪村长和潘姓族人,拿回了她死去男人原本头上的几亩地。
  胤祜主张再严厉敲打一二, 弘历敲打那村长:“宗族合该该上下一心, 你身为族长更应公正而为,否则长此以往,族人心散, 宗族如何昌盛?”
  老族长一律全都应是,态度十分卑微。
  胤祜等人知道,并未是所谓的威严所致, 而是他们身边的侍卫震慑十足。
  弘历看也不看那恶极的老妇人, 对村长直接命令道:“现在就为两家分家,母子三人随那已故男人另立户籍, 该他们的田产必须归还,稍后我等到达陵县, 便让县衙为其改户, 日后再有侵占田产之举, 可上县衙状告。”
  村长当即便写了文书,按上指印, 纸笔印泥皆有现成的, 待他写完, 侍卫呈上来, 弘历扫了一眼, 又交到侍卫手里,当着潘家村众人的面, 轻描淡写道:“到陵县, 你就去县衙办吧。”
  他提起县衙, 语气这般清淡,村长等人越发觉得他们身份并不简单,完全不敢有任何异议。
  而弘历做完这一切,便欲带着村长所写文书赶往陵县,胤祜制止他,“再稍等一等吧,我方才让护卫快马去旁边村子寻着女人娘家人了。”
  弘历闻言,倒也不急这一时半刻,便上到马车上等候。
  胤祜坐了片刻,还是不放心就这般走,便下车招那母女三人到跟前,指点道:“待我等离开,便让你娘家父兄为你们抓紧另盖一处房屋,尽量选个村中为人不错且有些威望的人做邻居,多结些善缘,万一你婆家再生事端,也有人替你们说话。”
  说着,胤祜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一块碎银子,交给她们,这块银子确实不多,可足够她们盖一处屋子,却也不甚扎眼,不至于引人生恶念。
  母女三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叩谢。
  胤祜瞧了一眼这家长女,看身量也不过十岁左右,不知具体年龄,又道:“不管你是否有改嫁之意,这田产都得为你两个女儿做嫁妆,日后她们寻了好人家,你们母女三人彼此才能互相扶持。”
  那母亲立即搂紧两个孩子,道:“民妇要为死去的男人守节,还要照顾女儿,不会改嫁的。”
  胤祜不在意遗孀改嫁与否,且这是她自己的决定,他不便多言。
  就像弘历所说,一时同情也不可能照管一世,往后的日子全看她们自己过,是以不再多说,转身回了马车。
  约莫两刻钟左右,那女子娘家人坐着骡车赶到潘家村,侍卫告诉他们何时有空自去县衙取新的户籍,然后便驱车离开,并不在意他们的感谢。
  待到了陵县,已是黄昏,一行人包下县里最好的一家客栈,一侍卫去县衙办理那母女三人的户籍,胤祜和弘历皆未出面。
  那侍卫回来后禀报在县衙办户籍的经过,然后他们用晚膳时,本地县令便到客栈来拜见。
  胤礽筷子夹菜的节奏一丝不乱,在两人决定召见县令时也不动,自顾自地继续用晚膳。
  这一路上,他事事皆不出面,一心游览,是以胤祜和弘历也不劝,去到弘历的房中召见县令。
  陵县县令一见到两人,无需人引见,拍打袖子后跪在地上请安。
  这是知道他们的身份。
  两人对视一眼,弘历叫他起来,询问道:“你如何知道是我们二人游学至此的?”
  陵县县令恭敬地答道:“回禀四阿哥,下官不敢欺瞒,此事想必各地官员皆有所耳闻,只是一直未曾得见真颜。今日四殿下的随从至县衙,下官稍作询问,便有所猜测,特来拜见,并无窥伺之意,请殿下恕罪。”
  弘历并未问罪于他,摆摆手叫人起来,也没过问当地县治,只道:“我叔侄二人只为游学,不得声张扰民,你既已拜见,便退下吧。”
  陵县县令躬身请道:“不知殿下停留多久,下官愿为殿下接风洗尘……”
  弘历直接拒绝:“不必,只当未曾见过我们便是,也莫要向外传。”
  “是。”陵县县令未能招待,也不敢过多打扰得罪两人,只能恭敬离开,“下官告退。”
  从始至终,他的眼神都没有任何探寻之意,想必并不知道废太子胤礽也与二人游学,看来关于废太子出行之事,他们瞒得极好。
  侍卫送陵县县令出去,二人再回到胤礽的客房,说了几句话方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日一早,一行人选了本县极有名的一家店用了早饭,便不做停留,直接出县城径直往济南府城去。
  皇子和先帝之子亲自过问村中事,也不知会否留心再查看,是以陵县县令亲自督问下属办好户籍,还派了一个差役送至潘家村,千叮咛万嘱咐,说两位少爷身份不同一般,让村长警醒些。
  所谓现官现管,对这些普通村民来说,不知来处的贵客可不如县令的威慑力大,因此村长自那以后,不说维护母女三人,确确实实公正了许多,久而久之,周边提起潘家村都是好话,姑娘也乐意嫁到潘家村来。
  如此,也算是一件善事。
  而胤祜和弘历估量着行程,他们一行人到达济南府几近寒冬腊月,赶路不易,再加上那陵县县令所说,各地官员已得知他们二人在外游学,便决定在济南府停留两月,待暖和些许再赶路。
  二人先安排了两个护卫快马赶至济南,在白雪书院不远处租下一座庭院,各处皆安排妥当,他们抵达济南府便可直接住进去。
  胤礽身体较之在宫中时,强健许多,却也比不得壮年,这两月,正好在济南修整,又鼓励二人去拜访书院山长。
  两人没隐瞒身份,顺畅地在书院中与众学子一同论学,不过两人相对于书院学子来说,年纪较轻,纵使自小便受名师教导,依然见识到了何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弘历本就是极骄傲的性子,原先在京中时几乎时时沐浴在夸赞之中,然在书院之中见到众多才华横溢的学子,心中极不服气,每日在书院中听得什么典经或者什么见解是他从前不知道的,都要回去反复琢磨,直至他领会或者想出其他见解反驳。
  胤祜寻常读书,并不懈怠,却也深知学无止境,并不会一味苦读,然受弘历影响,也不得不刻苦起来。
  众人行这一路,胤礽教导二人颇为随意,更多是让两人亲力亲为,锻炼能力,此时见弘历废寝忘食,胤祜面上颇为苦恼也不得不跟着苦读,方才主动打断两人。
  “你二人生来便不必似寻常读书人一般,需得苦读考科举谋仕途光耀门楣,相比于想要在学识上胜过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知人善任,容纳百川。”
  他说这话时,看得是弘历,“世间能人异士众多,身为皇子,难道还想比肩李杜,或者文章胜过经乡试府试会试脱颖而出的状元吗?弘历,你得承认你不如人之处。”
  胤礽从前不骄傲吗?他骄傲了许多年,如今才不得不承认,才华能力并非一切,他身为储君,需得优秀,却不能只优秀。
  “再位高权重,敬畏之心不可无。”
  这是胤礽真正教弘历的第一件事。
  轮到胤祜,胤礽则是道:“从前对你言传身教之人,之豁达非我能比,你如此,便极好。”
  这是明晃晃的差别教育,胤祜心中也没什么落差,甚至还挺高兴,因为二哥这般人物竟也说他额娘们好,便是有一个有力佐证。
  “先生,我就说额娘们天下第一好吧。”
  雍正随意地应了他一声,反复思量着二哥对弘历的教导,他并未学过帝王之道,二哥是在教导弘历,他何尝不是在偷师。
  而弘历长到这个岁数,心性已定,并不是那般容易便能被说服的。
  真正使他折服的是胤礽的才学,如今在书院,所学越深越难,却每有请教必能豁然开朗,哪怕最终胜者是他阿玛,弘历彻底见识到这位二伯学识之深之广之有远见,不免也傲气尽散,隐隐还有几分崇拜。
  胤祜也在听,不过他对有些帝王之道并不十分认同,本来想去做些旁的。
  但胤礽私下里与他说,知道这些,日后天子有些行为,他也能有所了解,兴许能避祸,再加上先生要求,他便也就继续听下去了。
  不过胤祜表面上还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在心里跟先生念叨:“我可不想落得个揣测圣意的罪名,我额娘只我一个儿子呢,万一遭了祸,我额娘该多担心。”
  雍正冷哼一声,揭穿道:“你额娘还有一个女儿,闯祸的儿子扔了正好。”
  胤祜嘴唇无声地咕哝,手拿毛笔刷刷便在纸上画出一个拿着戒尺的老夫子横眉怒目,被教训的胖娃娃满脸敢怒不敢言,以此来抗议他的话。
  雍正瞥见,扔了句“不学无术”便不再搭理他。
  弘历下课后,一转眼便瞧见他这幅画,还以为胤祜画得是二伯和他,颇觉新奇,爱不释手。
  胤祜也没解释,直接便送给了侄子。
  谁知道弘历竟是个爱炫耀的性子,还分别给老夫子和胖娃娃配了话,正是胤礽给弘历讲课时所说,教胤礽看个正着,意味深长地看着幼弟。
  胤祜一哆嗦,心里有不好的预感,果然第二日他再讲书,手上便配了把戒尺,弘历读书专注轻易不受罚,戒尺全打在他手心上了。
  弘历害苦了他……
  第90章
  胤祜一行人停留在济南府, 与京中通信便稳定许多,檀雅这边也能从他的信中稍稍了解他们的现状,信中安定。
  他在信中, 未明说求学书院的名字, 只说他和弘历几乎每日都要去书院听饱学的教习上课,回来二哥还会教导他们,学业十分有进益。
  檀雅从信中胤祜偶尔的感悟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成熟, 也能感觉得出,胤祜确实成长飞快,心里为他高兴, 也越发觉得走这一趟实在好。
  “瞧胤祜信中这般推崇二殿下, 他能得这位殿下教诲,实在是有幸。”
  最重要的是雍正的态度, 并不介意胤祜和弘历受废太子教导,是以她们也无需担心皇上会生隔阂, 才能如此放心的夸赞。
  当然, 只是她们四人如此说, 在外人面前,绝对不会提二殿下只言片语。
  宣太妃又重头看了一遍信, 道:“咱们胤祜这样好的孩子, 竟是还被戒尺打了手, 二殿下不知该有多严厉……”
  檀雅和苏贵人对视一眼, 好笑道:“胤祜那语气可没有半分抱怨, 分明是与咱们撒娇呢。”
  宣太妃不自觉笑了起来,“还是咱们胤祜贴心, 我回回瞧熹妃那酸溜溜的样子, 便得意的很。”
  “胤祜还是少年心性呢, 明明辈分大,瞧着倒是不如四阿哥稳重。”苏贵人扒拉出胤祜画给她们的小画,最近几次他寄信,都会随信带几幅别有意趣的画,“需得命造办处造一个幅长大的卷轴,我好将胤祜这些画裱起来保存。”
  宣太妃颔首,赞同道:“这样好,日后好翻阅。”
  苏贵人笑:“嫔妾先前还觉得色赫图妹妹净教些不正经的玩意儿,如今看到胤祜的画,深觉生动有趣,可见还是嫔妾死板,不利于绘画一道精进。”
  檀雅得意地挑眉,“咱们胤祜心里说过数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苏姐姐若还有精进之心,先前传进来的外国油画,不妨也学一学,兴许有帮助呢?”
  苏贵人近来作画,是有些触到瓶颈,闻言点点头,“如此,吩咐造办处做卷轴时,再问一问是否有那油画工具颜料,先生倒是不用了,我自己琢磨琢磨便是。”
  她们也不能找外国画师到后宫来,雍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一个大男人常在后宫走动,不过以苏贵人在画技上的造诣,无人教导想必也能另辟蹊径。
  而造办处得了安寿宫的吩咐,卷轴自不必说,那油画工具和颜料却是没有的,还是雍正得知后,命人将先前传教士进上来的画具颜料送到安寿宫。
  不止油画,还有铅笔等物,并不吝啬,全都抬到了安寿宫。
  檀雅不稀奇,甚至觉得那铅笔做工颇粗糙,后宫妃子们却是只闻听有西学,也从自鸣钟等物上感受过西学的方便之处,这些东西可未曾切身接触过,颇有些人新奇地过来瞧。
  苏贵人跟檀雅相处的久了,也不小气,谁爱看就看,还有那画技不错的,她也邀着人一块儿研究,以至于大冬天的,她那屋也整日都是人,艺术氛围十分浓郁。
  连佟佳皇贵太妃偶尔都要过去瞧一眼,后来她嫌苏贵人那儿地方小,光线也不甚好,将她的文和轩分出来一间偏殿做画室,左右都在画画,也不吵。
  檀雅去过几次,一进去,一帮子宫妃或站在画架前描画,或在书案后挥毫,一屋子的颜料、墨的味儿。
  她也会画画,甚至手苏贵人熏陶,画技比早些年进步了不少,可一进来,瞧见她们有模有样的作品,仿佛学渣进了优等生的世界,十分不兼容。
  吉兰原来爱跟在额乐姑姑身后转悠,自从安寿宫有了这间画室,便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这里,如鱼得水,自在至极。
  这些宫妃有擅画花鸟,有擅画人物,有学铅笔画极快的,也有对油画十分感兴趣的,每个人指点吉兰一点儿,她的进步便极大,渐渐跟额乐她们拉开了距离。
  檀雅见到她如此爱画,沅书钻研刺绣,伽珞每日手谈……思虑再三,便改了课程,开始有所侧重,除必须上的汉学、满蒙语、武艺、管家理事,不再似从前那般全都要学。
  看似课程少了,实际这些姑娘们在各自喜欢的事务上耗时更多,也方便精益求精。
  过年前姑娘们有长假,各自出宫回到家中,不能多说太妃们的事,但透出那三言两语,便教京中各家夫人们感叹:得那么多太妃们教导,这几个姑娘真是得了天大的福气。
  而且四个伴读年纪都不小了,拥有这样的潜在人脉,不少人都在念叨选秀时她们会指给谁,有期望到自家的,可也有心里明镜的,毕竟宫里有两个阿哥,还有两个同岁的先帝之子,都未指婚。
  这几个姑娘得太妃们教导,总得有一个被指给他们,只是皇上从未透出风声,不知道是谁。
  不过客气着些,总是没错的。
  至于皇家的格格们,众人反倒讨论的少,毕竟今上没有女儿,养女有何用意,根本不用多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