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光复京师(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京畿这间茶馆的景象只是一应乱象的缩影。
随着清军的陆续撤离,京师已经近乎变成了无人管辖的状态。
牛鬼蛇神纷纷出动,地痞流氓们都希望趁着混乱的机会捞上一笔。
毕竟估计用不了多久明军就会打过来接管京师。
到了那时他们就是想要出手也没用机会了。
有道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确实是捞金的大好时机。
只是这却苦了京师的百姓,纷纷紧闭大门连家都不敢出,生怕撞上了地痞流氓惹得一身骚。
...
...
在经历了五日的推进后,郑成功终于率领大军抵达京师城外。
经过嘉靖朝的扩建,如今的京师已经有了外城。
郑成功骑在马上在高岗上望去,发现城墙上并没有士兵。
莫不是搞什么空城计?
再怎么说这也是京师啊,理当是清军驻守最多的地方。
怎么乍一看来好似没有人一样。
这不符合常理啊。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清军已经跑路了。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一路行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只是这种可能的前提是清廷皇室已经撤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郑成功命令郑经袭扰永平府的举动很可能埋下了伏笔。
不管怎么说,郑成功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事关重大,若是被清军阴了就太不值得了。
在郑成功的命令下何守义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这样即便情况不对也可以及时撤离止损。
毕竟何守义麾下的四明山部明军只是郑成功这支大军中的一小部分。
何守义一声令下,四明山部明军便快速推进。
此前他们已经有过多次的经历,故而可谓是极度熟练了。
让他们惊讶无比的是,整个过程未免有些显得太过顺利了。
他们来到护城河时城头没有反应。
他们越过护城河时城头没有反应。
他们在城墙上搭起排梯时城头依然没有反应。
这不太像是空城计,难道清军真的都溜了?
直到此刻,何守义已经基本断定清军是真的跑路了。
不然清军没有理由直到此刻都不做出任何反应啊。
当然,城门依然是紧闭的,这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果然就在明军尝试着攀爬城墙时,城头之上出现了一些清军士兵。
他们高声疾呼表示愿意投降。
随之城门大开。
一开始何守义还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但他还是命令麾下士兵进入城中。
很快他就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些城中所谓的清军并不是什么精锐主力,而是被清廷遗弃的绿营兵,或者说老弱病残的绿营兵。
这些老弱残兵跑不动,走不掉只能留在京畿。
当然他们不是留下等死,而是想要将计就计捞上一笔。
他们其实已经想好了,只要明军前来他们就立即开城门投降。
这样至少还有一个献城之功,靠着这个功劳能够保住性命。
对此郑成功自然是笑纳了。他甚至笑的合不拢嘴。
能够不流血的拿下京畿,这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
与拿下京畿相比,光复其他城池的功劳看起来都不重要了。
光复京畿第一人不是李定国不是李来亨而是他郑成功,是他郑大木!
郑成功欣喜之余自然多了几分自豪。
想必皇帝陛下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龙颜大悦吧。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练,郑成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郑成功了。
如今他更加成熟,更能够高屋建瓴的从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
皇帝陛下现在一定十分希望迁都,因为这里是除了太祖、建文帝以外历朝大明天子建都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京师就代表着正统。
谁能够待在京师,谁就是正统。
光复京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复了大明,光复了天下。
但是这也有不少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放跑了八旗主力和满清皇族。
辽东本就是清军根基,此番颇有放虎归山的意思。
放虎容易,要想打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现在这些都不是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郑成功现在要做的就是率领大军进入城中,尽可能快的接管城防,使得京师治安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毕竟如今城中没有军队弹压,很可能是一个极度混乱的状态。
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发展,很可能变成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是郑成功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向朝廷和皇帝陛下报捷了。
如今京杭大运河全段畅通,且都掌握在明军的手中。
从通州码头上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最多十数日就能抵达江南。
具体细节可以以后再说,此时此刻郑成功只想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帝陛下。
...
...
还是慢了一步!
郑经心有不甘的攥紧了拳头,望着巍峨的山海关。
很显然清军早有准备,而且还留了后手。
城头之上有不少清兵,明显是用来阻截明军的。
这个时候郑经就没有必要继续发起进攻了,以他的兵力不足以拿下山海关,而且就算是能够拿下山海关损失也一定会很惨重。
既然清军主力已经撤出关去,说明清军已经放弃了山海关以里的所有城池。
郑经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收复永平府全境。
然后就可以等待父王光复京师的好消息了。
这只是时间问题,郑经只要等着就好了。
至于甘辉甘将军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赶来和他汇合,届时郑经就能更好的集结兵力驻守永平府。
至于攻打山海关嘛大可以不必急于一时。毕竟将来还有陛下迁都等一应事宜。
即将入冬,打了大半年的明军也急需要时间休息。
郑经估计皇帝陛下应该不会那么急着进攻辽东。
真的要打那也是来年开春的事情了。
再说了这种事情是朝廷的意思,他不宜发表太多的意见。
大明,大明啊你终于站起来了。
直到此刻,郑经还觉得一切就跟一场幻梦一样。
…
…
随着清军的陆续撤离,京师已经近乎变成了无人管辖的状态。
牛鬼蛇神纷纷出动,地痞流氓们都希望趁着混乱的机会捞上一笔。
毕竟估计用不了多久明军就会打过来接管京师。
到了那时他们就是想要出手也没用机会了。
有道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确实是捞金的大好时机。
只是这却苦了京师的百姓,纷纷紧闭大门连家都不敢出,生怕撞上了地痞流氓惹得一身骚。
...
...
在经历了五日的推进后,郑成功终于率领大军抵达京师城外。
经过嘉靖朝的扩建,如今的京师已经有了外城。
郑成功骑在马上在高岗上望去,发现城墙上并没有士兵。
莫不是搞什么空城计?
再怎么说这也是京师啊,理当是清军驻守最多的地方。
怎么乍一看来好似没有人一样。
这不符合常理啊。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清军已经跑路了。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一路行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只是这种可能的前提是清廷皇室已经撤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郑成功命令郑经袭扰永平府的举动很可能埋下了伏笔。
不管怎么说,郑成功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事关重大,若是被清军阴了就太不值得了。
在郑成功的命令下何守义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这样即便情况不对也可以及时撤离止损。
毕竟何守义麾下的四明山部明军只是郑成功这支大军中的一小部分。
何守义一声令下,四明山部明军便快速推进。
此前他们已经有过多次的经历,故而可谓是极度熟练了。
让他们惊讶无比的是,整个过程未免有些显得太过顺利了。
他们来到护城河时城头没有反应。
他们越过护城河时城头没有反应。
他们在城墙上搭起排梯时城头依然没有反应。
这不太像是空城计,难道清军真的都溜了?
直到此刻,何守义已经基本断定清军是真的跑路了。
不然清军没有理由直到此刻都不做出任何反应啊。
当然,城门依然是紧闭的,这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果然就在明军尝试着攀爬城墙时,城头之上出现了一些清军士兵。
他们高声疾呼表示愿意投降。
随之城门大开。
一开始何守义还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但他还是命令麾下士兵进入城中。
很快他就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些城中所谓的清军并不是什么精锐主力,而是被清廷遗弃的绿营兵,或者说老弱病残的绿营兵。
这些老弱残兵跑不动,走不掉只能留在京畿。
当然他们不是留下等死,而是想要将计就计捞上一笔。
他们其实已经想好了,只要明军前来他们就立即开城门投降。
这样至少还有一个献城之功,靠着这个功劳能够保住性命。
对此郑成功自然是笑纳了。他甚至笑的合不拢嘴。
能够不流血的拿下京畿,这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
与拿下京畿相比,光复其他城池的功劳看起来都不重要了。
光复京畿第一人不是李定国不是李来亨而是他郑成功,是他郑大木!
郑成功欣喜之余自然多了几分自豪。
想必皇帝陛下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龙颜大悦吧。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练,郑成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郑成功了。
如今他更加成熟,更能够高屋建瓴的从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
皇帝陛下现在一定十分希望迁都,因为这里是除了太祖、建文帝以外历朝大明天子建都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京师就代表着正统。
谁能够待在京师,谁就是正统。
光复京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复了大明,光复了天下。
但是这也有不少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放跑了八旗主力和满清皇族。
辽东本就是清军根基,此番颇有放虎归山的意思。
放虎容易,要想打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现在这些都不是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郑成功现在要做的就是率领大军进入城中,尽可能快的接管城防,使得京师治安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毕竟如今城中没有军队弹压,很可能是一个极度混乱的状态。
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发展,很可能变成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是郑成功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向朝廷和皇帝陛下报捷了。
如今京杭大运河全段畅通,且都掌握在明军的手中。
从通州码头上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最多十数日就能抵达江南。
具体细节可以以后再说,此时此刻郑成功只想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帝陛下。
...
...
还是慢了一步!
郑经心有不甘的攥紧了拳头,望着巍峨的山海关。
很显然清军早有准备,而且还留了后手。
城头之上有不少清兵,明显是用来阻截明军的。
这个时候郑经就没有必要继续发起进攻了,以他的兵力不足以拿下山海关,而且就算是能够拿下山海关损失也一定会很惨重。
既然清军主力已经撤出关去,说明清军已经放弃了山海关以里的所有城池。
郑经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收复永平府全境。
然后就可以等待父王光复京师的好消息了。
这只是时间问题,郑经只要等着就好了。
至于甘辉甘将军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赶来和他汇合,届时郑经就能更好的集结兵力驻守永平府。
至于攻打山海关嘛大可以不必急于一时。毕竟将来还有陛下迁都等一应事宜。
即将入冬,打了大半年的明军也急需要时间休息。
郑经估计皇帝陛下应该不会那么急着进攻辽东。
真的要打那也是来年开春的事情了。
再说了这种事情是朝廷的意思,他不宜发表太多的意见。
大明,大明啊你终于站起来了。
直到此刻,郑经还觉得一切就跟一场幻梦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