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夭绍诧然望着他,笑道:“师父原来也是这样的仁善心地么?”
“仁善?”沈少孤冷冷一笑,面孔无情,话语幽幽然却似出自肺腑,“为将者护家国存亡,为君者立不世功业,为百姓者,经历战火、颠沛流离。此景此理千古不变,并没有什么值得怜惜同情的。为师亦为他人臣子,战乱当前若不能替君分忧,徒自心存不忍,只能是妇人之仁,必败大局。”
话毕,他回眸盯着夭绍,目色暗深如渊,唇角却微微扬起:“要说仁善之心,即便是阿彦、阿伊,怕也不曾真正有过。你难道从不明白?”
“我明白,”夭绍低声道,心中感悟深刻,言语愈发艰涩,“不仅他们,我身边的人,也许人人如此。师父,曾有人告诉我,战争都是无奈,是为护得百姓安居乐业而不得不为的行事,若一场烽火可平疆土,从此免黎民于战乱,那这场战争,是不是没有错?”
“是没什么错,因为战争本就不能简单论以是非,但你见过能鼎定乾坤、再无乱事的战争么?”沈少孤想了想,蓦地轻轻一笑,“不过又是谁和你说这样的话?想来必定不是沈太后和谢太傅,这话听着老成,却还是太过意气用事。殊不知每次引发战火的,从来不是黎民百姓,而是当权者的野心、贵胄之间的矛盾。百姓只是借口,战前承受恐慌、战中承受离别、战后承受苦难,除此无它。”
“这原来就是所谓的天理公道、泱泱民心么?”师徒之间的对答于此瞬间恰如昔日的平和默契,眼前的人曾带给自己的悲伤和恨意一时都远去了,这一刻,夭绍只是忍不住对他坦诚倾诉,“若是天下一统,九州山河归于一家,或者纷争战乱就不是这么多了。先晋立国三百年,毕竟也曾有百年无大战的平静时期,是不是?”
沈少孤大笑不已:“天下一统?”他摇了摇头道:“先晋开国太祖文成武就,既有匡扶社稷之机,又有斡旋天地之手,身旁更有将相之才无数,这样的人,于当世我还不曾遇到过。”
夭绍抿起唇,静默片刻,低声道:“我却认识这样的一个人。”
沈少孤看她一眼,不曾多思,冷笑道:“你说独孤尚?”
夭绍不置是否,秀眉轻轻上扬。江雾蔓延间,但见她眸如浓墨染就,深沉宁静,望着北方的天宇,微微而笑。
沈少孤拂袖身后,哼了一声:“你心中还放不下他?”
夭绍愕然,收回视线,看着沈少孤,怔了片刻,轻轻道:“我与他是知音。”她转过头看着江中另一方向,柔声道:“师父,我和阿彦有婚约,待他此战回来,我就要嫁与他为妻。”语中温和平静,虽含几分羞涩,却不透露骨缠绵,漫溢眉目间的,只是一生一世的柔软期盼。
“阿彦……”沈少孤沉默良久,再启唇时,不知为何深深叹息起来,“此子虽难得,只是体弱多病,沉疴难愈,又兼命途多有不测,怕是慧极早夭的迹象。”
夭绍猛地掉回头,面色发白:“师父切不可胡言!”
“我何曾胡言?”沈少孤勾了勾唇角,“且不说他这些年为复仇做了多少损人不利己的勾当,便说当日在灵壁山中坑杀两万蜀军,此等罪孽,足以折他此生一半的福分。”
福分?他这样的一生,谈什么福分?
夤夜深浓,江畔雾气比之方才倏地寒了几分。夭绍低着头,双目被水光蒙蔽,眼前草木皆成模糊幻影。愣在原地半晌,忽地快步转身,跃上马背,掉转向南。
沈少孤皱眉:“洞庭即将大战,你南下无路可走。”
“我要陪着他,我该陪着他,”夭绍一字字缓慢地道,“若杀人折福,那便让我与他一起承受。”一紧缰绳,将要走时,又想起一事来,“师父也不要在江夏多停留了。三日前,阿彦为免战事起时难以照看长孙静,已将她送至另外一处安全所在。你……还是早日回柔然吧。我若见到阿彦,会告诉他师父的事,待战后再北上寻师父一叙。徒儿先行一步,师父保重!”
言罢落鞭马上,没有任何犹豫,快骑而去。
“战后再叙?真当为师是闲得无聊才南下么……”沈少孤望着夜色隐去那袭紫衣,垂首慢慢一笑,“竟如此决然,你要去杀人?下得了手么?”他无奈长叹,脚下轻动,金袍惊疾如烟,渺然融入一江风雾。
.
以雾为掩,兵动如迅雷,夜战怒江。为保万无一失,殷桓亲自率领精锐水师,分左、右、中三路,攻袭石阳。此夜雨水方歇,大雾垂江,潮湿的空气混着战火硝烟,更有不断飞溅的腥恶血雾,一阵阵地扼人呼吸。这样的天气下,双方皆战得艰难。石阳豫州军、夏口江州军虽备战充分,但苦于不善水战,面对骁勇灵活、兵锋迫人的荆州水师,再勉力奋战,却也难抵其咄咄而至的气焰。
自十五夜子时起,双方苦苦鏖战十个时辰。十六日暮晚,荆州军终于夺得石阳凌泽浅滩。防线一旦失守,荆州铁甲如潮涌上江岸,人人争先恐后,任凭数十丈外飞箭如云灭顶扑至,竟是毫不退缩一步。
如此不顾生死的血战,以骨肉之躯铺成壕地,登岸半个时辰后,第一拨将士奋勇夺得一处高地,杀尽防守的豫州军,顺着西山脚下的竹林挥刀冲入层层阵营。
敌人已至面前,弓箭无力拉涨,守在此处的豫州步兵不得已抡起刀剑近身相博,纵是不顾生死的英勇,却也难免兵力悬殊,一时节节败退,阵营一座座沦陷入敌方手中,伤兵哀鸿遍野,溃逃入竹林后的西山从谷。
江中,殷桓稳坐舟头,看着岸上的形势,忍不住踌躇微笑。
雾后晴日,千里无云。西天斜阳正好,缕缕金晖穿透怒江上方凝结的硝烟,照射着楼船顶端的荆州军旗,水天间一片金碧辉煌的耀眼。
眼看荆州军已是势不可挡,殷桓正要下令全军上岸,不妨舟后一条海鹘飞至,一士卒浑身浴血,跃上帅舟甲板,泣声禀道:“元帅,乌林将失守,薛将军请元帅援兵!”
殷桓浑身血液猛地一僵,起身喝道:“什么?”
那士卒在此盛怒威仪之下腿脚忍不住颤了颤,双膝跪着道:“禀元帅,昨夜您兵出之后,不过三个时辰,正是夜黑雾大的时候,阮朝忽率北府水师冲入乌林水寨,其势甚大,留守诸军不敌,败退岸上。双方战了一日,我军伤亡惨重,如今乌林之南已被北府将士攻上岸……”
殷桓眼前发黑,半晌咬牙道:“薛绩!”
士卒冒死解释道:“薛将军唯恐因后方生乱而误了将军大计,因此不曾呈报军情。本以为凭借乌林营寨中五万铁骑的兵力可挡住阮朝的进攻,不料此人毒计频出,见势不能敌,便处处散下武陵蛮人所忌惮的盘瓠泥人和画像,乱了我军军心,因此才败势如此……”
“盘瓠?”殷桓按着额,闭紧双目,头痛欲裂。
身旁副将忙将他扶住,问道:“元帅,如今该当如何?是--进兵岸上,还是回援乌林?”
殷桓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你继续在此处督战,我率中路大军回援。记着,暂时不许攻入西山,只坚守凌泽浅滩,绝不可再失。此地在南、北、东三面皆有天然屏障,豫州军即便想夺回,短时间也不可能得逞。”
副将揖手:“末将遵命。”甩了斗篷,飞身跃上一旁舟上,举了举手,命执桨士卒划至岸边。
而帅船则于江心慢慢打了个漩,战鼓敲响,左右战舰皆止了前进的速度。水浪中停滞了片刻,数千战舰一时皆成逆流返势。
西山一处峰岭,亭台高筑。萧少卿负手立于栏杆处,望着江风中飞卷而去的荆州军旗,冷毅的眉目终于消融下来,缓了缓气息,转过身,坐去石案旁,接过苏琰递来的茶盏,悠然饮了几口茶汤。
“甘醇怡然,正值火候。”他微笑赞道。
苏琰冷眼看他:“死了这么多士卒,凌泽也已失守,你还有心思品茶?”
萧少卿笑了笑,不紧不慢道:“方才战时,你有心思煮茶。此刻战胜了,我为何没有心思品?”
“这算是胜了?”苏琰轻笑。
萧少卿不语,苏琰淡淡盯了他一眼,也无多话,起身下山。
萧少卿独自在亭中坐了一会,似百无聊赖的清闲。等到一道黑烟自山脚飞掠而至,他才又紧了紧面容,问道:“北府那边传来消息了?”
“是,”来人递来一卷密函,“郗元帅率军已安然至巴陵,今晚将战洞庭。”
报信之人言语轻松,萧少卿却剑眉微皱,待看过密函,他静坐良久,才慢慢叠起绢纸,唇边露出一抹微笑。
独步江左郗澜辰,果不负天下盛名。
自己先前的重重担忧,如今看来,确实是多虑了。
他彻底松了口气,站起身,凭栏而立。西山间晚风吹来,浓烈的血腥中夹杂了几丝篝火气息,造饭时刻已到。远处凌泽的荆州军攻势也慢慢疲软下来,凄烈的鼓号杀伐声消褪在晚霞遮空的霎那,夏口、石阳也再无人抢滩争渡,百里江面沸腾了一夜一日,至此才渐转平静。
于高处望远,天地本为开阔。然萧少卿俯目所及,却只是漫江的破橹漂浮、死尸遍布。日暮之下,江、豫诸军手扶长槊利剑,守着残破的水门,默默望着水流将面前的尸体冲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在落日余晖下打了个照面,而后便只影不留,沉入万丈江底。
江上一时飘飞着多少无归的魂魄,萧少卿无法知晓。只觉天色转暗,烟云缈缈。耳畔一瞬静谧至极,他闭上眼眸,但感四周空寥,唯有自己的呼吸,在声声转沉--
.
此日一战,丢失凌泽,死伤无数,江夏沿江哀鸿遍野,除却萧少卿,别无他人认为这是得胜的迹象,营寨内外,将士们皆沉浸在败战后的失落中,难以平复的伤感。此时此刻,除却萧少卿,亦无他人知晓,正是这日午后,怒江上游巴陵一带,也早已是紫红飞流、硝烟漫野。
而那一战,北府兵却奇谋得逞,夺下了怒江下洞庭的北岸重镇--云陵城。
且说北府兵前夜掩雾南下,顺流滑逝,行舟甚急,至十六日清晨,停舟巴陵之北城陵矶下。临湘郡守步雍早先得萧少卿之命,拂晓便已候于城陵矶江畔,及北府战舰泊岸,忙登舟拜见郗彦。
步雍出身湘东王府,早年跟随萧璋麾下,见惯了大风大浪。其人心思慎密,办事干练,此时战事当前,不待郗彦垂询,便寥寥数语止了寒暄,直言道出此间形势:“此处南扼洞庭、北贯怒江,勘称咽喉之地。江之左岸云陵、右岸巴陵,二镇同绾三湘、系控荆汉。若要伏兵洞庭,必先夺云陵城,方得地利。守云陵的将领姓陆命宁……”话至此,他似想起什么,言词略顿了顿,望了眼郗彦,慢慢道,“陆宁早年效命于北府郗峤之将军帐下,为当世名将,骁勇至极。且眼下殷桓虽集重兵于乌林、石阳,守云陵的将士仍有一万五千人,皆为精锐,并不易对付。”
说完,他歇下饮了口茶,见舱阁中郗彦与阮靳俱无接话的打算,只得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至于守洞庭的将领,却是殷桓夫人的胞弟,想来郗元帅也有所耳闻,此人名叫凌蒙,生性诡诈,手段凶残,乃殷桓帐下最受器重的大将,麾下三万水军,身经百战,据平湖如据雄关。”
“凌蒙?”阮靳笑道,“好在只是此人,而不是其姐。旧时北府军中流传,说殷夫人统军之才并不下殷桓,女中豪杰,世所罕见。”
步雍感慨道:“这确是事实,当年的北府帐下,青翼四将中,除却殷夫人,还有钟晔将军之妻,也是受众人称道的沙场女将。”
钟晔之妻--阮靳一愣,想起往日郗府上那个笑容爽媚明快的妇人,忍不住回眸看了眼郗彦。舱阁窗扇半开,晨雾缕缕,罩着那人雪白的面颊,只透着说不清楚的朦胧。郗彦微微抬头,目中沉静,语中亦无波澜,言道:“这些我已知晓。请大人前来,却是想请教云陵城外的地势。”
“是,”步雍道,“云陵城形如长刀,西、南夹水,城东、城西各有数座山岭,地势外高中平,城外石墙战碉二十座,环东南而设,易守难攻。”
“好个环东南而设的战碉,却是次防西蜀,主防江州了!”阮靳微微冷笑,“朝廷每年为荆州军防拨款千万铢钱,原都被殷桓用在未雨绸缪中了,惜哉!”
郗彦却不置评论,只问步雍:“城东山势如何,可有夹谷或长壁?”
“有,”步雍离座起身,自案前执了笔,在舱壁战图上绘出云陵之东的详细山势,“云陵东南,有山名五岭,中有长壁道,两面绝壁相持,极为险要。”
郗彦望着那处地形,又道:“此山便在江畔?”
“是。”
“守卫如何?”
“因五岭山下便是层层战碉,筑为坚城,纵有十数倍的兵力,也难以攻破。且这一带素来战事甚少,想来殷桓也不曾想到郗元帅会在此刻率兵南下,因此陆宁只是集重兵于山后,不曾在五岭之间多设兵力。”
郗彦点点头:“如此。”沉吟一瞬,又道:“步大人身边可有熟知对岸地势的人?”
“有,我随身带来的六人皆对云陵地势了如指掌,正在舱外候命。”
此话落下,步雍等了一会,不听郗彦再语,便转头相望。郗彦手指揉额,目视窗外茫茫雾气,似正在沉思。
步雍暗忖:眼前这年轻人表情竟一直是这样的平静冷淡,饶是自己自持聪明通透,此刻面对他,也不禁心生抓不住一点头绪的惴然。一时忍不住,试探道:“郡王信中说,夺云陵城势在必行,不可耽搁,未免伤亡过重,只能智取。不知元帅有何对策?”
郗彦道:“既是易守难攻的地势,那就先不攻城了。”
“什么?”步雍惊讶,和阮靳对视一眼。
阮靳却从郗彦的话语中听出笃定之意,会心一笑,对步雍道:“正如郡王所说,此战不可耽搁。步大人此行也辛苦了,请先回岸上休息,我军这就启程去北岸。”
步雍一头雾水,放下笔,辞行之前欲言又止。阮靳笑道:“我送送步大人。”站起来挽过步雍,将他拉出舱外,轻声道:“今夜必有佳音送到,步大人不必忧虑过甚。”
步雍瞥瞥舱阁,低叹了一声:“也罢,我先回巴陵城。郗元帅但有所需,尽请遣人告知。”就此揖手,下舟离去。
阮靳笑吟吟目送步雍登上小舟,转过身,吩咐把守一旁的侍卫:“传命诸将,中军听命!”
.
须臾,诸将齐集帅舟舱中,各自落座。郗彦敲指击案,看着地图,良久不发一言。诸将交换眼色,一时俱有些摸不着头脑。
终是钟晔咳了咳嗓子,轻道:“少主?”
郗彦似这才回过神,望向钟晔:“陆宁此人你可熟悉?”
钟晔须眉微动,沉默片刻,才道:“他原是我身边副将,心机甚深,精于用兵之道。往年与我本是把酒言欢的兄弟。只不过……自十四年前安风津一役后,他开始独当一面,我则被主公调入朝中为官,于是日渐疏远。也是九年前事发之后,我才知他与殷桓竟愈走愈近,已成一丘之貉。”
他言下感慨极深,脸色黯然,郗彦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起身指了指地图,对众将道:“云陵城东南战碉环卫,险而难攻,昨夜诸将军商讨的战术看来俱不可行。我们此行南下是为奇袭,需速战速决,如此方能尽快与江夏形成合围之势。本帅思索再三,决定从此刻起兵分两路。钟将军!”
钟晔忙离座道:“末将在!”
“稍后大军会在北岸五岭山下趁雾登岸,余舟两百于岸边,你率三千风云骑、另前锋营两千射手,携带剩余五百艘战舰南下洞庭。此雾正午一过必散,你率船队掩江而动。入夜之前,若无我响箭为号,你绝不可驶船靠近洞庭水门五十里内。”
钟晔闻命怔了一会,望着郗彦,缓缓接过令箭,低声道:“末将遵命。”
郗彦转目一旁:“褚绥。”
“是!”褚绥大步出列,屈膝候命帅案前。
“大军登岸后,你率中军五千精兵疾奔云陵城下。云陵城东南有碉堡二十座,你只准以长箭相攻,待敌出关,需力敌以挡,若败势刹不住,才可逃入五岭山长壁道。”
褚绥唇角翕动,迟疑好一会儿才憋出话来:“元帅,云陵城中守军可是一万五千人……”
“正是,”阮靳插话,笑颜和煦道,“只给你五千兵马,你是不是想说自己会必败无疑?”
褚绥黝黑的面庞一下泛紫,十分为难道:“末将……”
“褚将军不必忧思过甚,”阮靳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忍笑,长叹,“尽力而为吧。”
郗彦面无表情,递出令箭,淡淡道:“接令罢。”
“是!”褚绥垂首,双手接过令箭,退至一旁。
郗彦再唤帐下大将韩袭、蒋庶,命道:“五岭山防守薄弱,你二人登岸后各率所部潜入山中,借草木遮掩,伏兵长壁两侧。”
二将得令归座,郗彦回到帅案后,接着道:“褚将军诱敌至长壁后,本帅另率两千骑兵包抄敌后,切断城中与长壁的退路,由此成合围之势。”
“仁善?”沈少孤冷冷一笑,面孔无情,话语幽幽然却似出自肺腑,“为将者护家国存亡,为君者立不世功业,为百姓者,经历战火、颠沛流离。此景此理千古不变,并没有什么值得怜惜同情的。为师亦为他人臣子,战乱当前若不能替君分忧,徒自心存不忍,只能是妇人之仁,必败大局。”
话毕,他回眸盯着夭绍,目色暗深如渊,唇角却微微扬起:“要说仁善之心,即便是阿彦、阿伊,怕也不曾真正有过。你难道从不明白?”
“我明白,”夭绍低声道,心中感悟深刻,言语愈发艰涩,“不仅他们,我身边的人,也许人人如此。师父,曾有人告诉我,战争都是无奈,是为护得百姓安居乐业而不得不为的行事,若一场烽火可平疆土,从此免黎民于战乱,那这场战争,是不是没有错?”
“是没什么错,因为战争本就不能简单论以是非,但你见过能鼎定乾坤、再无乱事的战争么?”沈少孤想了想,蓦地轻轻一笑,“不过又是谁和你说这样的话?想来必定不是沈太后和谢太傅,这话听着老成,却还是太过意气用事。殊不知每次引发战火的,从来不是黎民百姓,而是当权者的野心、贵胄之间的矛盾。百姓只是借口,战前承受恐慌、战中承受离别、战后承受苦难,除此无它。”
“这原来就是所谓的天理公道、泱泱民心么?”师徒之间的对答于此瞬间恰如昔日的平和默契,眼前的人曾带给自己的悲伤和恨意一时都远去了,这一刻,夭绍只是忍不住对他坦诚倾诉,“若是天下一统,九州山河归于一家,或者纷争战乱就不是这么多了。先晋立国三百年,毕竟也曾有百年无大战的平静时期,是不是?”
沈少孤大笑不已:“天下一统?”他摇了摇头道:“先晋开国太祖文成武就,既有匡扶社稷之机,又有斡旋天地之手,身旁更有将相之才无数,这样的人,于当世我还不曾遇到过。”
夭绍抿起唇,静默片刻,低声道:“我却认识这样的一个人。”
沈少孤看她一眼,不曾多思,冷笑道:“你说独孤尚?”
夭绍不置是否,秀眉轻轻上扬。江雾蔓延间,但见她眸如浓墨染就,深沉宁静,望着北方的天宇,微微而笑。
沈少孤拂袖身后,哼了一声:“你心中还放不下他?”
夭绍愕然,收回视线,看着沈少孤,怔了片刻,轻轻道:“我与他是知音。”她转过头看着江中另一方向,柔声道:“师父,我和阿彦有婚约,待他此战回来,我就要嫁与他为妻。”语中温和平静,虽含几分羞涩,却不透露骨缠绵,漫溢眉目间的,只是一生一世的柔软期盼。
“阿彦……”沈少孤沉默良久,再启唇时,不知为何深深叹息起来,“此子虽难得,只是体弱多病,沉疴难愈,又兼命途多有不测,怕是慧极早夭的迹象。”
夭绍猛地掉回头,面色发白:“师父切不可胡言!”
“我何曾胡言?”沈少孤勾了勾唇角,“且不说他这些年为复仇做了多少损人不利己的勾当,便说当日在灵壁山中坑杀两万蜀军,此等罪孽,足以折他此生一半的福分。”
福分?他这样的一生,谈什么福分?
夤夜深浓,江畔雾气比之方才倏地寒了几分。夭绍低着头,双目被水光蒙蔽,眼前草木皆成模糊幻影。愣在原地半晌,忽地快步转身,跃上马背,掉转向南。
沈少孤皱眉:“洞庭即将大战,你南下无路可走。”
“我要陪着他,我该陪着他,”夭绍一字字缓慢地道,“若杀人折福,那便让我与他一起承受。”一紧缰绳,将要走时,又想起一事来,“师父也不要在江夏多停留了。三日前,阿彦为免战事起时难以照看长孙静,已将她送至另外一处安全所在。你……还是早日回柔然吧。我若见到阿彦,会告诉他师父的事,待战后再北上寻师父一叙。徒儿先行一步,师父保重!”
言罢落鞭马上,没有任何犹豫,快骑而去。
“战后再叙?真当为师是闲得无聊才南下么……”沈少孤望着夜色隐去那袭紫衣,垂首慢慢一笑,“竟如此决然,你要去杀人?下得了手么?”他无奈长叹,脚下轻动,金袍惊疾如烟,渺然融入一江风雾。
.
以雾为掩,兵动如迅雷,夜战怒江。为保万无一失,殷桓亲自率领精锐水师,分左、右、中三路,攻袭石阳。此夜雨水方歇,大雾垂江,潮湿的空气混着战火硝烟,更有不断飞溅的腥恶血雾,一阵阵地扼人呼吸。这样的天气下,双方皆战得艰难。石阳豫州军、夏口江州军虽备战充分,但苦于不善水战,面对骁勇灵活、兵锋迫人的荆州水师,再勉力奋战,却也难抵其咄咄而至的气焰。
自十五夜子时起,双方苦苦鏖战十个时辰。十六日暮晚,荆州军终于夺得石阳凌泽浅滩。防线一旦失守,荆州铁甲如潮涌上江岸,人人争先恐后,任凭数十丈外飞箭如云灭顶扑至,竟是毫不退缩一步。
如此不顾生死的血战,以骨肉之躯铺成壕地,登岸半个时辰后,第一拨将士奋勇夺得一处高地,杀尽防守的豫州军,顺着西山脚下的竹林挥刀冲入层层阵营。
敌人已至面前,弓箭无力拉涨,守在此处的豫州步兵不得已抡起刀剑近身相博,纵是不顾生死的英勇,却也难免兵力悬殊,一时节节败退,阵营一座座沦陷入敌方手中,伤兵哀鸿遍野,溃逃入竹林后的西山从谷。
江中,殷桓稳坐舟头,看着岸上的形势,忍不住踌躇微笑。
雾后晴日,千里无云。西天斜阳正好,缕缕金晖穿透怒江上方凝结的硝烟,照射着楼船顶端的荆州军旗,水天间一片金碧辉煌的耀眼。
眼看荆州军已是势不可挡,殷桓正要下令全军上岸,不妨舟后一条海鹘飞至,一士卒浑身浴血,跃上帅舟甲板,泣声禀道:“元帅,乌林将失守,薛将军请元帅援兵!”
殷桓浑身血液猛地一僵,起身喝道:“什么?”
那士卒在此盛怒威仪之下腿脚忍不住颤了颤,双膝跪着道:“禀元帅,昨夜您兵出之后,不过三个时辰,正是夜黑雾大的时候,阮朝忽率北府水师冲入乌林水寨,其势甚大,留守诸军不敌,败退岸上。双方战了一日,我军伤亡惨重,如今乌林之南已被北府将士攻上岸……”
殷桓眼前发黑,半晌咬牙道:“薛绩!”
士卒冒死解释道:“薛将军唯恐因后方生乱而误了将军大计,因此不曾呈报军情。本以为凭借乌林营寨中五万铁骑的兵力可挡住阮朝的进攻,不料此人毒计频出,见势不能敌,便处处散下武陵蛮人所忌惮的盘瓠泥人和画像,乱了我军军心,因此才败势如此……”
“盘瓠?”殷桓按着额,闭紧双目,头痛欲裂。
身旁副将忙将他扶住,问道:“元帅,如今该当如何?是--进兵岸上,还是回援乌林?”
殷桓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你继续在此处督战,我率中路大军回援。记着,暂时不许攻入西山,只坚守凌泽浅滩,绝不可再失。此地在南、北、东三面皆有天然屏障,豫州军即便想夺回,短时间也不可能得逞。”
副将揖手:“末将遵命。”甩了斗篷,飞身跃上一旁舟上,举了举手,命执桨士卒划至岸边。
而帅船则于江心慢慢打了个漩,战鼓敲响,左右战舰皆止了前进的速度。水浪中停滞了片刻,数千战舰一时皆成逆流返势。
西山一处峰岭,亭台高筑。萧少卿负手立于栏杆处,望着江风中飞卷而去的荆州军旗,冷毅的眉目终于消融下来,缓了缓气息,转过身,坐去石案旁,接过苏琰递来的茶盏,悠然饮了几口茶汤。
“甘醇怡然,正值火候。”他微笑赞道。
苏琰冷眼看他:“死了这么多士卒,凌泽也已失守,你还有心思品茶?”
萧少卿笑了笑,不紧不慢道:“方才战时,你有心思煮茶。此刻战胜了,我为何没有心思品?”
“这算是胜了?”苏琰轻笑。
萧少卿不语,苏琰淡淡盯了他一眼,也无多话,起身下山。
萧少卿独自在亭中坐了一会,似百无聊赖的清闲。等到一道黑烟自山脚飞掠而至,他才又紧了紧面容,问道:“北府那边传来消息了?”
“是,”来人递来一卷密函,“郗元帅率军已安然至巴陵,今晚将战洞庭。”
报信之人言语轻松,萧少卿却剑眉微皱,待看过密函,他静坐良久,才慢慢叠起绢纸,唇边露出一抹微笑。
独步江左郗澜辰,果不负天下盛名。
自己先前的重重担忧,如今看来,确实是多虑了。
他彻底松了口气,站起身,凭栏而立。西山间晚风吹来,浓烈的血腥中夹杂了几丝篝火气息,造饭时刻已到。远处凌泽的荆州军攻势也慢慢疲软下来,凄烈的鼓号杀伐声消褪在晚霞遮空的霎那,夏口、石阳也再无人抢滩争渡,百里江面沸腾了一夜一日,至此才渐转平静。
于高处望远,天地本为开阔。然萧少卿俯目所及,却只是漫江的破橹漂浮、死尸遍布。日暮之下,江、豫诸军手扶长槊利剑,守着残破的水门,默默望着水流将面前的尸体冲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在落日余晖下打了个照面,而后便只影不留,沉入万丈江底。
江上一时飘飞着多少无归的魂魄,萧少卿无法知晓。只觉天色转暗,烟云缈缈。耳畔一瞬静谧至极,他闭上眼眸,但感四周空寥,唯有自己的呼吸,在声声转沉--
.
此日一战,丢失凌泽,死伤无数,江夏沿江哀鸿遍野,除却萧少卿,别无他人认为这是得胜的迹象,营寨内外,将士们皆沉浸在败战后的失落中,难以平复的伤感。此时此刻,除却萧少卿,亦无他人知晓,正是这日午后,怒江上游巴陵一带,也早已是紫红飞流、硝烟漫野。
而那一战,北府兵却奇谋得逞,夺下了怒江下洞庭的北岸重镇--云陵城。
且说北府兵前夜掩雾南下,顺流滑逝,行舟甚急,至十六日清晨,停舟巴陵之北城陵矶下。临湘郡守步雍早先得萧少卿之命,拂晓便已候于城陵矶江畔,及北府战舰泊岸,忙登舟拜见郗彦。
步雍出身湘东王府,早年跟随萧璋麾下,见惯了大风大浪。其人心思慎密,办事干练,此时战事当前,不待郗彦垂询,便寥寥数语止了寒暄,直言道出此间形势:“此处南扼洞庭、北贯怒江,勘称咽喉之地。江之左岸云陵、右岸巴陵,二镇同绾三湘、系控荆汉。若要伏兵洞庭,必先夺云陵城,方得地利。守云陵的将领姓陆命宁……”话至此,他似想起什么,言词略顿了顿,望了眼郗彦,慢慢道,“陆宁早年效命于北府郗峤之将军帐下,为当世名将,骁勇至极。且眼下殷桓虽集重兵于乌林、石阳,守云陵的将士仍有一万五千人,皆为精锐,并不易对付。”
说完,他歇下饮了口茶,见舱阁中郗彦与阮靳俱无接话的打算,只得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至于守洞庭的将领,却是殷桓夫人的胞弟,想来郗元帅也有所耳闻,此人名叫凌蒙,生性诡诈,手段凶残,乃殷桓帐下最受器重的大将,麾下三万水军,身经百战,据平湖如据雄关。”
“凌蒙?”阮靳笑道,“好在只是此人,而不是其姐。旧时北府军中流传,说殷夫人统军之才并不下殷桓,女中豪杰,世所罕见。”
步雍感慨道:“这确是事实,当年的北府帐下,青翼四将中,除却殷夫人,还有钟晔将军之妻,也是受众人称道的沙场女将。”
钟晔之妻--阮靳一愣,想起往日郗府上那个笑容爽媚明快的妇人,忍不住回眸看了眼郗彦。舱阁窗扇半开,晨雾缕缕,罩着那人雪白的面颊,只透着说不清楚的朦胧。郗彦微微抬头,目中沉静,语中亦无波澜,言道:“这些我已知晓。请大人前来,却是想请教云陵城外的地势。”
“是,”步雍道,“云陵城形如长刀,西、南夹水,城东、城西各有数座山岭,地势外高中平,城外石墙战碉二十座,环东南而设,易守难攻。”
“好个环东南而设的战碉,却是次防西蜀,主防江州了!”阮靳微微冷笑,“朝廷每年为荆州军防拨款千万铢钱,原都被殷桓用在未雨绸缪中了,惜哉!”
郗彦却不置评论,只问步雍:“城东山势如何,可有夹谷或长壁?”
“有,”步雍离座起身,自案前执了笔,在舱壁战图上绘出云陵之东的详细山势,“云陵东南,有山名五岭,中有长壁道,两面绝壁相持,极为险要。”
郗彦望着那处地形,又道:“此山便在江畔?”
“是。”
“守卫如何?”
“因五岭山下便是层层战碉,筑为坚城,纵有十数倍的兵力,也难以攻破。且这一带素来战事甚少,想来殷桓也不曾想到郗元帅会在此刻率兵南下,因此陆宁只是集重兵于山后,不曾在五岭之间多设兵力。”
郗彦点点头:“如此。”沉吟一瞬,又道:“步大人身边可有熟知对岸地势的人?”
“有,我随身带来的六人皆对云陵地势了如指掌,正在舱外候命。”
此话落下,步雍等了一会,不听郗彦再语,便转头相望。郗彦手指揉额,目视窗外茫茫雾气,似正在沉思。
步雍暗忖:眼前这年轻人表情竟一直是这样的平静冷淡,饶是自己自持聪明通透,此刻面对他,也不禁心生抓不住一点头绪的惴然。一时忍不住,试探道:“郡王信中说,夺云陵城势在必行,不可耽搁,未免伤亡过重,只能智取。不知元帅有何对策?”
郗彦道:“既是易守难攻的地势,那就先不攻城了。”
“什么?”步雍惊讶,和阮靳对视一眼。
阮靳却从郗彦的话语中听出笃定之意,会心一笑,对步雍道:“正如郡王所说,此战不可耽搁。步大人此行也辛苦了,请先回岸上休息,我军这就启程去北岸。”
步雍一头雾水,放下笔,辞行之前欲言又止。阮靳笑道:“我送送步大人。”站起来挽过步雍,将他拉出舱外,轻声道:“今夜必有佳音送到,步大人不必忧虑过甚。”
步雍瞥瞥舱阁,低叹了一声:“也罢,我先回巴陵城。郗元帅但有所需,尽请遣人告知。”就此揖手,下舟离去。
阮靳笑吟吟目送步雍登上小舟,转过身,吩咐把守一旁的侍卫:“传命诸将,中军听命!”
.
须臾,诸将齐集帅舟舱中,各自落座。郗彦敲指击案,看着地图,良久不发一言。诸将交换眼色,一时俱有些摸不着头脑。
终是钟晔咳了咳嗓子,轻道:“少主?”
郗彦似这才回过神,望向钟晔:“陆宁此人你可熟悉?”
钟晔须眉微动,沉默片刻,才道:“他原是我身边副将,心机甚深,精于用兵之道。往年与我本是把酒言欢的兄弟。只不过……自十四年前安风津一役后,他开始独当一面,我则被主公调入朝中为官,于是日渐疏远。也是九年前事发之后,我才知他与殷桓竟愈走愈近,已成一丘之貉。”
他言下感慨极深,脸色黯然,郗彦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起身指了指地图,对众将道:“云陵城东南战碉环卫,险而难攻,昨夜诸将军商讨的战术看来俱不可行。我们此行南下是为奇袭,需速战速决,如此方能尽快与江夏形成合围之势。本帅思索再三,决定从此刻起兵分两路。钟将军!”
钟晔忙离座道:“末将在!”
“稍后大军会在北岸五岭山下趁雾登岸,余舟两百于岸边,你率三千风云骑、另前锋营两千射手,携带剩余五百艘战舰南下洞庭。此雾正午一过必散,你率船队掩江而动。入夜之前,若无我响箭为号,你绝不可驶船靠近洞庭水门五十里内。”
钟晔闻命怔了一会,望着郗彦,缓缓接过令箭,低声道:“末将遵命。”
郗彦转目一旁:“褚绥。”
“是!”褚绥大步出列,屈膝候命帅案前。
“大军登岸后,你率中军五千精兵疾奔云陵城下。云陵城东南有碉堡二十座,你只准以长箭相攻,待敌出关,需力敌以挡,若败势刹不住,才可逃入五岭山长壁道。”
褚绥唇角翕动,迟疑好一会儿才憋出话来:“元帅,云陵城中守军可是一万五千人……”
“正是,”阮靳插话,笑颜和煦道,“只给你五千兵马,你是不是想说自己会必败无疑?”
褚绥黝黑的面庞一下泛紫,十分为难道:“末将……”
“褚将军不必忧思过甚,”阮靳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忍笑,长叹,“尽力而为吧。”
郗彦面无表情,递出令箭,淡淡道:“接令罢。”
“是!”褚绥垂首,双手接过令箭,退至一旁。
郗彦再唤帐下大将韩袭、蒋庶,命道:“五岭山防守薄弱,你二人登岸后各率所部潜入山中,借草木遮掩,伏兵长壁两侧。”
二将得令归座,郗彦回到帅案后,接着道:“褚将军诱敌至长壁后,本帅另率两千骑兵包抄敌后,切断城中与长壁的退路,由此成合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