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呈上奏折
将自己的亲信派遣到颍川之后,杨修便开始了有些坐立不安的等待,他既因为此番极有可能将司马懿与曹植之间的关系破坏殆尽而兴奋,也隐隐有些害怕那信中所言乃是无中生有之事。
整整等待了十数日,杨修所派之人终于自颍川归来,在与其在自己府中暗自交谈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杨修再次从屋中走出之时,面上终于是一扫这段时日以来的坐立不安之相,眼中尽是兴奋难当之色。
通过自己所遣之人的回报,按照杨修所告知的方向到颍川探查了一番之后,颍川的确是有一名曰庚氏的望族,庚氏在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就和其他的望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往深处探查一番后,果然是发现庚氏正如同那信件之中所言的那般,在暗中囤聚了不少的能人异士,而那人之所以急急的回来禀告,则是因为他在颍川庚氏的一处暗中置办的宅院中看到了司马懿之弟司马孚,这更是说明了这个庚氏的确与司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孚乃是司马懿的三弟,平日里与司马懿关系相当之密切,司马懿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到颍川去与庚氏联系,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想来早就败露出去了,所以单凭这一点,加上司马家在颍川经营多年的事实,杨修就有足够的信心向曹植去说明此事。
这其中唯一让杨修有些想不明白的,就是据他派出之人回报,每当他的调查有些陷入僵局的时候,好似都有人在暗中引导着他,将他的方向指向庚氏,指向司马家,若是没有那些在暗中指引之人,怕是数月也不能发现庚氏的底细,更不会发现司马家与庚氏的联系。
这些躲在暗中之人到底是谁,就像是给自己送信之人那般,杨修都没有什么头绪,但是他却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只不过是想要让自己发掘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联系罢了。
他也曾想到这些神秘人是否是刘封或是诸葛亮的势力暗中所遣,但是对于自己的曹植的极度自信,让他心中感觉就算是没有司马懿,魏国也是不惧刘封与诸葛亮的势力,除去了司马懿,自己在魏国朝堂之上才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那时,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些智计也才能够顺利的实行下去,所以,是何人提供的那些信息在杨修的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能否将这些信息变成对付司马懿的有力武器而已。
当日,杨修得报后将那人又遣入了颍川继续监视庚氏,而自己则是紧闭府门并不见客,在书房之中忙活到了近乎子时方才作罢,所为者,自然就是写出司马懿与颍川庚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所能带给魏国的不利局面,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曹植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后心中和自己一样愤怒。
做完这些之后,杨修一夜几乎未眠,好不容易捱到了天明,便匆匆将自己昨夜所写的奏折放入袖中,缓步向曹植的府中走去。
如同往次一般,刘封面见曹植并无什么困难,但当曹植看到杨修那不同以往的严肃神情之后,连忙屏退了自己身侧的侍卫仆从,低声问道:“何事让德祖如此凝重?”
杨修闻言并不答话,只是将自己藏在袖中的奏折缓缓拿出后双手递给了曹植,曹植一看这情形,便知此时非同小可,杨修既然能够将这奏折放入袖中,便是不想让他这一路走来所遇之人看到,这足以说明这其中所要禀告的是十足的大事。
颇有些惊异的看了杨修一眼后,曹植方才将那奏折接过来,缓缓的打开……
这一打开,曹植面上的神情很快便由轻松变为了凝重,认真的看着杨修所写的奏折,一个字也没有放过。
杨修一看曹植那认真的神情,心中就得知此事定然会引起曹植的重视,于是站在曹植身侧静静的等待着他看完自己的奏折,并未发声。
足足过了半晌,曹植才将那份奏折放在了桌案之上,而后又是盯着杨修看了半晌,杨修心中曹植对于他对司马懿的妒恨知之甚深,于是目光坦然的看向曹植,以示其心中的光明磊落。
“德祖可知,你这奏折之中所言之事倘若并非是真,就极有可能让我魏国损失一位国之栋梁,若是此事乃是德祖因一己私利所写,今日之事便当做是从未发生。”
曹植这是在炸杨修,杨修又怎能不知,加之此事的确是经过了他的确认,司马家与那颍川庚氏之间有关联理应是板上钉钉之事,于是杨修迎着曹植的目光上前一步,纳头便拜,而后口中恳切言道:“修对我魏国之心,苍天可鉴,又怎能捏造此事,此事乃是修偶然发觉,而后又是遣人远赴颍川,这才坐实了那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亲自到了颍川庚氏,这才敢于写下此封奏折,司马懿与其族中兄弟之间是何种关系,想来主公比修也是更为了解,修所能保证者,便是这奏折上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虚假,主公若是不信,当亲自遣人到哪颍川之地区调查一二,若是此事乃是修无中生有之事,不论何种重罚修都可坦然承受。”
杨修这番理直气壮之言,让曹植只能是将其先行扶起,而后摆手道:“德祖不必如此,只因你与司马懿之间确是有些不和,故而才有此一问,德祖对我魏国之忠心,我心中又怎能不知,德祖以为,司马懿与颍川这个庚氏之事,对我魏国有甚影响?”
其实杨修所提交的这份奏折之中所提之事,皆是曹植之前已经调查清楚之事,但细心的曹植却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个不同之处,这才有了之前的相问,这个不同之处便是根据曹植的调查,那庚氏虽然确实豢养了一片为数不少的死士,但还没有发展到让他产生十分之大的忌惮的程度,但是在杨修的奏折之中,庚氏的实力显然不是这样。
整整等待了十数日,杨修所派之人终于自颍川归来,在与其在自己府中暗自交谈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杨修再次从屋中走出之时,面上终于是一扫这段时日以来的坐立不安之相,眼中尽是兴奋难当之色。
通过自己所遣之人的回报,按照杨修所告知的方向到颍川探查了一番之后,颍川的确是有一名曰庚氏的望族,庚氏在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就和其他的望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往深处探查一番后,果然是发现庚氏正如同那信件之中所言的那般,在暗中囤聚了不少的能人异士,而那人之所以急急的回来禀告,则是因为他在颍川庚氏的一处暗中置办的宅院中看到了司马懿之弟司马孚,这更是说明了这个庚氏的确与司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孚乃是司马懿的三弟,平日里与司马懿关系相当之密切,司马懿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到颍川去与庚氏联系,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想来早就败露出去了,所以单凭这一点,加上司马家在颍川经营多年的事实,杨修就有足够的信心向曹植去说明此事。
这其中唯一让杨修有些想不明白的,就是据他派出之人回报,每当他的调查有些陷入僵局的时候,好似都有人在暗中引导着他,将他的方向指向庚氏,指向司马家,若是没有那些在暗中指引之人,怕是数月也不能发现庚氏的底细,更不会发现司马家与庚氏的联系。
这些躲在暗中之人到底是谁,就像是给自己送信之人那般,杨修都没有什么头绪,但是他却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只不过是想要让自己发掘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联系罢了。
他也曾想到这些神秘人是否是刘封或是诸葛亮的势力暗中所遣,但是对于自己的曹植的极度自信,让他心中感觉就算是没有司马懿,魏国也是不惧刘封与诸葛亮的势力,除去了司马懿,自己在魏国朝堂之上才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那时,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些智计也才能够顺利的实行下去,所以,是何人提供的那些信息在杨修的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能否将这些信息变成对付司马懿的有力武器而已。
当日,杨修得报后将那人又遣入了颍川继续监视庚氏,而自己则是紧闭府门并不见客,在书房之中忙活到了近乎子时方才作罢,所为者,自然就是写出司马懿与颍川庚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所能带给魏国的不利局面,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曹植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后心中和自己一样愤怒。
做完这些之后,杨修一夜几乎未眠,好不容易捱到了天明,便匆匆将自己昨夜所写的奏折放入袖中,缓步向曹植的府中走去。
如同往次一般,刘封面见曹植并无什么困难,但当曹植看到杨修那不同以往的严肃神情之后,连忙屏退了自己身侧的侍卫仆从,低声问道:“何事让德祖如此凝重?”
杨修闻言并不答话,只是将自己藏在袖中的奏折缓缓拿出后双手递给了曹植,曹植一看这情形,便知此时非同小可,杨修既然能够将这奏折放入袖中,便是不想让他这一路走来所遇之人看到,这足以说明这其中所要禀告的是十足的大事。
颇有些惊异的看了杨修一眼后,曹植方才将那奏折接过来,缓缓的打开……
这一打开,曹植面上的神情很快便由轻松变为了凝重,认真的看着杨修所写的奏折,一个字也没有放过。
杨修一看曹植那认真的神情,心中就得知此事定然会引起曹植的重视,于是站在曹植身侧静静的等待着他看完自己的奏折,并未发声。
足足过了半晌,曹植才将那份奏折放在了桌案之上,而后又是盯着杨修看了半晌,杨修心中曹植对于他对司马懿的妒恨知之甚深,于是目光坦然的看向曹植,以示其心中的光明磊落。
“德祖可知,你这奏折之中所言之事倘若并非是真,就极有可能让我魏国损失一位国之栋梁,若是此事乃是德祖因一己私利所写,今日之事便当做是从未发生。”
曹植这是在炸杨修,杨修又怎能不知,加之此事的确是经过了他的确认,司马家与那颍川庚氏之间有关联理应是板上钉钉之事,于是杨修迎着曹植的目光上前一步,纳头便拜,而后口中恳切言道:“修对我魏国之心,苍天可鉴,又怎能捏造此事,此事乃是修偶然发觉,而后又是遣人远赴颍川,这才坐实了那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亲自到了颍川庚氏,这才敢于写下此封奏折,司马懿与其族中兄弟之间是何种关系,想来主公比修也是更为了解,修所能保证者,便是这奏折上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虚假,主公若是不信,当亲自遣人到哪颍川之地区调查一二,若是此事乃是修无中生有之事,不论何种重罚修都可坦然承受。”
杨修这番理直气壮之言,让曹植只能是将其先行扶起,而后摆手道:“德祖不必如此,只因你与司马懿之间确是有些不和,故而才有此一问,德祖对我魏国之忠心,我心中又怎能不知,德祖以为,司马懿与颍川这个庚氏之事,对我魏国有甚影响?”
其实杨修所提交的这份奏折之中所提之事,皆是曹植之前已经调查清楚之事,但细心的曹植却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个不同之处,这才有了之前的相问,这个不同之处便是根据曹植的调查,那庚氏虽然确实豢养了一片为数不少的死士,但还没有发展到让他产生十分之大的忌惮的程度,但是在杨修的奏折之中,庚氏的实力显然不是这样。